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茬大白菜是陜西興平的傳統農產品,栽培歷史悠久,在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現將當地秋茬大白菜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選擇生長期小于90天,抗病性、抗逆性強,產量高、耐貯運、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中早熟品種。適宜的品種有秦白2號、秦白3號、秦白4號、豐抗70、豐抗90。
2.播種
2.1整地施肥 及時收獲前茬作物,清潔田園,施肥整地,做好播前準備。禁止使用未經國家和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畝施腐熟農家肥5 000 kg或配施氮、磷、鉀含量比為25:50:50的復合肥,同時每畝撒施2.5 kg敵百蟲防治地下害蟲。深翻后耙細、整平、起壟,壟高15-20 cm,行距60 cm,株距50 cm。
2.2播種時間 秋茬大白菜播種過早,溫度高、光照強易引起病毒病,過晚則積溫不足,難以成熟。適宜的播種期為8月5日至8月15日,陰雨年份早播2-3天,干旱年份晚播2~3天。
2.3種子處理 將白菜種子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攪拌至30℃,再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然后沖洗干凈,晾干后播種。
2.4播種育苗 秋茬大白菜多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育苗移栽畝用種量75-100 g,直播每畝用量100-125 g。直播有穴播和條播兩種方法。穴播是在小高壟上按預定的株距做直徑約10 cm的淺穴,每穴播種4-6粒,再用細土覆蓋。條播是播種前先將畦面輕輕鎮壓,按10 cm行距劃1 cm深的淺溝,播前溝內澆底水,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播在溝內,然后覆土,保持土壤濕潤,經3-4天即可出苗。
3.田間管理
3.1間苗、定苗、補苗 選晴天中午分次間苗,在苗長到十字時第1次間苗,5-6片葉時定苗,缺苗時及時補苗或移栽,畝栽1 700-2 000棵。每次間苗后澆小水沉實土壤。
3.2中耕除草 定苗后或下雨后,淺鋤中耕除草,封壟前進行最后一次中耕。
3.3肥水管理 第1次追肥在3-4片真葉期進行,隨澆水每畝施尿素10 kg,稱“提苗肥”。第2次在定苗后,每畝施尿素20 kg,于壟兩側開溝施入,稱“發棵肥”。第3次在蓮座期末、結球初期,畝施尿素30kg,或腐熟圈肥500-600kg,或腐熟餅肥100-200 kg,將肥施入壟溝內,然后澆水,稱“大追肥”。第4次在結球中期,每畝施尿素15 kg,或隨水沖施腐熟人糞尿700-800 kg,稱“灌心肥”。大白菜從團棵到蓮座末期,氣溫日漸下降,可適當澆水。蓮座末期,中耕后適當控水數天,到第3次追肥后再澆水。進入結球期后,需水量最多,一般5-6天澆1次水,保持地面濕潤。收獲前7-10天停止澆水。
3.4束葉 在收獲前10-15天,將蓮座葉扶起,用浸軟的草繩束住外葉,包住葉球。
4.病蟲防治
4.1農業防治 輪作倒茬,清潔田園,及時拔出重病株,摘除病葉,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以降低病蟲源基數。選用抗病優良品種,播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也可每畝設置20-30塊黃板誘殺蚜蟲,或張掛銀灰色或乳白色反光膜避蚜。用防蟲網隔絕害蟲。
4.2化學防治
1)病毒病。用20%鹽酸·嗎啉胍·酮可濕性粉劑(病毒A)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2)軟腐病。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5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噴霧防治。
3)霜霉病。蓮座期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69%烯酰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安克錳鋅)500-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50倍液,或75%N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4)炭疽病、黑斑病。用69%烯酰嗎啉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5)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用5%氟蟲脲1 500倍液,或阿維菌素乳油,或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農地樂)1 000-1 5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 000倍液,或20%蟲酰肼懸浮劑(米滿)2 000倍噴霧防治。晴天時傍晚用藥,陰天則可全天用藥。
6)菜蚜。用lO%g比蟲啉1 500倍液,或5%啶高氯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5.收獲
當白菜結球堅實、外葉變黃時即可采收。中晚熟品種盡量延長生長期促進產量,但必須在-2℃氣溫來臨前搶收完畢。收獲時要求做到清潔、整齊、分類包裝,防止擠壓破損,保持新鮮美觀。包裝物必須使用蔬菜專用筐,嚴禁用被污染器具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