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現代農業經營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從事蔬菜規?;a的農戶、家庭農場和現代農業園區越來越多。番茄作為一個高產高效蔬菜受到很多經營者青睞。其規?;a中的技術管理、成本控制對經營效益的高低有很大的影響。筆者多年來指導陜西省洛南縣東河蔬菜合作社農戶進行番茄規?;a經營,現總結出如下經驗。
1 研判市場與天氣科學安排生產
1.1 番茄市場價格波動規律 筆者通過多年對番茄價格走勢的分析發現,因受制于氣象因子(主要是光照和氣溫等),番茄的市場價格呈現出高低起伏的態勢。一年中,番茄價格最低時出現在越夏露地番茄大量上市期,越夏露地番茄生產后期產量下降,價格回升,秋延后番茄上市后價格依然逐漸上升,直至春節前后價格達到最高點,此時雖然越冬番茄已上市,但產量有限,隨著冬去春來,番茄價格開始下降,但依然處于高位,春末隨著早春茬番茄產量的增加和越夏露地番茄的逐漸上市,價格才明顯回落。番茄價格變化:高價期(上一年11月至3月)→中價期(4月至6月上旬)→低價期(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中價期(8月中旬至10月)→高價期(11月至下一年3月)。
根據20多年來對全國市場蔬菜價格的觀察總結,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番茄價格一般3年左右一個周期,呈現出循環波動的趨勢,這些價格波動規律及氣候因素是番茄茬口安排判斷的基礎。
1.2 番茄茬口與市場價格分析 陜南秦嶺山地處于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附近,保護地番茄生產偏向于北方模式,番茄茬口類型有越冬茬(溫室)、早春茬和秋延茬(溫室或大棚)。通過20年生產實踐,對上述3種茬口得出如下認識:越冬茬番茄市場價格高,利潤空間大,但對生產技術和條件要求高,管理難度大,加之秦嶺山區冬春季節多云、陰天較多,棚內溫度難保障,灰霉病發病很重,因而風險很大;早春茬和秋延茬番茄,市場價格次于越冬番茄,但自然條件較為有利,要求的技術條件低,管理難度小,易實現高產穩產。但上述3個茬口加上露地茬的番茄,在周年供給的時空分布上仍然有9月和10月兩個空檔期。
1.3 選擇合適的茬口安排生產 基于對番茄周年供給的時空分布和價格走勢規律的認識,我們立足秦嶺山區夏季相對溫涼的氣候,開發試驗了越夏茬保護地番茄生產,從5年來的實踐看,越夏番茄的生產在秦嶺山區優勢明顯。一是病害輕,經常困擾保護地番茄生產的灰霉病發病很輕。二是好管理,越夏番茄生產期光照溫度條件適宜,放風、蘸花效果理想。三是易高產穩產,如果水肥管理得當,則果實膨大充足,商品果率高,每穗坐果數可達5~7個。四是上市期在9—11月,避開了陜西關中、河南平原低熱區 番茄大量上市的5、6、7、8四個月,價格好,銷 路廣。
2 精細管理按流程控制用工成本
有了茬口計劃,下來就要考慮控制生產成本和實現高產穩產。為了精細管理,應科學劃分番茄生產的技術環節,然后逐環節確定用工定額。番茄生產的成本主要由基礎設施成本、生產資料成本、勞動力成本構成,其中基礎設施和生產資料成本相對固定,勞動力成本彈性最大,影響著經營效益。因此,采用減量化用工技術,科學管理用工,提高勞動效率是提高生產經營效益的關鍵。
2.1 番茄生產環節與技術流程
番茄的生產技術工藝流程主要分為4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可劃分為若干工序。其中,種子準備與催芽在室內由技術人員完成;播種育苗環節包括播種與苗床管理工序,用工比較多,應進行量化指標管理;整地施肥與定植環節包括整地做壟、底肥追肥施用和定植多種工序,有機械作業和人工作業,也要制定量化指標管理;園藝管理環節包括搭架、上蔓、蘸花、打杈、整枝、去老葉、噴藥及采收等多個工序,也要一一制定量化管理指標。
2.2 用工成本控制
2.2.1 種子準備與催芽 由技術員操作,選用優良品種,進行種子處理和催芽,并對播種工序要領和標準、工時計件作出規定。
2.2.2 播種育苗 播種工序用工較多,應采取計件工資并附加出苗率獎勵,既保證播種質量又保證效率;播后苗床管理工序時間較長,一般在30~50天,每天的工作是觀察調控溫度、濕度、補水、補肥和噴藥等,可根據育苗規模大小固定專人按計時工資管理。
2.2.3 整地施肥與定植 整地做壟最好采用微耕機械。這里的施肥主要指在整地做壟時施入基肥(有機肥和部分化肥)。用工視自有機械還是租賃機械靈活確定。追施膨果肥和補水采用滴灌技術完成,高效省工。定植工序主要是人工,可采取每畝定量計件工資或計時工資。
2.2.4 園藝管理與采收 園藝管理包括搭架、上蔓、蘸花、打杈、整枝、去老葉、噴藥、水肥補給及采收等多個工序,這些工序除了水肥補給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外,其他工序都要人工完成,因此對各工序一一制定量化管理指標,既可保證工作質量,又可控制用工成本,防止窩工浪費。一般采取根據技術要求制定每一工序的質量標準,然后根據中等熟練工的工作效率,制定一個報酬標準(定額),分別采取計件工資,如剪1畝老葉(2層)30元,打杈1畝地1次10元,采收并裝箱1 kg番茄0.06元等,其他工序依此 類推。
3 抓住技術要點科學生產
3.1 選擇良種 選擇抗病抗逆性強、果形好、粉紅色、果肉較硬、耐貯運的品種,如西潤T2007、金棚8號等及類似品種。
3.2 合理密植 定植密度每畝2 800~3 000株為宜,平均株行距30 cm×75~80 cm,覆膜壟作。
3.3 科學田管 包括施肥、灌水、整枝、打杈、蘸花、噴藥、去老葉和放風調控溫濕度等,按規程操作,其中施肥灌水建議采取一體化滴灌技術,既可節約用工成本,也能節水、節肥。其余園藝操作按規程進行,這里不再詳述。
4 建立相對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
番茄產量大,采果期相對集中,“堆不起”,采后要及時銷售。多年的實踐和教訓告訴我們,沒有順暢廣泛的銷售網絡,番茄規?;a不敢盲目冒進。洛南縣東河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經驗是以質量樹品牌,以誠信待客商,與各大城市菜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銷售機制(在價格特別高時菜農給菜商適當讓一些,價格低于生產成本時菜商適當給菜農讓一些),及時進行信息溝通,有預見性地安排生產,這樣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生產者與銷售者形成互惠同盟,實現以銷定產、有產能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