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落花落果在保護地和露地栽培中常有發生,而且保護地要比露地嚴重得多,一般落花率可達40%~50%,落果率達10%~20%,露地栽培尤其7—8月下完雨后尤為嚴重。
1 落花落果原因
1)選用的品種不對路。
2)營養不良。①土壤肥力不足。如氮肥施用過多,土壤缺磷缺硼等,各種養分供應不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去平衡,正常情況下多為花柱高出花藥的長柱花,在營養不良時短柱花增多,短柱花授粉不良時落花率高。②弱苗定植后管理跟不上,不能早緩快發時,后期果實的膨大受到抑制,往往形成小果、僵果,嚴重時落果。
3)不利的氣候條件。辣椒喜空氣干燥而土壤濕潤的環境,播種過早或反季節栽培時,辣椒生長期間溫度得不到滿足,尤其是地溫低于18 ℃,根系的生理機能下降;氣溫低于15 ℃,雖然能夠開花,但花藥不能放粉;8 ℃時根系停止生長,使植株處于不死不活的狀態,此時易發生落花落果。辣椒生長期,氣溫高于35 ℃不能受精,或地溫高于30 ℃,根系受到傷害而落花。在生長期間遇有較長時間的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或相對濕度高于70%,水分過多或不足,空氣蒸發量大或干燥,也會抑制植株對肥水的需求,均可導致落花落果。
4)肥害。化肥在辣椒苗期或生長期施用過多或過于集中,肥水不能相結合,肥料不能很好地溶解和吸收,導致燒傷根系而造成落花落果。
5)病蟲危害。辣椒病蟲為害如瘡痂病、細菌性葉斑病、炭疽病、病毒病、煙青蟲、茶黃螨,為害嚴重的容易導致落花落果。春季辣椒蟲害以蚜蟲為主,蚜蟲是病毒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感染病毒病后常出現死頂現象,造成落花落果。煙青蟲、棉鈴蟲蛀果也易致落果。
2 防控措施
1)種子消毒。播種前將種子浸于55 ℃溫水中30分鐘,再用0.01%高錳酸鉀或10%磷酸鈉浸種20分鐘,洗凈后催芽播種。
2)品種選育。因地制宜地選用適合當地的耐低溫、弱光或早熟品種。
3)科學播種。辣椒開花結果階段一般要求空氣濕度在55%~65%,土壤濕度35%左右;生育適宜氣溫20~30 ℃,適宜地溫25 ℃,如氣溫低于18 ℃則會影響根系發育和植株生長。
4)合理施肥澆水。嚴格控制肥水,合理施肥。提倡菌肥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 3 000~5 000 kg/畝作為基肥施用。根據苗情施好促秧肥、攻果肥、返秧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防止生長后期脫肥。在現蕾前、盛花期、盛果期,除了追肥以外,噴施3次葉面肥能有效地減少辣椒落花落果。在未坐果前可不澆水或少量澆水追肥,從而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追肥時應增施磷鉀肥,減少氮肥用量,進入盛花期、坐果期,果實迅速膨大,則需要大量的氮、磷、鉀肥料,并做到肥水一體化。
5)適時采摘促果。當果實由淡黃色轉青色時即可采摘,并結合疏枝摘心,疏去老枝、弱枝、病蟲枝。可增施1次速效肥,促進分枝和花芽形成后再結果。
6)及時防治病蟲害。辣椒主要防治瘡痂病、炭疽病、病毒病、煙青蟲和茶黃螨等病蟲。由蚜蟲引起的病毒病應徹底及早防治,可用吡蟲啉把其消滅在點片階段。其他病害可選用速克靈、撲海因、百菌靈、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苦參堿、阿維菌素等藥劑防治。
7)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用40~50 mg/kg番茄靈、50 mg/kg萘乙酸噴、浸花,或用20~30 mg/kg的2,4-D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蘸花、涂抹花柄,以保花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