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城市建設廣場的熱潮也紛紛涌現。城市創造了廣場,就要維持廣場的生命,使其存在得更永久,而不同類型的廣場建設也能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產生推動作用,二者相互影響。從廣場周邊多樣性對于其發展的重要影響入手,列舉南京各社區廣場、城市廣場、綜合型娛樂廣場對于南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表明二者共生存的狀態。
關鍵詞:南京;廣場;共存性
一、引言
在城市迅速更新的背景下,人們在追求更高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精神空間的建設,城市創造了各種形態的廣場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來滿足日常行為的需求,只有建成和維持好廣場吸引人群的功能,才能使得廣場具備生命力,城市也因此煥發活力。廣場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其有效運用也能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推動力,一方面它能夠成為人們各種活動的載體,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擴大個人的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廣場也能成為城市的傳遞者,能為城市文化和經濟建設帶來推動作用。只有在城市和廣場達到一個契合點時,城市才能帶動廣場的興旺,廣場也才能為城市建設起到正向推動作用。
二、城市與廣場的相互影響
廣場作為城市公共產品,它的服務性的發揮對市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及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而城市對于廣場的建設和管理也要將其服務性能的發揮作為首要前提,其服務性體現在對城市主體的服務和對城市本身的服務。城市創造了廣場,廣場又影響著城市,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只有協調好二者的關系,才能在城市運行中起到推動作用。
(一)城市對于廣場的影響
“大城市的多樣化是自然天成的①。”簡·雅各布斯這樣寫道。她認為一個充分發揮其功能的城市應該是綜合不同的用途,并且在涉及這些用途的大部分領域時能夠生發足夠多的多樣性以支撐城市的文明,而廣場作為基本的公共產品,使其發揮其服務功能的前提是讓其具備多樣性的功能以富有生機和活力。為了使廣場具備吸引人的力量則必須得保持其周邊環境的多樣化,進而使得廣場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有不同的使用者來使用,才能使廣場保持人氣興旺和具備生氣。
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列舉了幾個廣場在建造地理位置、時間和功能上基本相似,而廣場的面貌和使用情況卻迥然不同,根本原因則在于廣場周邊環境的差異。
里頓豪斯廣場擁有一個多樣性的邊緣地帶和街區腹地,這種多樣化的周邊環境直接給公園提供了不同時間段的使用者,使得廣場煥發活力;華盛頓廣場周邊由一些辦公大樓占據,使華盛頓廣場的使用者僅存在辦公樓里的職員。而使用者每天日程很相近,進入廣場的時間也相近,導致華盛頓廣場在白天和晚上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真空狀態;富蘭克林廣場在其所在街區市區失去了對很多有選擇的人的吸引力后最終成為了一個流浪者公園。這三座廣場因其周邊的不同環境而有了不同的命運。
南京的鼓樓市民廣場就充分運用了周邊環境的多樣性,使其發展得越來越好。南京鼓樓市民廣場三面臨街,周邊街區、大廈等資源豐富多樣,給市民廣場帶來了不同時間段的使用者,使得廣場在各個時間段看起來都充滿生氣和活力。除此之外,南京還有很多發展不錯的廣場,為塑造南京形象打下了基礎。像此類發展狀況良好的廣場有很多,但也有命途迥異的廣場存在,例如南京仙林市民廣場,由于市民稀少、無人管理,變得破舊不堪,更無人問津了。該廣場周邊由兩個別墅區以及一個施工的工地,缺少像鼓樓市民廣場周邊建筑設施的多樣性,使得進入廣場的人流稀少,漸漸變得荒涼破敗,不為人所使用。
因此,城市在創造廣場時,為了使廣場本身具備多樣性的功能,就要保證其周邊環境的多樣化,除了美國之外,西方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市政廳廣場、德國柏林的文化廣場在設計中也表達出對多樣化的追求,這就進一步表明了廣場的多樣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城市只有賦予廣場以多樣化的生命,廣場才能有持續的生長力來推動城市化進程
(二)廣場對城市的影響
1.社區廣場的建設能夠完善鄰里關系和促進人際交流,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動精神文化的構建
社區廣場的建立對于帶動鄰里關系和人際關系的發展有導向作用,其在促進市民人際交流的過程中也充分發揮了公共產品對人的服務價值,提升了市民城市生活的滿意度。
例如,南京龍江小區位于南京城西,夾于江東路與秦淮河之間,由跨河的草場門大橋及草場門大街分為南北兩片。月光廣場鄰接草場門大街,位于街北,它由草場門大街和五棟高層的公寓圍合而成,是居民主要的生活休閑廣場。自廣場建成以后,居民常聚集于此進行休閑活動,常常能看到居民融洽的交談,展現了城市鄰里間其樂融融的生活景象。如今,社區廣場的設置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廣場也為各種社區大型活動的展開提供場所,為人際交往營造氛圍和條件,并提供合適的場所和環境。廣場的建設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便于城市主體——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構建,美化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對于個人精神文化的塑造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將會帶來一系列的良性循環。
2.城市廣場的建設能夠促進城市精神文化的繁榮和物質文化的提升
