譬如自由民主、公平正義;譬如競爭某個崗位可以憑實力,而不是擼完發現自己只是某個二代的專業陪跑;譬如警察叔叔(城管叔叔、工商叔叔,一切戴大蓋帽的叔叔)顏值都像《美少年之戀》里的吳彥祖,笑顏如花,還不亂開單……
之前我的公號文章下面,或者朋友圈轉發的鏈接下面,總有人給我留言:你為什么不傳播多一點正能量?
每次聽到這種話,我內心是崩潰的。
什么是正能量?
珍惜既有,恐懼失去,希冀未得
我和我不少小伙伴認為,所謂正能量,就是對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甚至“貪婪”的追求。
譬如自由民主、公平正義;譬如競爭某個崗位可以憑實力,而不是擼完發現自己只是某個二代的專業陪跑;譬如警察叔叔(城管叔叔、工商叔叔,一切戴大蓋帽的叔叔)顏值都像《美少年之戀》里的吳彥祖,笑顏如花,還不亂開單;譬如可以擺脫吃地溝油的命,不用操中某海的心。
因為“貪婪”著這些正能量,所以我們珍惜既有,恐懼失去,希冀未得。
舉了例子。
我一直生活在長沙,可以說,作為一座內陸城市,長沙的安全感挺強。自然災害基本沒有,除了年少無知擠公交的時候被偷過幾個手機,這么多年,活得一直挺歲月靜好,晚上十一點還敢大搖大擺去取錢,夏夜解放西路上,不論多晚,姑娘們都敢亮出白花花的大長腿。
長沙的安全感來自多方面,其中當然、必須、一定有警察叔叔的功勞。但是,就是這些我們從小唱著路邊撿到一毛錢也要交到他手里邊的警察叔叔,也難免會有出bug的時候。
比如某伯事件,比如某派出所“巡防員”打人事件。
特別是后者,看著被打的大叔,躺在地上一聲聲哀嚎,我真心汗毛倒豎……
當然,最后正義還是閃亮登場——岳麓公安分局以涉嫌故意傷害對謝某東、謝某平予以刑事拘留。
再比如城市交通。
長沙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人口從200W急速膨脹到接近800W,背負著運輸800W人口的重任,長沙的城市交通也在快速發展。
“老子經常獨占一輛150w的大巴”,這是我師父經常拿來回噴那些吐槽他坐公交的土豪的一句話,長沙在交通上的投入可見一斑。
另外從一個乘客的角度來說,公交車的更新速度和乘車環境都值得點贊,比如我常坐的913路,冷氣大得驚人,比自家空調效果還好,不擠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我的夏日首選。

但是,硬件跟上了,軟件部分卻有些差強人意。
我還沒學車的那幾年,上下班都得靠公交,人多擁擠的時候就會被堵在前門刷卡的地方動彈不得。
去年的某個下午,我在湖南省腫瘤醫院站上了往雷鋒鎮方向開的913公交,因為人特別多,所以刷完卡,沒往里走。
一般這種情況,負責點的公交車司機,會提醒一下前車廂的乘客往內走;懈怠點的就不說話,等下一個站上人了,大家自然就會往里挪。但是我那天碰到的司機,可能剛吃了炸藥拌飯,看到我不往里走,一邊吼,一邊起身用一只手抓著我往里拽。
司機幾乎用長沙臟est的臟話指著我罵,末了來了一句“從我的車上滾下去”。于是我開始跟司機理論,這并不是他的車,而且我有刷卡,所以有坐公交車的權利。
當時的很多乘客,選擇了“騎墻”——是非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團和氣,于是耳邊不斷傳來“小妹子算了咯”,“少說一句咯”。
要知道,913可是我的夏日乘涼首選,也是偏僻的我家溝通外界為數不多的橋梁之一,所以對不起圍觀群眾的期待,我無法選擇息事寧人,我要投訴,還要把事情的經過發布出來。
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中含滿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同理,正因為珍惜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我們才要睜大眼睛,去挑刺,去正視這個城市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并不斷追求改善、追求更好。
于是重點來了……
盡管無能為力,但絕不能袖手旁觀
我最近在小伙伴的安利下看了一部韓劇,叫《信號》,這部16集的電視連續劇,讓那些因為常年追韓劇而被罵腦殘的韓劇迷們能夠挺起腰桿,迎頭痛擊:“你不看才是腦殘!”
