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東區建筑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指標穩步增長,規模已位列全大市第三,但同時建筑業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才比例低,整體素質不夠高,是制約當前建筑業轉型發展的重大問題。
江東區建筑人才發展現狀
江東區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通過創新思路理念、體制機制和載體方法,不斷加強建筑業專業技術人才開發力度,打造區域建筑業人才集聚高地,為江東區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2012年至2014年,江東區建筑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發展,分布漸趨合理(詳見表1、表2)。專技人才碩士及以上、本科學歷人數不斷增加,比例不斷增大,大專及以下人數逐步減少,比例不斷縮小,專技人員學歷素質穩步提升(詳見表3),職稱結構逐步改善(詳見表4)。
目前建筑業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多聚集于專業技術職稱水平,實際技能、技術水平認定缺乏評價標準和依據,導致常存在以下現象:一些一線工人雖沒有資格證書,但通過用手敲擊墻體就能知道其材質和厚度,而他們受限評價標準沒有職稱;那些取得多個資格證書的學霸、考霸,卻沒有半點實踐經驗和技能,而憑借證書就成了專家、工程師。據調查發現,截至2014年底江東區具有中高級以上職業證稱的有3189人,但在這些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才當中,有過5年以上工程施工地實地工作經驗的占到27%,有10年以上施工現場工作經驗的僅為15%。
江東區建筑人才發展存在的問題
江東區建筑業發展穩步增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人才斷層嚴重。目前,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培養難以在建筑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中得到足夠的重視,企業內部缺乏相應的培訓管理機構,建筑業企業往往為“證書”而引進培育專業技術人才情況普遍,而不是真正渴求人才。另外,建筑行業的主戰場就是建筑工地,工作環境比較艱苦,新招收的大中專畢業生,大部分都要被安排到施工一線實習鍛煉,實習期間,相當比例的畢業生不愿堅持一線而離職,從而使建筑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儲備不足,斷層較嚴重。
評價體系不健全。當前建筑業的評價體系“行政色彩”較濃,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才的發展。一是人才評價導向有偏差,導向過于強調證書職稱、資歷等顯性指標,而忽視了人才的實際貢獻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人才評價標準單一,仍采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化評價方式,不同門類的人才都使用同一種簡單、量化衡量,評價標準針對性不強,沒有建立分層、分類的科學評價體系;三是人才評價機制不科學,主要依賴政府行政命令,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定仍沿用老時代思維,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市場認可的多元評價機制還未形成。
人才晉升激勵制度不完善。大多數企業只注重短期激勵,把獎金作為激勵的一種手段,并以結果為導向,強調企業的利潤貢獻,而忽視專技人員的工作投入與努力,在晉升薪酬機制設置方面不科學,薪酬分配上依然存在事實上的平均主義傾向,且晉升時未完全參照人員的業績、能力。
江東區建筑人才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江東區建筑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幾方面進行改善。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打造人才培養“精英工程”。一是大力建設引進培訓載體。整合教育資源,規范教育培訓市場,建立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同時積極引導建筑企業逐步建立職工培訓制度,構建學習型企業。二是制定有利于專技人才培養的政策措施。推薦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工程碩士、本科等在職學習,給予一定的政府資助。在專業技術人員標準中增加與其資質等級相匹配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的標準規定,與職稱評價體系并列,在晉升、激勵、職業發展方面構建雙通道。三是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團隊建設。在重要工程項目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安排年輕技術人員,確定技術帶頭人,帶領攻關小組攻克施工技術難題,開展“一帶一”、“師帶徒”活動,以老帶新,崗位練兵。積極開展技術人才到重點工程鍛煉,公開選拔技術人才,開展創新團隊評選,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凝聚作用。
完善人才結構,加強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一方面,充分挖掘企業內部優勢資源。精心挑選一批工程管理經驗豐富和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工程項目經理,把那些技術功底硬、創新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才挑選到重點工程建設中,把“老專家”和具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施工一線,使重點工程每個項目團隊實現年齡、知識、能力結構的合理搭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儲備計劃。特別是緊缺專業的優秀大學生,通過大學生實習基地建設,每年校招等手段儲備人才,實行“邊儲備、邊考評、邊使用、邊消化”的管理方式,作為單位后備專業人才予以重點培養。
構建專技人才多元評價體系。一是改革人才評價方式和機制。評價標準和內容應根據人才的職業層次和評價目的設計,比如,以培養為目的的人才項目評價重在人才的潛力,以榮譽獎勵為目的的人才項目評價關注已產生的實際效用或價值。在已有的評審委員會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我區建筑業技師評審委員會建設,建立并完善各工種技師考評系統。二是推動自主評審、第三方專業機構評審評價。人才評價要走出政府主導的模式,使人才評價的具體工作讓位于市場和社會力量,著力培育專業化的人才評價機構。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社會主導的評價制度,提高人才評價的社會化程度。三是健全人才評價的保障機制。要規范人才評價的流程,建立完善公示、申訴和復議制度。考察評審專家的信任度,建立動態的評價監督機制,適時公布申報情況、評審規則、評審結果等,提高人才評價過程的透明度,建立各類人才信息庫,對參與評審的人才進行縱向跟蹤和統籌管理。
(作者單位:江東區人力社保局)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