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大棚甜瓜栽培為閻良區關山鎮康橋村及周邊地區的農民春季增收的一項重要產業,但隨著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種植年限的增加,連作障礙越來越嚴重,同時糧瓜爭地矛盾突出。為了有效解決重茬障礙和糧瓜爭地矛盾,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總結出來一套通過改變種植模式來解決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徑,即早春大棚甜瓜一玉米一蒜苗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甜瓜畝產量3 000 kg左右,畝效益常年在8 000元左右;玉米畝產量500-600 kg,畝效益1 000元;蒜苗畝產量1 000-1 500kg,畝效益4 000-6 000元。一年三茬合計畝效益13 000-15 000元。
1.栽培時間安排
早春大棚甜瓜,1月中下旬育苗,2月中下旬移栽,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獲。玉米5月中下旬點播,8月下旬收獲。蒜苗8月中旬播種,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收獲。
2.早春大棚甜瓜栽培
2.1選擇品種 選用抗病、優質、豐產、耐貯運、商品性好、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早春茬甜瓜宜選擇早中熟圓形或近圓形厚皮品種,果皮以白色或淺黃色為主。目前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品種有玉金香、早蜜一號、驕子新早蜜、驕雪六號、紅閻良、西蜜三號等。
2.2整地起壟 前茬作物收獲后,清除殘株雜草,每畝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5 000-8 000 kg、過磷酸鈣50-60 kg、硫酸鉀50-60 kg、尿素30-40 kg,及70%敵克松原粉2-3 kg、辛硫磷顆粒劑2-3 kg,精耕細整。按大小行起壟,壟高15-20 cm,大行距80-100 cm,小行距50-60 cm。
2.3培育壯苗 采用無土基質穴盤育苗,溫湯浸種,催芽播種,加強管理,苗齡30天左右,3葉1心時定植。
2.4定植 地膜覆蓋,定植前1周覆蓋地膜,以利于保溫保濕,降低空氣濕度。當棚內10 cm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進行移栽。定植密度,大行距80-100 cm,小行距50-60 cm,采用單蔓整枝,株距27-30 cm,畝栽植1 600株左右。若采用雙蔓整枝,早熟品種株距40-50 cm,畝栽植1 000株左右,中熟品種50 cm-60 cm,畝栽植800-900株,應結合整枝方式靈活掌握。定植方法,在栽培壟上挖穴,將帶營養土的秧苗栽人穴內,澆水應浸透營養土,水滲后覆土。
2.5定植后管理
1)整枝。早熟品種采用單蔓整枝法,中、晚熟品種采用雙蔓或三蔓整枝法。定苗或定植緩苗后,在3-5片真葉時將主蔓摘心,促發子蔓,單蔓整枝不打頂。雙蔓整枝時,在發出的子蔓中選留2條生長健壯、長勢相當的子蔓,其余子蔓摘除。
2)引蔓。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甜瓜在選定子蔓后,及時將主蔓用細繩吊起,進行吊蔓栽培。
3)授粉坐瓜。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栽培應進行人工授粉。晴天上午溫度20℃時將當天新開的雄花,摘除花冠,在雌花柱頭上輕輕涂抹,使花粉附著于雌花柱頭上。授粉應在上午8:00-9:00進行。也可放養蜜蜂授粉或使用益果靈等無公害生長調節劑促進坐瓜。
4)留瓜、吊瓜。雙蔓或三蔓整枝,厚皮甜瓜應在2-3節位的孫蔓留瓜,當幼瓜長到雞蛋大小時,采用雙蔓整枝的留2個瓜。單蔓整枝在8-10節位子蔓留瓜,當幼瓜長到雞蛋大小時留1個瓜。留瓜節位以上留10-12片葉摘心。留瓜的孫蔓留2~3片葉摘心。單蔓整枝主蔓不摘心。
當瓜長到150-200 g時,應及時吊瓜。用塑料網兜或塑料繩拴到果柄上將瓜吊起。吊瓜高矮應保持一致,以便于管理。
5)肥水管理。追肥應在定苗或定植緩苗、定瓜及進入果實膨大期后各進行1次。每畝施氮磷鉀復合肥20-30kg。
水分管理應結合追肥進行,第1次追肥后澆1次水,促莖葉生長,定瓜后結合追肥澆足膨瓜水,采收前7-10天停止澆水。水分管理指標是:幼苗期和伸蔓期,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瓜膨大期為70%-80%,瓜成熟期為65%-55%。
6)溫濕度管理。定植緩苗后處于低溫季節時,應以保溫為主,減少通風量,處于高溫季節時,應加大通風量,降溫降濕。大溫差管理要求是:白天氣溫25-28℃,夜間16-18℃,白天氣溫高于28℃時通風。坐瓜后,白天氣溫28-30℃,夜間15-18℃,以利于養分積累。二氧化碳氣體不足時,應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2.6病蟲防治 厚皮甜瓜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細菌性軟腐病、白粉虱、蚜蟲、紅蜘蛛、美洲斑潛蠅等。
1)防治原則。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優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生態等防治措施,適當運用化學防治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菜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將農藥殘留降低到規定標準的范圍。
