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很多屆世博會都創(chuàng)下了世界紀錄。有時候,德國首相默克爾這樣的高層訪客會在展會上引起巨大的轟動效應,但更多時候,是無數(shù)微小而動人的小故事使世博會顯得如此美麗。參觀過很多屆世博會的日本觀眾Hideo Fujii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參觀的第一屆世博會是在他的祖國日本舉辦的1970年大阪世博會。從那時開始,他就成為了世博會熱情的粉絲。2015年米蘭世博會開幕當天,他碰巧成為德國館的第一個訪客。半年之后的10月31日,已經(jīng)有大約三百萬名訪客參觀了德國館,見證了德國對本屆世博會主題“滋養(yǎng)地球,生命的能源”的獨特詮釋。德國館總協(xié)調官Dietmar Schmitz表示,“我們想通過德國館的展示,提高人們關于人類營養(yǎng)方面的相關意識,并鼓勵人們采取相關的行動。”

德國館以輕松獨到的方式,帶給人們一場自然界基本元素之旅:土壤、水、氣候與生物多樣性。這些對于人類的營養(yǎng)都非常重要。展示內容重點突出人類存儲自然資源,保障糧食供應的方式和理念。“我們?yōu)橛^眾呈現(xiàn)海量信息,讓他們能夠在此基礎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深入探索。德國館的名字是“理念的沃土”,如其名所言,當人們進入德國館,就真如踏進了一塊充滿創(chuàng)新理念的土地,并可以通過互動平臺試驗自己的想法。在入口處,工作人員會發(fā)給他們一塊“種子板”,封面是一個類似書本封面的卡片,其實是一個多媒體參觀導航器。訪客們可以通過這個有趣的工具來獲得關于展品和屏幕演示內容的更多信息。德國館以一種輕松幽默又令人驚訝的方式,為人們呈現(xiàn)德國的人民、創(chuàng)新者、機構目前在世博會的主題——“滋養(yǎng)地球,生命的能源”方面已經(jīng)做了哪些工作。
本屆世博結束后,德國館將被拆除。這座用料儉省,分量輕巧的建筑從一開始就是作為臨時建筑搭建起來的。總協(xié)調官 Dietmar Schmitz表示,“拆除后,我們大約會回收800噸鋼鐵,重新熔煉再作它用。其他材料也會回收利用。”電腦將會捐給意大利歌德學院,工作服如果工作人員不想留作紀念,就捐給紅十字會。搭建用的木材也會回收。至于德國館的工作人員,有些已經(jīng)被德國館的運營商法蘭克福展覽公司聘用,有些是原雇主批準假期,專門在世博會期間來到米蘭的。另一些則繼續(xù)原來的學業(yè)或已被錄用。
Dietmar Schmitz表示,按以往的經(jīng)驗,大部分在德國館工作過的人員都找到了不錯的下家。“為世博會工作對個人是很好的鍛煉,放在簡歷上也很好看。一些工作人員可能在以后的世博會還會來為我們工作。”而且,他們很有可能會再度遇見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的日本觀眾Hideo Fujii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