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生性喜蔭,林地內通風、涼爽,為靈芝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可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栽培程序,提高產量,為靈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生產空間,而靈芝采摘后的廢料又是樹木生長的有機肥料,一舉兩得。
本技術采用廢棄果樹枝條粉碎成的木屑,作為靈芝栽培的主要原料,將木屑進行二次發酵處理,其纖維素、木質素經微生物分解后,嗜熱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抗生素防染抗染,死亡后的大量微生物群體可改善靈芝培養料的營養條件,簡化了過去的接種發酵工藝,使之更適應于推廣應用。根據靈芝與植物的互利關系,采用林下覆土栽培方式,靈芝子實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的氧氣和水分得到充分保證,其生物轉化率可由常規栽培的50%增加到80%。利用此法栽培的靈芝,柄短蓋大,質地肥厚,光澤鮮艷,質量上得到了明顯提升,靈芝栽培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是可觀的。
1.栽培季節
我國一些地區靈芝栽培的適宜季節,隨當地自然溫度的不同而有一定差異。一般而言,華南地區2月中下旬開始制種,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栽培,6月上中旬結束。長江流域4月中上旬制種,5月上中旬開始栽培,7月中旬結束。黃河以北地區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制種,5月中旬開始栽培,7月下旬結束。
靈芝屬高溫結實菌類,子實體生長溫度以25-28℃為最適宜溫度,各地可根據情況進行栽培。在溫度穩定在24℃以上時,提前2個月制種。
2.原料處理
2.1樹種選擇與加工 選擇不含油脂、萜烯、丹寧的樹枝作為原料。樹枝晾干至出現裂縫后,方可粉碎成2-3 mm的碎小顆粒(過細不利通氣,影響菌絲生長,造成厭氧發酵;過粗不易保持水分,導致靈芝菌絲生長稀薄),然后用鋼篩篩去雜物,避免尖銳物體刺破菌袋,露天堆放備用。
2.2培養料配備 靈芝是木腐性真菌,所需主要養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物,同時也需要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一般的干樹枝中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基本上能滿足靈芝對營養的要求。本技術采用的配方為:樹枝木屑89%,麥麩10%,石膏粉1%,含水量58%-60%,充分攪拌使其吸水均勻,pH值在7~7.5之間。
2.3拌料 當確定未混入樟、柏、杉、松等含有抑菌物質的樹木后,可直接按比例配制干料,三次翻料攪拌,使養分分布均勻。若濕料攪拌,視原料含水量而定,一般先進行預濕處理,堆置24小時,待原料吸足水分完全濕透后,重新翻拌,拌好的原料用手握緊,見手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即可。
3.裝袋滅菌
3.1裝袋 將發酵好的培養料拌勻,裝入17 cm×34 cm×0.04 cm或20 cm×40 cm×0.04 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內,裝袋時應做到上緊下松,以利于空氣貯存和水分保存。將培養料裝至距離袋口3/5處,套上套環,用塑料薄膜套上,用橡皮筋扎緊封口,要求空氣不能進入袋內。每袋濕料質量為1.2-2.4 kg。