2)農業防治。實行輪作換茬,避免連年種植或與其他瓜類作物混種。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園,將殘枝枯葉帶出園外掩埋或焚燒。
3)物理防治。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等害蟲,黃板規格25 cmx40 cm,每畝懸掛30-40塊。鋪銀灰色地膜或張掛銀灰膜條辟蚜。
4)生物防治。采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農抗120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美洲斑潛蠅、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細菌性軟腐病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發病初期用4%農抗120膠懸劑600-800倍液或1%武夷霉素水劑100-150倍液噴霧防治。
5)化學防治。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不使用甲胺磷、甲拌磷(3911)等違禁農藥。
猝倒病發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白粉病用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6天停止用藥。
霜霉病發病初期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疫病中心病株出現后,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天噴1次,共噴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枯萎病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350倍液灌根防治,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細菌性軟腐病用77%可殺得101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白粉虱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氯氟氫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蚜蟲用10%P比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2.7收獲貯藏 應根據授粉日期、品種熟性及瓜所表現出的品種特征,推測果實的成熟度,適期采收。收獲時瓜應帶果柄及一段莖蔓,輕輕放人備好的容器中。
適宜的貯藏條件是:溫度3-4℃,空氣相對濕度70%-80%。
3.玉米高產栽培
采用株型緊湊、葉片上挺、耐水肥、大穗型、增產潛力大的品種,主要有先玉335、鄭單958等。頭茬瓜采收完即5月中旬播種玉米,株距28 cm,行距70-80 cm,畝留苗3 500株左右。結合給甜瓜二茬瓜追肥澆水,加強玉米苗期管理,并及時防治病蟲害。每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20 kg。二茬瓜采收后,及時清理瓜蔓,并避免損傷玉米苗。在玉米心葉期注意澆水施肥,畝施高氮低鉀復合肥肥20 kg左右。及時用辛硫磷顆粒劑防治玉米螟。玉米成熟后及時采收,但保留玉米稈。
4.蒜苗栽培
4.1品種選擇 選擇出苗快、苗期生長發育進程快、組織鮮嫩、葉色翠綠、外觀商品性好,且休眠期較短、易醒眠,以便于炎夏栽培早秋蒜苗,瓣數較多、蒜瓣壯實、耐熱抗寒、適應性抗逆性較強的品種。例如:岐山紫皮蒜,四川軟葉蒜、二水早。
4.2蒜種處理 將蒜頭晾曬2-3天,剝下蒜瓣,去除莖盤,根據大小對蒜種進行分級(為了使蒜苗生長一致、便于管理,必須對算種進行分級)。淘汰霉根、斷根、腐爛的蒜瓣,確保蒜種適量,選好的蒜種可在井水中浸泡12小時,以打破休眠,促進發芽。
4.3合理密植 蒜苗生產期短,宜進行密植。高密度栽培不僅可提高蒜苗產量,而且可因其爭光向上生長,使假莖增長,植株脆嫩,一般株行距5 cm×12-15 cm,畝栽150-200 kg。
4.4播種 早蒜苗播種正處于高溫季節,播前先給畦面澆水(根據土壤墑情),待表土疏松時播種,淺播,以利出苗。但澆水量不宜過大,以濕潤到蒜頭下2-3 cm為宜,然后再蓋一層薄沙土。
4.5田間管理
1)前期水肥管理。大部分蒜頭的葉鞘長出時,澆1次透水,水量達到濕潤蒜頭下10 cm深。一般小水勤澆,1周澆1次,防止水量過大而造成爛種、爛根,結合澆水可追施磷酸二銨15-20 kg。
2)扣棚。對于早播的地塊前期不需要扣棚,進入10月下旬以后扣棚,以利保溫,促苗生長。若播種晚,應在播種后及時扣棚,以利出苗快、出苗整齊。注意開始扣棚時大棚的兩頭不蓋、11月下旬以后蓋上兩頭,在白天及時通風。
3)后期管理。10月份氣溫較低,灌水周期要加大,少澆水,并且注意保濕通風,高溫不得超過25℃,低溫不低于-10℃,否則蒜苗就會停止生長。進入11月份,上午11:00揭開草簾,下午6:00-7:00蓋上草簾。結合11月底澆最后一水追施尿素10 kg,以保證蒜苗上市前不缺肥。
4.6收獲 蒜苗的收獲應在產量達到高峰時進行,一般葉高40 cm以上、葉尖部開始打旋時,及時收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