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陜西蘋果產業正值發展轉型期,蘋果栽培也處在更新換代期。由于栽植砧穗多樣、密度不一,樹形選培與修剪方法不合適,直接影響建園質量和栽培管理,進而影響生產水平提升、產業發展和果農持續增收。筆者借鑒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調研各地示范典型,結合自己多年實踐,談談蘋果樹整形修剪技術,供科技工作者和廣大果農參考應用。
1.整形修剪原則與目標
蘋果樹整形修剪就是依據所處栽培區域、立地條件、栽植品種、砧木類型和定植密度等,通過長放、疏枝、短截、回縮、刻芽(抹芽)、揉枝、拉枝等措施,改變枝芽數量、位置、姿態,培養牢固的樹體骨架,增強負載能力;建造合理個體和群體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合理利用水分養分,促使樹體生長發育;協調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與結果、衰老與更新的關系,幫助幼樹早成形、早結果、早豐產,保證成齡樹適產穩產、優質安全,延長經濟壽命,便于管理。
整形修剪的總原則是:因地制宜,隨樹做形;通風透光,優質高效;動態管理,靈活適度;簡便易行,省工省時;冬季整形與四季修剪相結合。
具體要求:抬高主干,加強中干;控制樹高,縮小冠幅;減少大枝,增加小枝;加大角度,調整方位;減少級次,加大級差。主枝(大、中型枝組)單軸、直線延伸,螺旋排列,不競爭、不輪生、不對生、不重疊、不交叉;結果枝組大、中、小型相間,側、斜、垂著生,松散、均勻、有序分布。力求達到:枝枝有效、葉葉見光、果果優質。
整形修剪的總體目標是:果園土地覆蓋率70%-75%,行間保持1.5 m以上作業道,株間不交疊。畝留枝量6萬~8萬,結果枝與營養枝數量比為1:3~4。葉面積系數2.5~3;百葉鮮重發育枝120 g以上,葉叢枝90 g以上;畝產量初果期300-1 000 kg,盛果期旱地1 500-2 500 kg、灌區3 000-4 000 kg。商品果率達到90%以上,其中特、一級果率50%以上。
一般來說,幼樹整形修剪宜在2月份進行,以利于多萌芽、多抽枝、緩樹勢、早成花、避凍害。結果樹整形修剪宜分期進行,即于12月下旬結合整形先疏除、回縮大枝,翌年2月份再結合修剪平衡樹勢,復壯更新枝組,調節花量。
2.樹形選擇與樹體結構
目前蘋果生產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栽植密度過大,樹行空間窄小,株間交疊,果園群體通風透光不良;樹形選培不當,樹冠過高,冠幅過大,樹體自身通風透光差;主干低、中干細,中央領導干優勢不明顯;骨干大枝多,角度偏小或偏大,主從不明;小枝少,細而弱,分布不均勻;修剪方法不當,內膛空,外圍密,甩放枝多,捋拉不及時;營養枝、結果枝比例失調;結果枝組培養慢,復壯更新少,結果部位上升外移。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想重點談談樹形選擇與樹體結構問題。
2.1樹形選擇
