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不能選擇我的出身,那我就選擇堅持,堅持用自己的雙手來改變這一切!生活雖然給了我這么多的磨難,但我相信只要能夠堅持,終究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我要義無反顧地前行!”這是楊懷保在日記里寫下的一段文字。
陜西省勉縣定軍山鎮溝口村的楊懷保,13歲就挑起家庭的重擔。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后,楊懷保為孝敬父母、照顧弟弟,毅然帶著一家人讀大學。
初中二年級時,楊懷保的母親身患重病在西安做大手術,術后喪失了勞動能力,家里也因此債臺高筑。高中三年級時,楊懷保的父親在打工時腿被砸傷,喪失勞動能力,母親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而弟弟讀書也需要照顧。
苦難沒有擊垮楊懷保,他一邊利用課余時間上山挖藥、操持家務,一邊堅持讀書并保持優異成績。2003年9月,楊懷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大學期間,他利用課余時間拼命做兼職掙錢。可是,他始終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親、失去勞動能力的父親和幼小的弟弟。
2004年8月,楊懷保決定帶著一家人到湖南湘潭上大學。為掙錢養家,他在學習之余四處尋找打工機會。那年暑假,他每天清早就出門,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最多時,他同時干7份兼職,一個暑假下來,賺了5000多元錢。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讓我沒有放棄,也許就是源于內心深處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于苦難、對于命運不低頭的那種勇氣吧。”楊懷保說。
在他的影響下,身邊數千名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突圍貧困。研究生階段,他發起創辦了以“敬老助老、弘揚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并以此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為主旨的“中國孝基金”,幫助了眾多寒門學子、貧困老人、災區人民等困難群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如今的楊懷保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社會公益事業,在全國開展的“空巢關愛工程”、“孝行獎勵計劃”、“中華孝心榜”等公益活動中,人們都能看到他活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