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百合是全國唯一食藥兩用甜百合,也是蘭州市乃至甘肅省的特色產業。七里河區是蘭州百合的主要生產基地,其生產的蘭州百合味道甘甜鮮美,有“蘭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譽,是廣大產區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七里河區廣大后山農民擺脫貧困、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蘭州百合近年來發展較快,2016年種植面積達到5.4萬畝。但由于對生長條件的嚴苛要求,不便于機械化應用,加之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勞動力緊缺,制約了蘭州百合的進一步發展。蘭州百合生態輕簡化栽培技術是相對于傳統栽培方法操作繁雜、費工費時問題,根據蘭州百合生長發育規律,改進而成的一種省工節本、增產增效的栽培技術。
1.技術特點與應用范圍
1.1技術特點 蘭州百合生態輕簡化栽培技術是利用蘭州百合生長周期長(一般3年),在其適宜區域,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盡量減少人為耕作,讓蘭州百合在適宜生產、商品性好的環境條件下,盡可能自然生長,達到綠色生態健康的目的。
1.2應用范圍 一般選擇海拔1 800-2 500m、年降雨量在450 cm左右的背陰山坡地,土壤要求土層深厚、疏松通氣、墑情良好。地塊要求排水良好。
2.栽培方法
2.1適時栽植 蘭州百合性喜冷涼,一般在春秋兩季均可栽植,秋季一般栽植后土地冷凍,而有利于保墑,一般選用秋季栽植為好。如遇冬季多雨雪,造成出苗困難,要進行春耙、春耱等作業,破除板皮,促使百合出苗。另外,還要注意選擇地塊,注意避免百合科作物連作,前茬種植蘭州百合地塊應間歇4年以上。
2.2選擇良種 由于生長年限不同,百合鱗莖大小不一,一般選用圓形或長圓形,須根繁茂、鱗莖盤未受到傷害,無病蟲害的獨頭小鱗莖。一般在生產上分為三級。一級種球重20-30 g,橫徑4 em左右;二級種球重12-20 g,橫莖3-4em;三級種球重12 g以下,橫徑3 cm以下。一二級種球培育3年后達到成品百合標準,三級培育2-3年后再次選擇分級培育。
2.3合理密植 蘭州百合的種球栽植密度應當視種球的大小相應調整。如果栽植一級種球,株行距一般40 cm×20 cm,每畝可栽植8 000-10 000株。二級種球,株行距一般30 cm×20cm,每畝可栽植12 000株左右。三級種球,應當采用密植栽培,實行寬窄行種植,寬行間距30cm,窄行間距5 cm,每4個窄行為一個播幅,株距為5 cm,每畝可種植約15萬株。
2.4科學擺種 蘭州百合栽植深度以覆土5~10 cm為宜,開溝深度15 cm左右。按行距用鋤或犁開種植溝,種植溝和坡面平行或與等高線垂直。栽時將種球扶正,頂芽垂直朝上,不使歪斜,以防莖稈傾斜伸出,延長出苗期。
2.5施足基肥和種肥 蘭州百合栽植后在地里生長兩三年,地下鱗莖的膨大增重需要吸收大量養分,因此施足優質基肥是獲得高產優質產品的基礎。第1年栽前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 000 kg,全面鋪撒。腐熟的廄肥作基肥,可適當對土直接施用種植溝。第2-3年,畝施優質農家肥3 000 kg左右,施于種植溝附近。
2.6除草去蕾 蘭州百合進行輕簡化生態栽培后,田間植株主要依靠自然生長,不需要澆水,主要農事活動就是除草和摘除花蕾。在花莖伸長到2-3 cm時,將花蕾摘除(俗稱掐尖),不使其開花,以免消耗養分。去蕾過早,容易損傷植株;去蕾過遲,花莖組織老化,難以折斷。由于植株現花蕾的時間遲早不一,要求做到每天檢查,適時掐尖,百合地里不見紅。
2.7除蟲防病 采用生態種植模式,百合生長期一般很少有大的病蟲害出現。遇到病蟲害發生,首選綠色生態防控。當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帶土挖除,移到種植區外深埋或焚燒,并注意及時消毒。蟲害一般選擇太陽能殺蟲燈,將蟲口密度控制在危害線以下即可。
3.采收時間
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品種的成熟度及市場需求安排采收時間。待蘭州百合地上莖葉枯萎后1個月左右,就可以收獲。在蘭州地區一般從10月下旬開始,到11月下旬土地結凍前采收。第二年早春土地解凍至地下鱗莖重新萌發前也可采收。注意不要損傷鱗莖,根據大小,按產品和種球進行分級,分別堆放或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