1)渭北南部(東、西部)、海拔較低、水肥條件好的果區,以及采用矮化自根砧、3-3.5 m×1~1.5 m行株距定植的蘋果園,宜采用高紡錘樹形。
2)渭北中部、海拔較高、水肥條件一般的果區,以及采用矮化中間砧(短枝型品種)、4 mx1.5-2 m行株距定植的蘋果園,宜采用細長紡錘樹形。
3)渭北北部和陜北高海拔、水肥條件較差的果區,以及采用喬化砧(短枝型品種)、5~5.5 m×3.5-4 m行株距定植的蘋果園,宜采用“自由紡錘形-變則主干形-小冠開心形”動態樹形。
2.2樹體結構
1)高紡錘形。干高0.8 m左右,樹高3~3.2 m,冠幅1~1.5 m;中心干直順強壯,其上螺旋式排列臨時性小主枝(或中型結果枝組)30個左右,與中心干夾角95°-120°,且下部小上部大;小主枝間距15-20 cm,中心干與同部位小主枝(中型枝組)基部粗度比為5:1,樹冠呈高細紡錘形。成形后春季畝留枝量7萬~8萬,長、中、短枝比例為1:1:8。
樹形特點:結構簡單,成形較快,管理方便,省工省力;冠幅較小,光照充足,早豐產,易高產,品質優,易更新。
2)細長紡錘形。干高0.9 m左右,樹高2.8-3 m,冠幅1.5-2 m;中心干直立健壯,其上螺旋均勻排列17-20個單軸延伸的小主枝,間距20 cm左右,插空排列,其中下部4個小主枝斜向行間,呈南低北高枝位,分枝角度樹冠下部85°-95°、樹冠中部95°~110°、樹冠上部110°-120°。中心干與同部位小主枝基部的粗度比為4-5:1,小主枝兩側間隔25 cm左右配備單軸、松散、下垂小型結果枝組(或結果枝)。樹冠下部略窄,中部稍寬,上部漸尖,外觀呈細長紡錘形。畝留枝量8萬左右,長、中、短枝比例為1:2:7。
樹形特點:易培養,成形塊,光照好,枝量大,產量高,品質優,易更新。
3)小冠開心形。干高1-1.5 m,樹高2.5-2.8 m,冠幅4-5 m,配置永久性主枝3-4個,呈南低北高枝位,枝間距30-40 cm;主枝基角75°-80°,腰、梢角80°-85°,中心干與同部位主枝基部粗度比為3:1。主枝上直接配置、著生單軸延伸、松散下垂的結果枝組,其后部以中型枝組為主,間距35 cm左右,中部以大型枝組為主,間距50 cm左右,前部為小型枝組,間距20 cm左右。樹冠呈平面結構,枝組為立體分布。畝留枝量6萬~7萬,長、中、短枝比例為0.8:2.7:6.5。
樹形特點:樹冠大,骨架牢,主枝少,枝組多,連續結果能力強,豐產穩產優質,樹體壽命較長。
3.不同齡期整形修剪技術
3.1幼樹期和初果期 主要任務是促進萌芽,增加枝量,加快整形,提早結果。
3.1.1高紡錘形
1)在采用大行距、高密度栽植(行株距3.5-4 m×l-1.5 m,畝栽植111~190株),利用帶分枝大苗建園(2~3年生大苗)的前提下:①2年生苗高定干,3年生苗輕打頭,摳除剪口下第2-4芽或疏除枝頭下的競爭枝,保持中心干生長優勢。②回剪主干上長度超過40 cm的側生分枝,渭北南部果區去枝后不留樁,北部果區剪留馬耳形斜樁。③疏除苗干從地面到80 cm之間的萌生枝及同側上下間距小于20 cm的枝。④冬剪時疏除中心干上所有萌發長度超過40 cm的強壯新枝,留1 cm斜樁,以利癟芽萌發;保留中庸枝和弱枝。
