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歲末,都市快報發(fā)布一則波瀾不驚的新聞,杭州市紀委全年邀請138人“喝茶”。印象中,2011年該市拱墅區(qū)紀委實行“喝茶”新政時,可就“鬧猛”多了。贊之者稱,相對輕松的氛圍,能讓干部說出以往想說又不敢說的話,充分發(fā)揮了反腐倡廉作用,若此舉收效好,可以變成一種機制。但眾多網(wǎng)民并不看好,稱“最牛紀委”“反腐就是喝茶”“存在通風報信嫌疑”“幾杯清茶,幾個卡號”“茶喝了、話談了、錢送了、事沒了”……從那杯“茶”里咂摸出“怪味”甚至“餿味”來了!然而,4年過去,不僅拱墅區(qū)堅持下來,還被西湖區(qū)、富陽區(qū)直至杭州市紀委“拿來”,“喝茶”的地域擴大了,“檔次”提高了,欲知原因何在?不妨細品一番。
有人說:到茶樓喝茶賞景,放松休閑,無論紀委同志還是談話干部,肯定都會樂此不疲。猛一聽,“請喝茶”,多帶勁的事兒!不過,誠如王岐山同志早就警告過:十八大后仍不收斂的,你已成紀委的VIP了。拱墅紀委透露,“請喝茶”者有7種,但“提醒、關愛”那些“有不良傳言的”官員才是最主要的初衷。換句話說,那些被請的VIP多數(shù)“攤上事兒”了,一旦受邀心里多半要打個激靈,進得茶室,紀委同志可沒那個閑工夫,不會總跟你閑聊“今天天氣”什么的,而是“咬耳扯袖”,單刀直入,直陳利害,最終讓拿到手的退出來,吃下去的吐出來?!皹浠钜粚悠?,人活一張臉”,使那些人“紅臉出汗”,這茶便喝出苦味、澀味來了。
“請喝茶”還有多種功效。比如,對問題多發(fā)、存在一定廉政風險的領域和官員進行預警告誡,促使其公正廉潔執(zhí)法。又比如,碰到辦婚宴怎樣才不違紀,啥樣的加班可以拿補貼之類問題,紀委借助“喝茶”答疑解惑,使“喝茶”者頓開茅塞,醍醐灌頂。還有同志的確是自己找上門要求“喝茶”的,比如,基層紀委提供監(jiān)督信息或某些違紀線索;又如,有些積極工作的同志難免產(chǎn)生缺點錯誤,為某些心術不正者所不容,輕者諷刺挖苦,重者惡意中傷,雖然心中無“冷病”,但也遭受委屈,主動要求說明問題,自證清白,通過對等交流,話說清了,理辯明了,受到紀委官員鼓勵,體會到組織的尊重和呵護,這茶便清香撲鼻,喝出甜味來了。
有人擔心,去茶樓是要花錢的,在紀委辦公室不行嗎?網(wǎng)友錙銖必較,主要關注納稅人的錢是否用得其所,可以理解,但這屬于枝節(jié)問題。杭州去年請138人“喝茶”,每次3人,每人28元,一共花費辦案經(jīng)費1.16萬元,人家就要進入“萬億俱樂部”了,用GDP的億分之一“請喝茶”,“談笑間,腐敗灰飛煙滅”,何等高效!如今貪官涉案動輒上億,呂梁市原副市長張某更是富可敵國,創(chuàng)造出6億元的貪賄新高,給納稅人造成多大損失!有些人逃到外國,需要動用國際刑警追逃,那又是什么概念?就是布置廉政展覽,也得上百萬元開銷,參觀者是否看進去了還得打個問號?!罢埡炔琛蹦??“不怕調(diào)皮搗蛋,就怕單兵教練”,經(jīng)過紀委官員耳提面命,這茶提神醒腦,入腦過心,違紀者也許終生難忘,從此洗心革面,存畏知止。更何況,這茶不是想喝就能喝,須履行一套嚴密的程序,經(jīng)紀委書記或副書記審批才行,某些網(wǎng)友是否“想多了”呢?
有人獻疑:“喝茶”反腐太“溫和”,會使紀委喪失威嚴。其實,人家并非僅靠“喝茶”。2015年,杭州對“四風”問題保持高壓態(tài)勢,受理信訪舉報8300件,立案1597件;處分黨員干部1442人,其中廳局級4人,縣處級57人;開除黨籍592人,開除公職54人,441名黨員干部被追究刑責。夠“威嚴”吧?沒辦法,紀委就是干這活兒的,中紀委有言在先,抹不開面子,不敢擔當,監(jiān)督缺失,對黨風廉政建設問題該發(fā)現(xiàn)沒有發(fā)現(xiàn)就是失職,發(fā)現(xiàn)問題匿情不報、不處理就是瀆職!而失職、瀆職是要被嚴肅追責的??梢姡o委既需要霹靂手段、動輒得咎;也需要春風化雨、防患未然,“喝茶”屬于后一種情況。拱墅區(qū)紀委坦言:“請喝茶”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冷酷”形象。說得好!如果有沒有問題、有什么問題、有多大問題尚未搞清就板起面孔,能有好效果嗎?
這“茶”這會兒應該品出點味兒來了。把監(jiān)督執(zhí)紀做深做細做實,各地自有高招,不一定要“喝茶”,但杭州兩級紀委既然從“喝茶”中受益匪淺,那就喝自己的茶,讓別人說去!
責任編輯:陳 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