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一帶一路”視角下的
寧波港口經濟圈研究》
作 者:陳飛龍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該書是一部關于寧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打造港口經濟圈,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設的理論研究書籍,由寧波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寧波市發改委副巡視員、南京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陳飛龍編寫。該書系統闡述了港口經濟圈的內涵特征、圈層結構、發展模式和拓展路徑,是首部針對港口經濟圈進行系統研究的專著,為寧波“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港口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有益探索。
——編輯推薦語
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寧波要發揮海洋經濟、大橋經濟、港口經濟的優勢,努力打造輻射長三角、影響華東片的港口經濟圈。這是對包括寧波在內的我國沿海港口城市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那么,港口經濟圈的內涵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征,空間結構如何,應該如何拓展?
《“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寧波港口經濟圈研究》一書運用圈層極化理論和點軸理論等城市經濟地理學理論成果對港口經濟圈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港口經濟圈具有圈層帶動、線性輻射、網絡牽引、產業支撐四大特征。
根據港口經濟圈的內涵和特征分析,結合寧波港口基礎設施條件、港口產業發展程度、集疏運系統的通達性、城市功能的依托程度,寧波港口經濟圈可分為核心層、輻射層和影響層。寧波港口經濟圈的核心層空間范圍:寧波港區、舟山金塘島港區、六橫港區以及后方城市。寧波港口經濟圈的輻射層空間范圍:長江三角洲地區(近期)及中國中西部地區(遠期)。寧波港口經濟圈的影響層空間范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在本書中,筆者對世界港口經濟圈發展模式進行了分類研究,通過對港航服務型港口經濟圈、腹地經濟型港口經濟圈、全要素型港口經濟圈和國際中轉型港口經濟圈在港口業務、航運服務業發展、管理機構與體制、政府政策和航運稅費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對比,提出了寧波打造港口經濟圈的條件和模式選擇。
寧波港口經濟圈并不是靜態的,固定的,是隨著產業基礎、支撐能力、體制機制、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間布局的不斷完善而不斷拓展的。結合寧波港口經濟圈圈層結構和產業構成,寧波港口經濟圈的拓展路徑主要有三:一是港口經濟圈核心層的轉型與提升;二是港口經濟圈輻射層的腹地生成與拓展。
同時,本書運用VAR模型對長江經濟帶沿線,也就是寧波港口經濟圈腹地層外貿規模進行了預測,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因素動態相關分析法對港口經濟圈腹地集裝箱生產量進行預測;本書提出寧波要與上海錯位發展,通過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重新確立寧波港口在長三角的定位。與未來的國際航運交易中心上海港的“航本位”相對應,寧波港的“港本位”建設應主要著眼于運輸和貿易功能,以海鐵聯運為主要發展方向。三是港口經濟圈影響層的開放與合作;具體措施包括做大做強寧波-舟山港、深化對外經貿合作、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擴大人文交流合作、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作者:唐黎雅)
責任編輯:陳 熒
《“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寧波港口經濟圈研究》精彩書摘
港口經濟圈作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命題,關鍵在于它的圈層輻射和帶動。這種圈層帶動正好與當下中央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高度吻合,兩者不僅體現在空間上的高度一致,而且在建設內容上也高度一致。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打造寧波港口經濟圈無論是寧波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海華絲開創寧波對外開放新局面;也無論是提升港口經濟圈的輻射力,還是對港口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從交通運輸港向貿易物流港的轉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打造寧波港口經濟圈將有利于寧波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形成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并舉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海陸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