2)第2-3年春季,多措并舉促使多萌芽、多抽枝。①在中心干抽枝不足處刻芽或涂抽枝寶促發分枝,萌芽后當新梢長到5 cm左右時掰除短樁上過多的新梢。②展葉初期剪除保留枝條的頂芽,緩和枝勢,促生中、短枝;出現花蕾的枝條要將花朵疏除。③疏除同側間距小于20 cm的新枝和上下1 m內的重疊枝。④春、秋梢旺長后期,當年抽出的新梢長至50-60 cm時,按樹冠不同部位角度要求先捋拿后拉枝開張角度。⑤冬剪時,繼續疏除中心干上部當年抽出的長度超過40 cm的強壯新枝,且保留1 cm斜短樁,促發弱枝。
3)第4年春、夏、冬剪與第3年相同,主要是增加枝量,加快整形。①冠上部多刻芽促萌,多留枝緩勢。②現蕾后重點針對有花植株隔碼疏除過多花序。③花序分離后只保留中心花和1-2朵邊花,疏除過多的邊花和腋花花序。④花后15-30天疏果定果,畝產量控制在500-800 kg。
4)第5年基本完成整形,進入結果期。①春季疏花疏果與第4年相同,畝產量控制在1 000-1 500 kg。②夏剪重點對中心干中上部抽生枝條先捋后拉至110°左右。⑨冬剪時重點疏除中心干著生的過長、過粗大枝,保持枝級差,防止交叉。④樹高控制在3.5 m左右,小主枝留25-30個。
3.1.2細長紡錘形
1)1年生苗保成活,促生長。①萌芽前可在0.9-1.2 m處定干,剪口芽選留在迎風向,及時摳除芽口下第2-4芽(競爭枝芽)。②萌芽后抹除地面到80 cm主干上的萌芽。③冬剪時對中心干延長枝輕短截,同時摳除剪口下第2、3芽;對長度50 cm以上的強壯側生枝回剪留馬耳狀斜樁;對冠下部側生枝選留小主枝,且呈北高南低枝位。
2)第2-4年,促使多萌芽、多抽枝。①春季萌芽前,對樹冠中下部不易抽枝部位的芽刻傷。②萌芽后對間距小于20 cm的同側分枝和上下1 m內的重疊枝疏除。③春秋梢旺長后期,對抽生新枝先捋拿后拉枝至要求角度。④冬剪時中心干延長枝不剪或輕短截(同時摳除剪口下第2、3芽),對中、上部超過50 cm的強壯側生枝回剪留斜樁。⑤第3年萌芽后及時疏除花序、花蕾,第4年保留樹冠下部花序,疏除過多花序和側花,花后15-30天疏果定果,畝產量控制在250-500 kg。
3)第5年,增加枝量,加快整形。①春季萌芽前對樹冠中上部不易抽枝部位繼續刻芽促枝。②萌芽后對中心干中下部同側分枝間距小于20 cm的枝條和上下1 m內的重疊枝及早疏除。③按750-1 000 kg的目標畝產量及時進行花前疏花序、疏花蕾,花后疏果定果。④冬剪時徹底疏除中心干上的競爭枝、輪生枝、重疊枝、對生枝、并生枝和小主枝背上的直立枝,當樹高和小主枝數達到要求時于春末對原中心干延長枝頭拉平倒向西北方向,封頂控勢。基本完成整形任務,進入結果期。
3.1.3小冠開心形
1)1年生苗保成活,促生長。①萌芽前在1~1.3 m處定干,剪口芽選留在迎風向,剪口呈45°斜向留芽相反方向,同時摳除剪口下第2、3芽。②萌芽后及時抹除地面到80-100 cm主干上的萌芽。③冬剪時對中心干延長枝進行中短截,同時摳除剪口下第2、3芽;對中心干上側生枝保留中庸的,回剪強旺的(枝級差小于1:3),留斜樁。
2)第2-3年,促使多萌芽,多抽枝。①中心干延長枝進行輕短截,同時摳除剪口下第2、3芽。②對抽生的強旺側生枝(大于同位中心干粗度1/3)進行回剪,留馬耳形斜樁。③萌芽前在應培養永久性主枝部位(中心干距地面1.3-2.5 m處)對不易萌發的芽刻傷促發。④萌芽后當新梢長至20 em左右時初步選定3-4個永久性主枝,且呈南低北高枝位,斜向行間分布,枝間距30-40 cm,先揉拿后用泥球拉開基角。對中心干上的輪生枝、對生枝、重疊枝、并生枝、病蟲枝徹底疏除。⑤春、秋梢旺長期,當選留的永久性主枝長到1.3 m以上時,拉枝至80°-85°;對樹冠上、下部保留的臨時輔養枝,長到1 m左右時,拉枝至110°-130°。
