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典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最高階段,假山在蘇州古典園林中是必不可少的園林要素之一,也是蘇州古典園林造園的基本內容。通過對蘇州古典園林的發展史來分析假山造型風格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闡述蘇州古典園林的假山設計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發。
關鍵詞:蘇州古典園林;假山;造型風格;形成原因
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天人合一”的江南私家園林典范,假山在蘇州古典園林中是必不可少的園林要素之一,也是園林造園的基本內容之一。蘇州古典園林假山藝術為園林文化增光添彩,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很重要的影響。研究蘇州古典園林假山的造型風格以及形成原因不僅是對蘇州園林的一次剖析,同時也對現代景觀設計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蘇州園林假山概述
(一)蘇州古典園林發展概述
蘇州園林,秀甲天下,源遠流長。蘇州園林歷史的悠久,和任何事物一樣,蘇州古典園林也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春秋時期是蘇州園林的起步期,其園林的主要類型是國王的苑囿別館,即皇家園林。蘇州是春秋吳國的國都,歷來都是吳文化中心,自吳國的出現,蘇州的苑囿別館也開始建立,數量和質量也不亞于北方各諸侯王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又一個新的園林形式——寺觀園林的出現,成為蘇州園林史上第二次造園高潮。宋朝蘇州園林繼續發展,園林建造進一步由寫實向寫意過度,至元朝,蘇州園林最終實現了由寫實山水園林到寫意山水園林的過渡;私家園林的興建,經千年進化,到明朝中葉,形成了空前的大發展、新高潮,為今天蘇州園林在全世界的地位奠定了基礎,直至清朝后期開始衰落。
(二)蘇州古典園林假山的作用和風格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聯合國列為了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假山對于蘇州園林而言,是一種特殊的要素,是造園、造景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山之所以稱為假山,是相對于大自然中天然的真山而言的。假山,作為園林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既可以當作主角,也可以作為配角,若說園中沒有一塊石頭,真不能被稱為園林了。蘇州古典園林的山是園之骨,有園必有山,古典園林常借山石來抒發情趣,但是在大多數場合下,人們對于山的欣賞僅限于它的形式美,就像現代景觀中的雕塑。這種石峰通常是一塊或者兩三塊,稱為特置石峰,常因造型優美、多面可觀而成為景區的主題。例如留園的冠云峰,它是蘇州古典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具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較小的庭院內堆置假山,還有一種常見的手法就是在墻中鑲嵌理壁巖,或以稀疏散落的石塊加三五玲瓏剔透的石峰來點綴。蘇州古典園林的假山堆疊非常講究,具有小巧、幽趣、含蓄等特點。蘇州古典園林的假山不追求體積龐大,只求小巧自然,因此多用湖石,湖石疊山小巧玲瓏。“曲美”本來就是指大自然的自然美,山川道路本身就是曲折回環的。蘇州園林的疊山理水,以曲致為上,如獅子林的大假山,其曲折高下、回環往復,令游者如入迷宮。含蓄之美表現在利用疊山的藏景手法,一是障景法,障景法主要是在游覽的路線上或者觀賞點設置山石用以阻擋視線,把園中風景藏起來,使得園林具有一種神秘感,如滄浪亭的一山擋門,山上樹木郁郁蔥蔥,把園中大部分的景色都藏于山后;另外一個是隔景,通過假山將景觀隔開,把園林的空間劃分為多個空間,增加園林的含蓄感,如獅子林的臥云室,它被包圍在湖石大假山中,讓游者透過假山的縫隙才能看到飛出的翹角,但往往七彎八轉,還不能入其門庭。
二、影響蘇州古典園林假山設計的因素
(一)優越的自然環境的影響
中國古典園林具有四個基本要素:建筑、疊山、理水、花木。要造園林必須具備豐富而優良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以滿足造園的需求,蘇州在地理環境上是得天獨厚。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北枕長江,西傍太湖,南接平原,東臨大海,地處溫帶,山清水秀,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為蘇州園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蘇州山水多來源于太湖,太湖為蘇州的母親湖,三分之二的水面為蘇州所轄,它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和“滔滔江漢,南國之紀”(《詩經·小雅》)的長江共同造就了蘇州及江南的好山水。蘇州境內大小山體一千余座,造園如文學創作,需有生活基礎;造園如繪畫,需胸有溝壑,蘇州之峰巒巖洞,便是疊山家模擬不盡的源泉[1]。蘇州山美,亦多產美石,尤其是太湖石—園林疊石立峰之石。太湖石為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宋朝的書畫家因癡迷把玩石頭被稱為“米顛”的米芾說太湖石具有“瘦皺漏透”的美學特征。蘇州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適宜花木的成長,蘇州的山美、水美、花木美,為造園提供了豐厚的自然資源,就地取材,舟車方便,為造園提供了先天條件。
(二)富足的經濟基礎的影響
