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又到了會展業的旺季。近兩三個月,國內市場的各類貿易展會舉辦得如火如荼。放眼國際市場,中國機構舉辦的海外自辦展也風生水起。僅8月中旬,就有中國廣西(印度)商品博覽會和中國機械電子(菲律賓)品牌展分別在印度孟買和菲律賓馬尼拉舉辦。12月底,中國商品(印度孟買)展覽會又將成功跨入第十四屆。
這些展會中,有些是初次舉辦,有些已舉辦多屆。但有一個共同點是,在每個展會的背后,是廣大的當地區域市場。這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出口企業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通過展會積極尋找商機的熱情;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自辦展主辦方對辦展基本規律的把握:市場是展會的根本動力。
回顧過去,中國企業赴外參展更趨理性化。從最早只青睞發達國家、只認準品牌大展,到現在一些企業主動向組展代理機構反映開拓各地市場的需求,出口企業在展會的選擇上更趨理性,也更加審慎。這也對展會主辦方提出了挑戰:展會只有貼近市場需求,才能對展商保持長久的吸引力,實現自身商業價值。
在7月底舉行的第六屆中外會展項目合作洽談會的跨國主辦方巔峰對話論壇上,博聞、杜塞爾多夫等頂尖主辦企業的負責人探討展會的成長要素。雖然各主辦方側重不同的行業領域,但在談到舉辦新展的考量因素時,他們的見解有著驚人的一致:市場是先決要素。近日,全球最大展覽集團勵展博覽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胡偉在接受中外會展采訪時亦表示,“市場在哪里,勵展的展會就在哪里”,明確表明了市場對展會成功的決定作用。
明年3月,博聞將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辦首屆印尼國際泵閥及管道展。這將成為印度尼西亞在該領域唯一的專業貿易展。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東盟市場仍有相當的行業空白。而印度、泰國等其他東盟國家不僅有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與中國會展業的交流也日益頻繁。自辦展的組織機構抓住商機,引領出口企業開拓當地市場,當是大有可為。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