3)第4-5年,選留骨干枝,加快整形。①冬季中心干延長枝不剪截,對中心干2年生部位萌發的側生枝,如在配備主枝部位則繼續選留,其余強旺側生枝回剪留樁或疏除。②對選留的永久性主枝延長頭繼續長放不截;疏除背上直立枝,回縮側生強旺枝,選留側下、背下枝培養結果枝組。③萌芽前對保留的主枝和較大輔養枝的中、后部光禿帶的芽刻傷促萌。④萌芽后及時疏除中心干和骨干枝上過多的無用的新梢。⑤利用樹冠下部輔養枝適量留花結果,畝產量保持在300-500 kg。
4)第6-7年,改變樹形,增加枝量,提早豐產。由“自由紡錘形”向“變則主干形”過渡,控制樹高、冠幅,選配各類枝組,穩定枝葉數量,促使開花結果。①當骨干枝達到10個左右、樹高達到要求時,將中心干延長枝拉向西北或東北向,封頂控勢。②調整永久性主枝的方位、角度,平衡枝勢。③在主枝上選配結果枝組,即前部為小型枝組,中部以大型枝組為主,后部以中型枝組為主,側下為主、下垂為輔的各類結果枝組,同時控制枝組上的強旺側生枝,重點培養10-20 cm的羽狀分枝。④控制樹冠上部、下部輔養枝生長勢,促使多成花、多結果,畝產量1 500-2 000 kg。⑤徹底疏除各部位競爭枝、重疊枝、對生枝、密生枝、直立枝和病蟲枝。
5)第8-9年,完成整形任務,進入盛果期。由“變則主干形”向“小冠開心形”過渡。①通過分年逐次提干、落頭、疏大枝,保留樹冠中部永久性主枝3-4個,均勻分布。②保持主干,主枝、枝組直線延伸,平衡樹勢、枝勢。③繼續培養、調整、穩定各類結果枝組,促使多結果、結好果。④達到或接近土地覆蓋率、畝留枝量、葉面積系數、產量和質量目標要求。
3.2盛果期 主要任務是穩定樹勢,平衡枝勢,豐產穩產,優質高效。管理重點是結果枝組復壯與更新,避免、克服“大小年”結果。
3.2.1結果枝組培養與更新
1)枝組標準。①大型枝組,枝軸長度80 cm以上,間距50 cm以上,羽狀分枝20 cm左右,連續結果4-5次后出現衰弱時分年回縮復壯,再疏除更新。②中型枝組,枝軸長度40-79 cm,間距35 cm左右,羽狀分枝15 cm左右,連續結果3-4次后出現衰弱時先回縮復壯,再疏除更新。③小型枝組,枝軸長度39 cm以下,間距25 cm以內,羽狀分枝10 cm左右,連續結果2次后出現衰弱時,一次性疏除更新。
2)枝組培養。①“先放后緩”枝組培養法。萌芽前,在需要培養枝組的光禿部位選側生芽重刻,促生抽枝。對促生或自生的強旺新枝視長度和培養枝組類型,在當年初秋或翌春末采取“一捋、二拉、三緩”或“一捋、二曲、三緩”手法,變向緩勢促花結果。第2年冬保留中、短枝,疏除或縮剪強旺枝,緩放中庸枝,交替結果。②單軸羽狀枝組培養法。萌芽前,對小主枝上需配置枝組的光禿部位側生芽或衰老枝組基部隱芽刻傷促枝。秋梢旺長期,將促生或自生的強旺枝視長度和培養枝組類型先揉捋,后拉至100°-110°,冬剪甩放。第2年萌芽后,對甩放枝輕短截(長勢強者在秋梢飽滿芽處)。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狀枝長到10-20 cm且已停長的緩放;對長度30 cm以內且未停長的羽狀枝,在枝軸上分道環切;疏除長度30 cm以上、未停長的羽狀旺長枝。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疏除枝組上的競爭枝、并生枝。第3年萌芽后,對中、上(前)部主軸上的長果枝、中庸枝剪破頂芽促生中短枝,培養成單軸羽狀結果枝組。
