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由于過度施肥和不合理使用農藥,給韭菜生產帶來嚴重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是在韭蛆防治中,個別菜農為片面追求防治效果,隨意加大甚至違規使用農藥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少地方多次發生韭菜質量安全事件,人們對韭菜產品質量安全十分擔心,甚至談韭色變。推廣應用優質安全的栽培措施,對于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韭菜十分必要。
1 選擇適宜的品種和地塊
選用抗寒、抗病蟲、分蘗能力強、品質好的品種,如漢中冬韭、平豐六號、壽光獨根紅、馬蓮韭等。選擇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3~4年內未種植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種植。前茬最好為豆科作物,確保菜田無殘菌傳播。
2 科學管理肥水
要實現韭菜優質安全,必須改變傳統的肥水管理方法。施肥中做到有機與無機結合,底肥與追肥統一。底肥應使用充分腐熟糞肥、商品有機肥和菌肥。追肥采取輕施、勤施的原則,提倡水肥一體化栽培。苗期減少化肥用量,收獲季節不使用化肥。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追肥時用50%的沼液澆灌,一般每割一茬結合澆水澆灌1次。實踐證明,澆灌沼液不僅能滿足韭菜對養分的需求,而且具有一定的防病、防蟲作用。
3 底肥禁施“生”肥
使用農家肥必須發酵后作底肥使用,因為有機肥在發酵腐熟過程中微生物的旺盛繁殖與韭菜根系爭水、爭肥,造成韭菜因吸收水分和養分困難而影響生長。另一方面由于有機質發酵腐熟過程中分解出有機酸和高濃度的銨鹽,發生燒根,造成植株失水萎蔫。有些未充分腐熟肥料如生雞糞在發酵腐熟過程中會釋放出一些有毒氣體如氨氣,使秧苗遭受有毒、有害氣體危害,不僅容易燒葉,還會滋生蟲卵,造成韭菜病害蟲盛行。
4 改覆土為覆沙防治“跳根”
韭菜生長中每割一茬,地表基部根就向上拱出0.5 cm左右,時間長了,根就會露出地表,無法吸收地下營養了,這種現象老百姓稱為跳根。所以覆土就成了解決韭菜跳根的常用措施。通過近幾年的栽培實驗,將傳統的覆土改成1~3 cm厚的細沙土,可彌住土縫阻止韭蛆成蟲產卵或通過干燥地表、改變韭蛆的適生條件,不利幼蟲孵化,從而減輕韭蛆發生。
5 綜合防治病蟲害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韭菜的病害主要為灰霉病,蟲害主要為韭蛆、薊馬。在田間覆蓋30目防蟲網,能有效阻斷韭蛆成蟲、薊馬、斑潛蠅成蟲的侵入。防韭菜跳根時改覆土為覆沙,可有效地防止韭蛆產卵。在田間懸掛藍、黃板,藍板防治薊馬,黃板防韭蛆、斑潛蠅、飛虱。結合澆水,每畝沖施碳酸氫銨15~20 kg,也能起到殺韭蛆的效果。用糖醋液誘殺害蟲,按糖 ∶ 醋 ∶ 酒 ∶ 水 ∶ 90%敵百蟲晶體為3 ∶ 3 ∶ 1 ∶ 10 ∶ 0.6配制成溶液,每畝放置2~3盆,盆內隨時添加糖醋液誘殺韭蛆成蟲。
6 合理施藥
合理用藥包含兩方面內容,一個是要弄清韭菜病蟲害防治中哪些藥可以用,哪些藥不能用。如過去防韭蛆用的3911、甲胺磷、甲基異柳磷等高毒高殘留農藥,現在已是蔬菜生產上的禁用農藥,就是說在韭菜產品中絕對不能檢測出這幾種農藥的成分。毒死蜱因為它的殘留期長,韭菜每茬之間收獲期又短,所以韭菜上也不能使用。再就是有些高效低毒的農藥雖然可以用,但也要注意它的采收間隔期,超過間隔期后再收,避免收獲時產品農殘超標。
7 適期收獲
一般在株高20~30 cm時即可收獲,收割宜在早晨進行。因韭菜剛收割后會在韭菜畦上空飄散著濃郁的韭菜味,引來大批韭蛆成蟲產卵,因此可在韭菜收割后,在韭菜畦面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3~5天后待韭菜傷口愈合、氣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可有效減輕韭蛆危害。
8 檢測合格方可上市
韭菜生產基地有農殘檢測設備的,韭菜收獲后應首先自檢,檢測合格方可上市。若經檢測農藥殘留超標的在田韭菜,應根據其農藥殘留超標程度進行處理。輕度超標的,延期采收;嚴重超標的,禁止上市銷售,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