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年人隨著體能的下降和社交范圍的縮小,在住宅中所處的時間比較長。老年居住空間中的色彩對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本文以老年居住空間中的色彩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從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審美需求三方面進行探討,總結出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空間中色彩的表現要點,使老年人在居住空間中能夠舒適、安全的生活。
關鍵詞: 老年人;居住空間;色彩設計
人口老齡化是指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大,老齡化現象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縱觀世界其他國家,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具有獨特性 ,中國老齡人口數量世界第一、老齡化速度世界第一[1]。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是在經濟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步入了老年社會。我國目前正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發展過渡,傳統農業和現代工業的二元經濟在相當長時期內并存,這種現狀決定了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城市的主要養老模式。基于以上現實,對居住環境進行適老化設計是關愛老年人的重要體現,本文將著重從色彩方面進行論述。
一、老年人生理方面對色彩的需求
人類的衰老在生理方面主要體現在行動能力降低、視聽覺等感官功能變弱、血壓血脂異常等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逐漸出現步履蹣跚、行走障礙,需借助扶手、拐杖或輪椅出行;視覺方面體現在對色彩敏感度降低,明暗感知能力下降,對色差的識別能力降低,環境變化的適應時間變長。在老年住宅的空間布局上,首要的要求就是方便交通,同一連貫的空間應采用同一色或近似色處理地面,減少因色彩的變化給老年人帶來的視覺障礙。居住空間的整體效果強調和諧統一,不追求過于花哨、凌亂的色彩,避免出現過多強對比,給老年人帶來不必要的視覺刺激。住宅的整體色調適合以偏暖的高級灰色系為主,如淡黃色、淡綠色等,用以營造溫馨的空間氛圍,具體到材質上,如色彩淺的松木,色彩偏黃的楓木,色彩偏紅的櫸木,色彩溫馨、紋理細膩的櫻桃木等都可以作為裝飾用材,既環保又能協調統一室內色彩的作用。同時考慮到人的視覺習慣,色彩設計遵循從上到下加深明度,頂棚盡量采用比較淺的白色或者是接近白色的色彩,避免出現頭重腳輕的眩暈感。住宅空間中的沙發、茶幾、床、窗簾等是整體空間的點綴色,可適當提高色彩對比度,活躍空間的整體氛圍。
色彩對人生理機制的影響,美國色彩學家雷斯·丘斯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被測試者分別處在涂成紅、黃、藍、綠四個單一色彩的房間,實驗結果表明:在紅色房間中的人,會出現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的情況;在黃色房間中的人,血壓和脈搏沒有變化,但易產生疲勞感;在藍色房間中的人,會出現血壓下降、脈搏減緩;在綠色房間中的人,在生理上無異常反應,但得不到視覺上的滿足。老年人代謝失調,高血壓、高血脂等并發癥比例增高,在設計用色上,應該特別注意色彩給人帶來的生理作用。僅從生理層面來看,偏向冷色系與中性色系的色彩能減少對老年人的身心刺激,有助于保持心態的祥和平靜,能夠給老人創造更加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
老年人因行動不便和視覺能力的降低,同時還有可能發生生理方面的病變,因此地面不應有明顯的高度落差,衛生間應特別注意防滑處理,衛生間的馬桶最好采用白色材質,便于老年人及時發現大小便的異常。對于老年住宅空間中應加裝輔助和求救系統的,如過道扶手、衛生間扶手、門把手、地面警示、緊急求救按鈕等。這些扶手和按鈕應該采用辨別度較高的色彩(如明亮的黃色或紅色)與墻面加以區別,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提醒老年人,避免摔跤、磕碰并能夠及時求救。
二、老年人心理方面對色彩的需求
老年人的心理變化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步入老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會使老人產生“脫離社會” 的無用感,因此從心理上特別渴望受到別人和社會對其存在價值的認可與尊重;其次,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變慢,習慣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和人,容易流露出對過去事物的留戀,外在的行為表現會被認為比較固執;再次,老年人體力下降,大部分時間里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調養生息,但他們又害怕孤獨,希望能方便地與外部世界取得聯系,感受年輕人的活力,因此老年人對空間需求表現出靜與動的雙重渴望。
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節奏由繁忙轉向空閑,老年人孤獨感與寂寞感也隨之增強。因此,老年居住空間中多使用明亮的暖色調、柔和的米色調等溫暖、淡雅的色彩系列,創造舒適溫暖的生活氛圍,有助于緩解老年人的負面情緒。