在韓國,《信號》成了一部現象級的電視劇,該劇幾乎包攬了韓國第52屆“百想藝術大賞”(韓國最具影響力和權威的電視電影頒獎禮)的所有重量級獎項:電視劇部門最佳電視劇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女演員獎。
而在中國,《信號》也是十足的口碑收割機,今年3月的時候,當多數韓劇迷都被宋仲基迷得動彈不得的時候,豆瓣有6900多人給《信號》打出了9.2分的高分,觀影人數僅僅是《太陽的后裔》的零頭,分數,卻領先了后者整整1分。用“神劇”來形容這部劇,一點不為過。
最近在追的我只有一個感受:相見恨晚。
其一,是因為劇情太精彩,其二,是因為男主角之一的樸海英跟我一樣(男主之二我也好喜歡,一個愛較真的大叔啊啊?。且粋€非常喜歡較真的人——契合一下主題,就是一個“貪婪”著正能量,珍惜既有,恐懼失去,希冀未得的“藕霸”。
樸海英的身份是警察,但是他卻對于警察有著極大的不信任,前幾集里,樸海英就被女主,也是他的上司車秀賢警官吐槽過無數次,“你不適合當警察,因為你不信任警察”。
但是實際上,樸海英才是《無間道》里的梁朝偉一樣的好警察,他不是不信任警察,而是不信任官僚做派,看不慣部分警察的顢頇無能。
為了公平正義,即使上司打壓,同事唱衰,他也無法停下腳步。這種對公平正義的珍惜和追求,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因為這是他的本能,是一件跟吃飯喝水上廁所一樣自然而然、深入生活細縫里的事。
插一句,他這樣的另類人物,好在是在韓國……
為了不過分劇透,我就拿《信號》里的第一個案件來給大家舉例子。
十五年前,樸海英兒時的女同學允貞被拐殺,警方在勒索信和犯罪嫌疑人約好的交易地點,都發現了徐俊亨的大拇指指紋,因此對徐俊亨進行了通緝,無奈十五年過去,一直抓不到兇手。
十五年后的某天,已經成為一名警察的樸海英意外在警局運輸廢棄物品的車上,發現了一臺舊無線對講機。
令人驚奇的是,一位名叫李材韓的刑警通過無線機,把15年間未能破解的金允貞誘拐案的線索告訴了他(韓劇司空見慣的穿越套路)。
這種情節,一般人一定都會認為見了鬼,趕緊扔了對講機跑路才是,但是樸海英出于對真相的執著,居然決定冒險一試。
樸海英根據李材韓提供的線索,找到了徐俊亨的尸體(由于時間久遠,只剩下一堆骸骨),原來他早在15年前就被人殺害,同時,左手的大拇指還被人割了下來。
這個時候,機智如你,都會猜想——臥槽,徐俊亨這哥們兒很有可能是被陷害的!
因此,樸海英強烈要求重新調查金允貞一案。然而,廣域搜查隊(類似我們的刑警隊)隊長為了邀功上頭條,直接宣布已找到金允貞案的真兇徐俊亨,并當眾將徐俊亨骸骨的照片交給了金允貞的母親,作為交待。
但是,樸海英卻不相信這個結果。原因很簡單,十五年前,他親眼看到拐騙金允貞的,是一名穿著時髦、打扮精致的女性。
當年,金允貞案的犯罪嫌疑人公布之后,小樸海英來到警察局,抓住經過他的每一位警察,告訴他們兇手是女的。然并卵,大案當前,沒人把一個小學生的話放在心里。
15年的時間過去了,金允貞成為了時間長河里即將被淹沒的一個點,但樸海英忘不了,金允貞案始終是卡在他喉頭的一根刺,每次他看到舉著求助牌、站在警察局門口的允貞母親,他心里的正義感就被激活一次。
其實,此時警察廳宣布已經抓到真兇,也算是證據確鑿,畢竟證據鏈成立,且15年前就已經蓋棺定論的案件,憑什么因為一個小警察的一句話,就全部推翻重來。
但正如《信號》最廣為人知的一句影評說的一樣:盡管無能為力,但絕不能袖手旁觀。
樸海英在采訪完廣域搜查隊隊長的記者還沒離開的時候,不顧一切沖出去,大聲吼出真兇另有其人。
樸海英的孤注一擲,一方面煽動了輿論,另一方面,也讓潛伏多年的兇手知道,她逃不掉了。
迫于各方壓力,警察終于開始了對金允貞案的新一輪調查。在樸海英超強的心理側寫(指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他的心理狀態,從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助攻下,真相一步步浮出水面——
兇手是徐俊亨15年前的女友,她是一個揮霍無度且極度自私自戀的女人,為了錢她綁架并殺害了金允貞,為了嫁禍給徐俊亨,她先將徐俊亨殺害,然后切下了他的拇指,用來制造罪證。事后,她作為護士在醫院潛伏了15年。
此時又出了一個bug:抓到真兇的時候,距離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只有10分鐘了。
兇手狡猾而殘忍,她利用法律的漏洞和警察的瀆職,一次次玩弄正義于股掌,甚至在審訊室都面帶嘲諷的微笑,拖到時效過期。
幸運的是,最終罪犯因為另外一樁謀殺案被逮捕;但不幸的是,正如金允貞的母親所說,她的允貞,永遠得不到正義的眷顧了。
片中允貞母親的疑問,也是所有觀眾,甚至經歷過允貞母親同樣痛苦的人的疑問。
而片中,韓國民眾也跟樸海英一樣,希望這個社會更好,能讓允貞母親這樣的遺憾和悲劇不再上演,于是他們的正義感集體上線,將矛頭指向了追訴時效,整個社會掀起了對于公訴時效廢存問題的討論。
最終,在各方面的作用下,追訴時效的相關法律被修改。
“我即國家”的國民性
正是因為有像樸海英一樣,對于公平正義有不屑追求的人的存在,金允貞案才得以昭雪;正因為有那么多希望社會更好的市民存在,金允貞案才能得到關注,法制才得以進步。
在這樣一部好作品的背后,是一群同樣對公平正義如饑似渴的人。
比如編劇金恩熙說:“故事本身題材可能很超現實,但我很想透過這部劇告訴大家,正義真實存在。把一點一滴的意志結合起來,未來是可以改變的?!?/p>
再比如導演金元錫說:“拍攝這部劇的目的是,希望懸案不會被遺忘?!?/p>
而在韓國,這類關注懸案、表達正義的影片還有很多,比如《辯護人》、《殺人回憶》、《熔爐》等等,每一次這類影片的上映,都在敲打著韓國觀眾的神經,都刷新了一次公平正義的存在感。
幾乎每一次這類影片,都能掀起韓國社會的一次討論,人們自發地關注公平正義,追求社會不斷進步,甚至他們都不覺得這有什么高大上的,因為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我即國家”的國民性,這,就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