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上千位參與調查的網友中77.2%的人表示身邊存在“恐年族”,其中20.6%的人發現身邊這樣的人“很多”。被調查者中,41.1%的人認為自己就是“恐年族”。春節,這一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本應是大家喜慶歡聚的時候,卻因為摻雜了許多節日應有之義以外的繁文縟節,讓人感到很累,使本該輕松歡樂的傳統節日打了折扣。
春節之所以過得累,是因為春節是多數人一年中人際交往最為頻繁的時刻,這意味著,人際交往中不少“累人”的事兒,會在這個時刻集中爆發,讓不少人難以招架——城市里的年輕人回到了老家,長輩們總會在這時集中提問,“工作怎么樣” “啥時候結婚”等等,這樣的盤問式過年,讓很多人有家難回;同學、親朋總會在這時借機聚會,言語之間難免涉及近況,于是誰工資多、誰職位高,都成了明里暗里的“較勁點”,這樣的“攀比式聚會”,又讓人有朋難聚。除此之外,給多少壓歲錢、雙獨夫妻回誰家過年等等諸如此類一大堆的鬧心事兒填滿了人們的春節長假,于是不少人會在春節過后由衷地感嘆一句,“這個春節過得真累!”
過年太累,源于我們在“年”上附加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卻忘了“年”本身是什么。民俗專家指出,草木生長榮枯、季節春夏秋冬、萬物周而復始的節點,謂之為“年”。古人認為人應當如萬物一樣,在這個時間點回歸本源、重新開始,因此,要回家與家人團聚祭拜祖先,以示返本;要貼春聯、放鞭炮,以示求新。將過去一年不愉快的事情拋至腦后,把沉重的負擔卸下,只舉杯共慶新春佳節,為的正是追求這分重新出發時的輕松與快樂?!瓣P起門來過大年”,在這個延續千年的民俗里,蘊含著的是回歸自我、知足常樂的古老智慧。
讓我們回自己的家,過自己的年吧。然后從這個基點上重新出發,開始新一年的工作與生活。這樣簡單而又有意義的過年方式,比起那種花錢又累人的過節,真可謂既輕松又舒心。
(作者|河南:袁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