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種過程
1.1育種目標
根據生產中對線辣椒的要求,即高產、優質、早熟、抗病性強等,制定了育種目標:株型緊湊,果實簇生,自封頂,抗病性強,葉色深綠,果實粗且表面油光發亮、皺紋細密,果實直徑1.5-2 cm,果長15-20 cm,單果鮮重10-15 g,單株結果數35個左右,每畝產鮮椒1 500kg以上。
1.2品種來源 “寶椒27號”是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2006年以“寶椒二號”為母本,以陜椒200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組合代碼07-9,屬于干鮮兩用型辣椒新品種。
1.3選育過程 線辣椒屬茄科一年生作物,是陜西主要栽培的辣椒品種,形成了優良的地方品種類群。長期以來由于農戶在自繁自育過程中缺乏選留種技術,措施不當,致使線辣椒品種出現嚴重的退化現象,出現了許多性狀不一的類型。另外,其他辣椒品種引進種植后所引起的自然雜交也是線辣椒品種退化的原因之一。品種的退化致使品質下降,性狀表現參差不齊,已部分失去原有線辣椒性狀特征。為了保護和開發這一種質資源,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根據省內外辣椒加工企業及周邊市場的需求,為增強陜西線辣椒的市場競爭力,恢復和保持其優良性狀特征,延長品種的使用壽命,及時進行陜西線辣椒品種良種選優工作迫在眉睫。
2006年7月中旬,在寶雞市農科所辣椒選種圃,以寶椒二號為母本,以陜椒2006為父本雜交,獲得果實4個,得籽粒238粒。2007年春季混合育苗后作為F1代全部單株栽植,9月份經過對其分別記錄各個單株的植物學及生物學特性,從株型、豐產性、抗病性、商品性、熟期等進行綜合研究評比,淘汰不良類型,保留符合育種目標單株類型。根據多個性狀綜合評價,選出F1代優勢單株10株。2008年春季,將F1代10個單株分別育苗,栽植F2株行10行,9月份在分離后代中再經過多個性狀綜合評價,選出F2代優勢單株10株。2009年春季分別將上年10個單株栽植成F3代株系,其中,07-9-8株系綜合性狀表現最為突出。2010年繼續選育。2011年、2012年及2013年進入鑒定試驗,編號:鑒27號。2012年、2013年、2014年進人品系比較及區域生產試驗。
2012-2015年進行多點區試和多點生產試驗示范。試驗示范結果,株系07-9-8(鑒27號)的性狀表現比較突出,該品系生長健壯,株型緊湊,莖干粗硬,根系發達,生長勢強,耐肥水。主要表現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生育期短,果實紅熟期比當前主栽品種(陜研168)早7-10天,全生育期158天,屬中早熟品種,適用于制醬及制干;二是商品性好,果色深紅,果面油光發亮,皺紋細密,果形順直,粗細均勻,果長16-19 em,橫徑1.74 cm,單果質量12.9 g;三是品質優良;四是果實簇生性好,單株結果數多,結果集中,熟期一致,適宜于機械化收獲;五是綜合抗性好,中抗辣椒疫病、炭疽病、病毒病,其綜合抗病性、豐產性均優于對照。最后我們把鑒27號新品系命名為“寶椒27號”。
2.特征特性
2.1植物學性狀 植株開展度30-35 cm,平均株高65 cm,果實長度16-19 cm,直徑1.74 cm,平均單果質量12.9 g,單株掛果數35-48個。椒形順直,果面皺紋細密均勻,色澤深紅光亮,辣椒熟性一致,在陜西線辣椒產區全生育期158天。
2.2產量表現
1)區域試驗表現。2012年新品系比較試驗,寶椒27號鮮椒平均每畝產量為1 581.1kg,比對照陜研168(平均每畝產1 352.2 kg)增產17.0%。
2013年新品系比較試驗,寶椒27號鮮椒平均每畝產量為1 533.5 kg,比對照陜研168(平均每畝產1 322.0 kg)增產17.3%。
2014年在寶雞隴縣、鳳翔、眉縣等地5點試驗,寶椒27號鮮椒平均每畝產量為1 494.8kg,比對照陜研168(平均每畝產量1 287.1 kg)增產18.5%。
各區試點三年平均每畝產鮮椒1 536.5 kg,比對照陜研168(平均每畝產量1 320.4 kg)增產16.4%。
2)生產示范表現。2013-2015年連續3年在陜西辣椒主產區進行布點區試結果,寶椒27號三年平均每畝產鮮椒1 528.4 kg,比對照陜研168(3年平均每畝產1 327.9 kg)增產15.1%。
2.3抗性 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2015年10月1日田間抗病性鑒定,寶椒27號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病情指數依次為9.36、8.26、2.15,對照分別為10.45、14.31、5.42。鑒定結果認為:寶椒27號對辣椒主要病害辣椒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的抗性均為中抗,未出現高感類型,屬抗病性較強型辣椒品種,總體抗性優于對照品種陜研168,可以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2.4營養品質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測試中心2015年12月4日測定,寶椒27號中Vc含量為93.55 mg/100 g,干物質24.84%,蛋白質3.76%,粗脂肪3.88%,可溶性糖6.99%。與對照品種比較,除維生素C低外,其他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
2.5適宜地區 適宜于陜西麥辣套種和辣椒單作栽培區及省外類似生態區辣椒單作區域種植。
2.6主要優缺點 優點:株型高度適中,枝權緊湊,果實簇生,果形長順直,干鮮兼用;成熟中早,花期集中,成熟果色澤深色發亮,商品性好;抗病性好,抗逆性強,耐重茬種植;結果集中,熟期一致,適宜機械化收獲。缺點:由于結果集中,果實數多,中后期有葉黃脫落現象;喜高水肥栽培,不宜旱薄地種植。
3.栽培要點
3.1麥辣套種栽培 小麥播種時,留辣椒栽培帶,小麥帶寬為70 cm,辣椒帶寬50 cm,于每年5月初之前,施肥整地,備用。一般每畝施有機肥3 000-5 000 kg或硫酸鉀10 kg、磷酸二銨25 kg作底肥。辣椒于3月中上旬播種,點播或撒播,陽畦或平畦小拱棚育苗,點播穴距6~6.6 cm,每穴播2-3粒種子,撒播每畝需要200g種子,落水播種。當苗長至有12片葉子、顯花蕾時定植,一般定植時間為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小麥收獲后及時滅茬培土,生長中期注意灌水,防治菜青蟲、煙青蟲、蚜蟲和病毒病。于8月下旬陸續采收,制醬或風干。
3.2辣椒單作栽培 于3月上中旬播種,陽畦或小拱棚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按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70 cm,小行行距50 cm,穴距22-27 cm,每穴栽2-3株。定植緩苗后,適時中耕培土,后期管理同麥辣套種栽培。
3.3制種田栽培 辣椒制種前期栽培同辣椒單作栽培,實施隔離種植,連片種植,集中采收,按照品種特征特性,進行嚴格單株選擇。入選果及時進行掛藏風干或低溫烘烤,烘烤溫度為30-40 ℃,歷時7-8天。最后取籽,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