裝袋后,將菌袋外面四周擦洗干凈,防止污染。要求菌袋封口嚴密,料松緊適度,兩端平整,套環用薄膜封好,防止滅菌時蒸汽滲入增大濕度。
3.2滅菌 滅菌分高壓滅菌和常壓滅菌兩種方法。高壓滅菌采用聚丙烯菌袋裝料,高壓滅菌時間短,在147 kPa的條件下,滅菌1個小時,可將培養料中的雜菌全部殺死。
常壓滅菌采用聚乙烯菌袋裝料,方法是:將裝好培養料的菌袋分層放人鍋內,菌袋不能堆放過緊,以免受熱不勻,造成滅菌不徹底。
剛開始用大火猛燒,使鍋內溫度迅速上升到100 ℃,17 cm×34 cm的菌袋在100℃條件下持續8小時,20 cm×40 cm的菌袋在100℃條件下持續12小時以上,然后燜料12小時后,待溫度下降到40℃以下開鍋出袋。
4.消毒接種
將消過毒的菌袋用無菌布包好,運入無菌室或無菌箱內,門窗密封,采用甲醛、氣霧盒、硫磺等進行熏蒸、消毒。甲醛消毒劑量為8~10g/m3,用5-7 g高錳酸鉀加熱,待揮發后,保持12小時,氣霧消毒盒劑量為2-6g/m3,保持30分鐘;硫磺劑量為15-20g/m3,保持24小時。
接種前,對接種工具進行全面消毒,將工作臺用75%酒精擦洗一遍,金屬器具在酒精燈上燒紅冷卻待用。然后拔去菌種瓶口的棉塞,用75%酒精擦洗瓶口,打開菌種裝瓶,扒去上層老化菌絲,將菌種接人料袋。接種量要求在10%以上,菌種要求蓋滿料袋上端平面,如用22 cm×46 cm的薄膜料袋,則需要兩端接種。
5.菌絲體培養
接種后,將靈芝菌袋運入消過毒的培養室進行培養,溫度控制在24-26℃。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5%左右,培養室保持完全黑暗狀態。一般3天后菌絲開始萌動,逐漸深入培養基內,菌絲體培養階段注意控制溫度,保持培養室干燥、清潔。發現污染菌袋應及時清除,每天打開門窗通風半小時,保證培養室空氣新鮮,聞不到異味。約3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全袋。
6.選林建棚
6.1林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整,水源方便,林陰度在65%以上的林地作為靈芝栽培場地。要求遠離揚塵和有害生物滋生場所,如水泥廠、垃圾場、養殖場等地存在許多霉菌和害蟲,特別是難以控制的螨類,這些會導致靈芝菌體感染病菌,遭到螨類的危害,除此外還要遠離農藥用量大的作物種植場所,以防止外源農藥的污染。
6.2搭棚挖畦 陰棚一般寬為3-3.5 cm,高2 m。長度視栽培數量而定。棚架利用樹干作為立柱,棚頂用木棒或鐵絲連接,內蓋遮陽網,外加薄膜,遮陰以“七陰三陽”為度。建好蔭棚后,即可在棚內挖畦,一般畦寬1 m,長度不限,畦間走道為60 cm。
畦床底部要平整,床壁要拍實,并用石硫合劑全床噴灑,在四周搭建遮陰棚。7天后,再用pH值為14的濃石灰水進行噴灑,5天后開始投放靈芝菌棒。
7.覆土管理
7.1覆土方法 靈芝菌絲長滿1星期后,即可脫袋覆土。此時可將脫去袋膜的靈芝菌棒直立擺放在畦床內,菌棒間距為5-6 cm,覆土厚度為2-3 cm,上層覆土要求平整,然后用水澆透。蓋上薄膜保溫保濕,溫度控制在25-30℃。
7.2出芝管理 覆土后13-15天,靈芝原基長成菌柄,此時每天應注意揭開薄膜,通風2-3次,每次通風20-30分鐘,并逐漸加大通風量。如覆土發白,可適量噴水增加濕度,使覆土含水量達25%左右、土粒無白心為宜。光照過強,濕度、水分難以控制;光線過弱,靈芝菌蓋難以形成。溫度應控制在27-29℃。靈芝子實體在15-22℃時會出現菌柄徒長和呈鹿角狀叢生現象。溫度超過30℃時子實體生長雖快,但蓋薄質差;溫度低于24℃,菌蓋雖厚,但產量較低。
8.采收加工
當靈芝菌蓋充分展開不再生長,邊緣白色消失,顏色與菌蓋中心相同即為成熟。這時可套上薄膜袋,停止噴水。待孢子散化完畢,將套袋內和靈芝菌蓋上的孢子用毛刷掃干凈,裝入干凈容器中,放在75℃條件下烘干待售;成熟的靈芝可用小刀切下,剪除基部殘渣,及時晾干或烘干。裝入塑料袋保存,并經常注意檢查,防止蟲蛀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