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文化背景,而一個有特色的廣場則能反映城市的面貌,城市的特征很容易由其展現。因此,在城市廣場的整體環境設計中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在設計中要以當地自然環境特征和歷史人文特色為依據,尊重歷史、借鑒古今文化,展現城市特色。
例如,南京的漢中門廣場。漢中門廣場就通過景觀小品的設計與周邊文化環境相契合,展現了歷史豐厚的文化縮影。漢中門廣場圍繞著南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城門——石成門而建,廣場的綠地和鋪裝圖案采用方格的形式,隱喻中國古代城市的方格網布局模式,并設置各具傳統風格的小品,共同表征著連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并且從整體出發,根據周邊環境明確的文化內涵,充分考慮人的環境行為心理,使景觀小品和周邊環境和諧共生。
為了避免千城一面的現象,城市可以通過廣場等各種設計來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宣揚城市歷史文化。優秀文化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城市廣場的建設需要與文化緊密結合,將不同文化環境的獨特差異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地理解和領悟,設計出該城市、該文化環境下,與時代緊密結合的廣場環境,展現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質,并以此帶來旅游業的興起,也更能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3.綜合型娛樂廣場能夠加快城市化進程,推動城市更新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階段,大城市人口增長和空間演變劇烈,南京也不例外,在總人口持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南京都市區人口密度不斷增大,出現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問題,為了緩解市中心的壓力,延長城市的生命力,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不斷向周邊擴張,并且發展邊緣地帶以緩解市中心的壓力。為了吸引更多的人群前往郊區,則要解決郊區就市中心而言的生活不便等問題,若在此處建起綜合型的廣場,集購物、娛樂、休閑于一體,便可滿足市民的基本日常需求。南京河西新城區作為南京郊區,通過萬達廣場的建立,集休閑購物于一體,漸漸就形成了一個小型城區,方便了該區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引來更多的市中心人口以及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此舉一方面緩解了市中心的人口壓力,另一方面又擴大了城市的范圍,并且引來更多的人群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南京河西新城區的建立優化了南京空間布局,緩解了城市中心區一系列問題,而期間萬達廣場的建立更是成為其發展的籌碼和催化劑,它的建立也帶來了更多的商機,為了滿足被其吸引而來的顧客的需要,將會激發其他多樣性的產業的誕生,帶動周邊土地的商業價值,改善郊區比市區落后的現象,以市中心為核心向周邊輻射出更多小型的衛星城,將為城市化的進程帶來無限的推動作用,縮小城鄉差距,帶動更多產業的發展。
三、小結
城市和廣場是能夠相互促進的,城市賦予了廣場生命,就應該使其發揮自身價值,充分保持其周邊的多樣性是維持廣場生命的前提,吸引了更多熱愛者和使用者將會給城市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對于城市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人際關系的構建、城市化進程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城市和廣場二者相輔相成,處于共生的狀態,人們也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用智慧將這種共生狀態維持得更長久更美好。
南京通過廣場的建立,宣揚了城市文化,塑造了城市形象,六朝古都的文化內涵通過廣場的展現得淋漓盡致,城市也因此變得更加美麗和諧,推動了城市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構建,并且讓城市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城市擴展,推動城市化進程。當然,對于發展狀況不好的廣場,應該根據其面向的人群進行自身設施的完善以及增加周邊環境的多樣性,由此來改善促進廣場的健康持續發展,為南京的建設新增推動力。
注釋:
[1]簡·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M].上海:譯林出版社,2006.12:143頁.
參考文獻:
[1]簡·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M].上海:譯林出版社.2006.
[2]劉妤.城市廣場的生命力—讀《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后的思考[J].建筑文化.2010,(10).
[3]陳曉彤.中西方現代城市廣場設計比較[J].城鄉規劃·園林建筑及綠化.2002
[4]楊渝南.對中國城市廣場文化表達的思考[J].廣東園林.2007,(02).
[5]邵菲.廣場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學術論壇.2014
[7]毛廣雄,朱國傳.后現代主義下的城市廣場人文化建設[J].人文地理.2005
[8]秦賢宏,魏也華,陳雯,段學軍 .南京都市區人口空間擴張與多中心化[J].地理研究.2013,(04).
作者簡介:
楊雅婷,女(1992--),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單位:浙江農林大學 ,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基礎理論。
唐禮勇,男(1978--),男,漢族,浙江臺州人,博士,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