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勝利,陜西省吳堡縣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裝飾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銅川市陶瓷協會副會長。現為銅川耀州窯文物復制工廠廠長。
1991年于耀州窯博物館工作,同年進入博物館下設的文物復制工廠,自此與陶瓷結緣。在此期間,他曾向陶瓷工藝專家、現陜西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芬先生學習陶瓷工藝流程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又向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升科先生學習拉坯技藝和煤窯燒成技術,后向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禚振西先生、陜西銅川耀州窯博物館館長薛東星先生請教,深入和系統地學習了耀州窯古陶瓷的相關知識,2016年7月25日正式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峰先生為師。充分利用考古發掘、文物修復和館藏陶瓷資料等條件,反復到博物館展廳參觀學習,揣摩耀州窯自創燒以來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對耀州窯的發展燒造史、近現代全國陶瓷的發展現狀有了比較系統和全面的認識。使其在釉料研究、造型設計、燒成技藝等多方面頗有斬獲。先后設計開發了40余種造型,有20余款產品獲國家專利。作品風格高古,功力醇厚,意境幽遠,多次榮獲全國性競賽大獎,具有較高的審美和收藏價值。
對于古今陶瓷藝術精品的博覽和藝術理論知識的廣泛涉獵,讓薛勝利開闊了藝術視野,加深了對于美的思考和認知。審美情趣的提高,使他具備了一定的藝術鑒賞及藝術創造等方面的能力。他的設計作品《室雅人和》加濕器,又可叫做《和人雅室》,整體以傳統的耀州窯代表器物倒裝壺、荷口碗、牡丹紋刻花大盤組合而成。主體部分取宋代青釉剔花倒裝壺之造型,梨形壺身,上部作雙蒂式假蓋,系虛設,不可打開。頂端作飛鳳式提梁,鳳首指向壺口。壺口部為貼塑子母獅子,幼獅依臥母獅懷中,憨態可掬,母獅口張,作為壺口。壺蓋與壺身連接處做一圈乳釘紋和一圈垂三角紋。三只荷葉形碗呈遞進式組合于一組山石之上,下部以高足平面底托襯起整個結構。倒裝壺最巧妙的自然是自壺孔內底注水的使用方式,水滿后自壺流瀉出,散落在片片荷葉上,最后一片荷葉盛滿后溢出,下面底座再次承接。整個水流在循環中讓空氣濕潤,就算是居于一方陋室,亦可感受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蒹葭飄搖,暗香浮蕩之風雅。該作品將現代光電技術和養生理念結合,兼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于一身。彰顯了耀州窯傳統文化的底蘊和魅力,又顯示出薛勝利在藝術設計中對于傳統元素自如的整合和對使用者身心的關照。國瓷泰斗耿寶昌老先生專門為之題詞:水清蓮潔,怡理人和。
薛勝利秉性善良淳厚,謙虛溫謹,行事存利他之心,自然也是勝友如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鋒先生曾說“年輕人的心胸似小酒盅,到壯年似一只碗,老年的時候,應似一口大罐。薛勝利方至不惑之年,卻有常人和同齡人所不能及之胸懷”。其博大的胸懷和宏觀的視野讓他能將企業放于更大的背景中加以關照,使企業能夠不斷保持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競爭能力。他雖鮮有作品出現,每次創作卻都能達到較高的水準。他對傳統陶瓷文化深度的認知和對當代耀瓷文化發展有意識的擔當,不僅讓他在傳承創新之路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更是推動了銅川市耀州瓷產業的進步和發展,為弘揚耀州窯的歷史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于熟悉的人都知曉薛勝利最為好古,每逢心儀之古瓷便斥資購之。它們年代不同,品相參差,或整或缺,薛勝利將其清洗整理后置于展廳當作標本資料,讓人們了解古瓷的歷史和工藝,更重要的向人們展示耀州窯的歷史文化脈絡。薛勝利認為實物資料更能生動直觀的呈現耀瓷的內在本質,而這也是書本資料所不能及的。耀州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在長期歷史演進中交相輝映所成,耀瓷文化亦是集結著數代古代耀州人的辛勞和智慧。珍藏一塊瓷片,即擷取一段歷史和文化,從它的身上能夠了解歷代陶瓷的胎質、釉色、工藝和題材。當然,一個“古”字的語義對他來說十分寬泛。它不僅意味著薛勝利對于年代學上的古老之物的喜好,更有他在藝術創作和企業產品生產中,立足傳統根基,以傳統耀瓷典范為標準,以往昔古法為導引,熔鑄經典,啟迪當下,對于“古意”典范式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