經濟是造園的基礎,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園林是奢侈品,更別說造出如此美的園林,因此,蘇州園林的興盛是和繁榮的經濟密不可分的。蘇州素來就有魚米之鄉之稱,農業以水稻為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地;漁業資源極其豐富,同時它又是桑蠶業中心,被譽為絲綢之府。春秋時期,物力雄厚,造船冶金技術先進,吳國因之強大使得吳國苑囿興旺;秦漢之際,吳地經濟相對北方滯后,園林建設也比較蕭條;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南方安定,蘇州經濟又獲得了重新發展;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大力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宋室南遷,定都臨安,經濟重心南移,移至太湖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更加加快了蘇州的經濟發展;宋朝便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明清之際,蘇州經濟更是全國首富。從唐宋至明清,蘇州經濟日益發達,私家園林建設也迅速發展以至成熟。由此可以看出,園林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對于假山的堆疊更是如此。
(三)深厚的文化底蘊
造園者的文化素養決定了園林的藝術價值,蘇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常說蘇州園林主要是文人園,因為蘇州園林的主人幾乎都在朝廷為過官,屬于官宦人員。比如明朝的時候,蘇州地區的園林有兩百多處,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園主都曾經做過官吏,但他們都是文化人,屬于“學而優則仕”,正是這樣一些有金錢有文化的人,他們才能代代相襲,共同打造出蘇州古典園林的輝煌。江南地區的文化謂之吳文化,而蘇州則是吳文化的中心和代表,吳語、吳歌、五門畫派、蘇繡、蘇州評彈、昆曲等許多文化藝術現象都是以蘇州命名的,也正是吳文化的博大精深滋養了蘇州園林的發展。蘇州文化淵源流長,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號稱“東南文物之邦”。蘇州歷來就重視教育,使得歷代眾多人才脫穎而出。據統計,唐朝至清朝末期,全國一共出了596名狀元,僅蘇州就有45名,占了其中的7.55%。蘇州歷史上出了很多藝術家,如書畫家唐寅、文徵明、仇英、祝枝山等;詩人陸龜蒙、范仲淹、范成大等;文學家張翰;戲曲家張鳳翼、梁辰魚等;建筑家蒯祥,各類才人將他們的才氣傾注或影響于蘇州園林的建造,使得蘇州寫意性的山水園林更具文化底蘊,更見藝術光輝。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我國明朝著名的造園藝術家和理論家,吳江人計成所著的《園冶》一書中對園林建造提出的總體要求。意思就是說,園林雖由人建造,卻像自然形成的,有著自然天成的風景之美。它雖然只有八個字,卻揭示了我國造園的哲學標準:即“天人合一”的中華傳統哲學思想,美學思想理念。它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統一的、相協調的,而不是敵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儒道兩家就提過類似的主張,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提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2],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張“與天為一”等思想,中國佛教歷來也主張人和自然的和諧,“禪的核心精神就是不要受具體事相的束縛,不要人向外尋覓而要向內體悟自己的生命本性,只要心中無執,在內心超越一切分割、取舍,達到一如之鏡,則行住坐臥的平常生活無不中道。”由此可知,儒道禪這三家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都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長期以來,這不僅影響著人們的自然觀,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因此在園林疊山力求與大自然神似,模擬自然。獅子林假山是蘇州園林中最能體現禪宗思想的,在禪宗思想的影響下,園林通過模擬,以顯寓隱,以實寫虛,以有限見無限,追求含蓄朦朧的審美境界。
(四)眾多能工巧匠
蘇州自古以來就出現了眾多的大師和能工巧匠。蘇州歷來不缺乏建筑設計大師,也不缺乏能工巧匠,建屋造房、疊山理水、種花植木也從不缺乏行家里手。造山是園林的重要內容,文震亨《長物志》說:“園林水石,最不可無。”蘇州歷代以來最不缺乏堆疊假山的高手。首先應該提到的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他曾擔任蘇州刺史一年半,寫出《太湖石記》以及許多詠太湖石的詩。《太湖石記》是我國賞石理論的奠基之作,對后世的園林山石審美有開山之功。又如清末“留園”主人劉恕,是愛石、賞石大家,他在園中立峰疊山,為后人留下山石之美。又如清朝末年參與怡園后期疊石的鐘如錦,胥口清明村人,世代疊石,他二十多歲就已經出名了,他曾經還為獅子林修復過假山,其兄曾疊景德路楊氏園山石,其侄子曾疊廟堂巷暢園的假山。在蘇州有如此之多的疊石名家,蘇州的假山設計自然美不勝收。
三、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發
在現在的景觀設計中,無論是城市廣場還是小型的公園或者庭院,也會放置假山,供人觀賞或休憩。而這些假山在堆疊時打著模擬古典園林假山的旗號,其實根本沒有像蘇州古典園林的假山一樣講究“天人合一”,而是隨便亂放、生硬拼湊,毫無審美價值。設計師在對蘇州古典園林假山設計的研究和借鑒,并不是要對古典園林假山完全的模仿,而是要對傳統文化中那些能與當代語言產生共鳴的元素學會借鑒,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傳統中尋找適合于當代設計的元素,并融入現代人的思想意識中去再創造。藝術創造亦不能純粹為了藝術而藝術,要為業主的需求去用心做設計,要做一個用心的匠人。
注釋:
[1]魏嘉瓚.蘇州古典園林史[M].上海:上海三聯書聯出版社,2005:13.
[2]論語·雍也.
參考文獻:
[1]魏嘉瓚.蘇州古典園林史[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2]季羨林.禪與園林藝術[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3]張熙茹.蘇州古典園林山石造景風格及形成原因研究[D].蘇州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廖躍春,蘇州大學藝術學院2015級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