對于心里有失落感的老年人,在色彩規劃時應更多地去了解老年人普遍的需求及個人的特殊需求,最好能讓老年人參與到色彩的規劃中。老年人會覺得自己的意見得到了尊重、自身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同時老年人豐富的生活閱歷可以為設計師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有助于設計師及時完善設計中的不足,使設計方案更加符合老年人的要求。老年人大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弱,由老人自己參與的設計,可以減少老年人對新生活空間的陌生感,延續他們一貫的生活習慣。
老年人對于空間中“動與靜”空間屬性的要求,在色彩語言上表現為和諧與對比的關系。在室內環境中各種色彩相互作用的空間中,和諧與對比是最根本的關系,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之間的近似,可以產生統一協調的感覺,有助于營造寧靜、安逸的生活環境。老年人居住空間中,通過選用淺棕、米黃、淺橙等柔和的中性暖色作為主色調,再結合老人本身喜歡的色彩,在小件織物裝飾上可以搭配局部跳躍的色彩,如抱枕、臺布、靠枕等軟裝飾物品選用紅、黃、橙等色彩,大面積的中性灰色與點綴的亮色相搭配,使整體空間呈現出穩重、祥和又不失生機之感。
三、老年人審美習慣對色彩的需求
人對色彩的美感具有先天本能,剛出生的嬰兒就能對不同色彩作出反應。色彩產生的審美感受因人而異,受性別、年齡、閱歷、興趣和性格的影響。比如,紅色給人熱情、興奮、喜慶的印象,但也能傳遞出血腥、恐怖等感受;黃色給人以輝煌、華麗、威嚴的印象,但在伊斯蘭文化中卻象征著死亡;白色象征圣潔、干凈,但也傳遞恐怖、悲哀等感受,是喪事專用色。同時,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影響人們的色彩喜好。信仰佛教的民族和地區,喜歡紅色和黃色;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和地區,偏愛綠色和白色;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和地區,喜愛藍色和紫色。因此,在運用色彩時,應該對諸多因素加以綜合考慮。
在我們所處的空間環境中,形體和顏色為我們所感知,研究表明,色彩的感知又優先于形體。在對老年人住宅空間設計時,和諧統一的色彩可以把復雜的形象關系歸納為一個整體,在室內環境各要素中,家具、陳設、織物等會因具有統一或接近的色彩,保持室內空間的一致性。具有差異的色彩組合則可以營造出視覺中心,室內各元素的組合必然會出現主次關系,一朵鮮艷的紅花、一盆翠綠的植物,都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成為整個空間中的悅目之處,使居室充滿生機活力。
室內空間的氛圍無論是富麗堂皇還是簡潔淳樸,或者是自然清新,色彩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長期的生活經驗使得色彩與人類的情感聯系在了一起,這些色彩被人們像魔法一樣用來創造心理感受,表達內心情緒,豐富思想感情。在對臥室色彩傾向的一份調查中顯示,老年人最喜歡使用的依次為:白色、藍色、橙色;不能接受的依次為:黑色、紫色、灰色。老年人喜歡的是輕松、輕快的顏色,對壓抑、沉悶的色彩表現極為抵觸[2]。
因色彩的審美差異是因人而異的,因此使用者的因素才是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室內不應僅僅是住人的空間,而是“供人享受的”藝術品。設計師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以人為本,尊重每個老年人的審美需求,才是優秀的、合理的設計。
老年人對于住宅色彩的需求既有一般的普遍性又具有其獨特性,在其居住空間設計中,對于色彩的選擇可以概括為:整體應以明亮、整潔的主色為基調,再配以點綴色豐富空間感覺。正如前邊所述,對于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淡雅的藍色、綠色調有助于安定老年人的情緒,緩解病情;而對于有憂郁、情緒低落等心態的老年人,溫馨的暖色調有助于興奮神經,改善老年人的情緒。老年人住宅空間的色彩以和諧為主,多使用老年人喜歡的色彩,合理、謹慎使用局部的色彩對比,使整體空間和諧一致而又充滿活力。
四、結語
如何營造適合老年人生活的色彩環境,為老年人創造更加舒適的環境,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運用我們掌握的色彩知識,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審美需求,可以為老年人創造出愉悅、舒適的生活環境,緩解老年人行動、生活的不便。但是歸根到底,我們所做出的一切終究只是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外部環境,本文的另一個希望就是能喚起大眾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注,注重老年人的需求,重視老年人的價值,讓老年人能在充滿信心、愛心的環境中分享社會的關愛。
參考文獻:
[1]劉悅.適應老年人居住需求的臥室設計[D].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4.
[2]陳紅,程肖坤.基于通用設計下老年住宅設計探究[J].華中建筑,2013,(08).
[3]劉東衛,賈麗,王姍姍.居家養老模式下住宅適老化通用設計研究[J].建筑學報,2015,(06).
作者簡介:
周彥麗,江西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分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室內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