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萵筍又稱萵苣,別名莖用萵苣、萵苣筍、青筍、萵菜,菊科萵苣屬萵苣種能形成肉質嫩莖的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食、干制或腌漬,嫩葉也可食用。其莖、葉中含萵苣素,味苦,有鎮痛的作用。為人們喜食的蔬菜,是我國南方蔬菜春秋主栽品種之一。目前,萵筍施肥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一是施肥不足造成作物缺素;二是施肥過多對作物產生毒害,并妨礙作物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癥;三是肥料品種選擇不當,影響作物的品質。配方肥針對萵筍養分需求規律合理搭配各營養元素,養分均衡、充足。為探明配方肥在萵苣上的實際效果,特做此試驗。
1.試驗材料培養與田間管理
1.1育苗
1)品種選擇。試驗選擇萵筍品種為尖葉九號,極抗高溫,抗病毒病,葉片披針形,先端尖,葉簇較小,節間較稀,葉面平滑或略有皺縮,色綠或紫,肉質莖棒狀,下粗上細,較晚熟。
2)苗床選擇及播種。選地勢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5-7天每畝按試驗處理放入底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細等待播種。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后撒播。10 m2苗床播種子25-30 g,播后覆土0.3-0.5 cm。2-3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4-5 cm。
3)播種時間。試驗于2016年2月18日播種,為防治霜霉病,播種前用10%鹽水漂洗種子,再用清水沖洗,曬干后播種。
4)苗期管理。苗期一般為25-30天,苗床地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出苗。齊苗后應及時間苗,以免過密引起幼苗徒長。
1.2定植
1)大田選擇。定植時,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壤土,試驗地為棕灰色潮土性水稻土,土壤肥力較好,地力均一。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 000-5 000 kg。起苗前,先將苗床澆水。萵筍是直根系,根系弱、不耐漬,生長期間既要防旱又要防澇。主根群密集在12-15 cm土層,根系分布淺,吸收能力弱,對氧氣要求較高,萵筍對土壤的酸堿性反應敏感,種植萵筍以微酸性的沙壤土、壤土為佳。萵筍需肥量大,必須選擇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保肥保水性能好的土壤。
2)定植時間。試驗定植時間為2016年3月15日。苗齡25-30天,5-6片葉時定植,株行距30 cm×40 cm,畝栽5 555株,深度以埋到第1片葉柄基部為宜,栽后澆壓蔸水。露地栽培,選晴暖天氣中耕1~2次,適時澆水追肥,前期淡糞勤澆,保持畦面濕潤,植株基本封壟時,可嫩株上市。每畝澆施尿素15 kg一兩次。
1.3田間管理 移栽成活后應及時澆水追肥,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同時應在萵筍團棵期、莖部開始膨大時各追施速效氮肥、微量鉀肥,并配合噴施壯莖靈,使萵筍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同時提升抗災害能力。
萵筍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軟腐病、菌核病、病毒病、蚜蟲等。選擇早上10:00以前和下午4:00以后噴施農藥,陰天可全天用藥。藥劑選擇多菌靈、代森錳鋅、吡蟲啉等。
及時采收萵筍,以確保產量和品質。在莖充分肥大之前可隨時采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收獲萵筍莖的適期。
2.試驗設計與施肥處理設置
對萵筍定植后生長期施肥試驗設置3個處理4個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個處理投入相同,小區長6 m,寬4 m,小區面積24 m2,小區株數為200株,栽植規格30 cm×40 cm。試驗地四周留2 m以上保護行。處理間、重復間留走道0.5 m,每小區栽種萵筍20行,每行10窩,每窩1株,規格30 cm×40 cm,每畝5 555窩。試驗處理以外的栽培管理措施按大面積生產實施,并控制一致。每小區相同措施均在同一天完成。
處理一(T1):常規施肥,每畝施氮磷鉀復合肥(15-15-15)50 kg+尿素15 kg+硫酸鉀2 kg。其中,2015年11月11日施底肥,施復合肥20kg;追肥施復合肥30 kg、尿素15 kg、硫酸鉀2kg,平均分3次施下,施肥時間分別為2016年3月25日、4月10日、4月25日。每小區單收單計產量。
處理二(T2):每畝施金象牌復合肥(22-9-9)50 kg+尿素8 kg+硫酸鉀7.5 kg。其中,底肥施復合肥20 kg;追肥施復合肥30 kg+尿素8kg+硫酸鉀7.5 kg,平均分3次施下,施肥時間分別為2016年3月25日、4月10日、4月25日。每小區單收單計產量。
處理三(T3):配方肥,每畝施尿素32 kg+過磷酸鈣40 kg+硫酸鉀20 kg。其中,底肥施14 kg尿素+過磷酸鈣22 kg+硫酸鉀8 kg;追肥施18 kg尿素+硫酸鉀12 kg,平均分3次施下,施肥時間分別為2016年3月25日、4月10日、4月25日。每小區單收單計產量。
處理投入相同,均為232.8元(尿素1.9元,kg,過磷酸鈣0.8元/kg,進口硫酸鉀7元/kg,金象復合肥(22-9-9)3.3元/kg,復合肥((15-15-1513.8元/kg)。
4月23日,移栽返青后每隔7天左右分別用96%烯酰嗎啉10 g加72%農用鏈霉素15 g對水15 kg噴霧,防治萵筍霜霉病。萵筍于成熟期(2016年5月22日)采收。
3.結果與分析
從記載結果(見表1)看,施用配方肥的株高、單株凈重、畝產量分別比常規施肥區分別增加1.4 cm、0.1 kg、347.2 kg,比施用金象復合肥區的分別增加0.5 cm、0.015 kg、97.2 kg。
通過數據分析(見表2、表3),經F檢驗,F=82.9>F,區組間差異達顯著水準,說明三個施肥處理的產量有明顯差異。
T3配方肥處理實收畝產量為4056kg,比T1常規處理畝增產347 kg,增產率9.4%;比T2金象復合肥處理區畝增產97 kg,增產2.5%。說明施用配方肥處理對萵筍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見表4)。
4.結論與建議
相同投入,萵筍施用配方肥處理(即T3,N:P:K=14.7:4.8:10)的生物經濟性狀和產量均優于常規處理,畝增產347 kg,增產率9.4%,畝新增純收入1 041元;萵筍施用配方肥的生物經濟性狀和產量也優于金象復合肥處理,畝增產97 kg,增產率2.5%,畝新增純收入291元。萵筍施用配方肥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達到增收節支、保護環境的目的。配方肥在萵筍上的增產增收效益顯著,可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