3)枝組配置。喬化稀植果園應以大、中型枝組為主,小型枝組為輔;冠上、冠外以小型枝組為主,中型枝組為輔;冠下、冠內以大、中型枝組為主,小型枝組為輔;骨干枝后部以中型枝組為主,小型枝組為輔;中部以大型枝組為主,小型枝組為輔;前部以小型枝組為主,適當保留結果枝。另外,還可在大、中型枝組之間配置1-2個小型枝組,增加結果單位。
矮化密植(短枝型)園,樹冠上部以小型枝組為主,樹冠中、下部以中型枝組為主,小型枝組為輔。
4)枝組要求。①充分占有空間,通風透光良好,生長結果協調。②呈現單軸、細長、下垂、松散狀態。③大、中、小型結合,側、斜、垂分布。④位于樹冠下部大型枝組的延長枝梢距地面須保持35 cm以上。⑤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對樹體各部位枝組培養、復壯、更新一部分,努力做到“樹老枝不老”,枝組健壯豐滿。
3.2.2不同樹齡時期結果枝組選培
1)初果期至盛果初期(5-10年生)。在主枝兩側選培以側下枝組為主(100°~120°),側生、背下枝組為輔。側生發育枝宜采取“去強留弱、去長留短、去大留小”方法培養枝組(保留10-20 cm中庸枝,疏除30 cm以上發育枝時須剪留斜樁,以利于促生中庸枝,降低枝位)。
2)盛果期(11-20年生)。在主枝兩側選培以側生枝組為主(90°左右),側下枝組為輔,疏除背下枝組。對保留的枝組宜根據“去老留新、去弱留中庸、去短留長”的原則進行更新復壯。①對枝組延長枝頭選用強枝帶頭適當回縮;對枝組上的側生、羽狀枝,疏除衰弱的,保留中庸的,復壯枝組。②充分利用骨干枝上較強旺的側生、側上發育枝,采取先揉捋后壓拉的方法,變向緩勢,促花培養枝組。③萌芽前,在原結果枝組基部選擇背上或側生芽刻傷促生新枝,第2年春梢旺長后期或秋梢旺長期采取揉、捋、拉、別等方法緩勢促花,更新枝組。
3)盛果后期至衰老期(21年生以上)。在主枝兩側培養以側上枝組為主(75°左右),側生枝組為輔。宜采取:①選用背上、側上的隱芽刻芽促枝,對促生或自生的強旺新枝在春梢旺長后期(5月下旬至6月初)采取先揉捋后壓拉方法變向緩勢,促花結果,培養新的枝組。②對原枝組選擇強旺營養枝帶頭,并回縮原枝頭,疏除部分衰弱果枝,保留中庸枝進行復壯。③冬剪時當培養的新枝組已成花能結果時,分2-3年對原枝組回縮,最后疏除。
矮化果園(5月下旬至6月初)在中心干或小主枝基部,利用自生或促生的中庸、較強旺新枝,采取1年先揉捋后壓拉手法變向緩勢,2-3年培養控勢、促花結果,6-8年復壯、更新,保持穩產優質。
3.2.3成齡園平衡樹勢、枝勢修剪技術要點
1)對樹勢、枝勢強者,宜采取:①延遲修剪。②選用背下或側生枝換頭,壓低枝位。③多疏背上、側生強旺枝,多造傷,削弱枝的長勢。④多留花果,以果控勢。⑤春梢旺長期掛“土袋”墜枝,加大角度控勢。
2)對樹弱、枝弱者,宜采取:①適期修剪。②用斜生強枝換頭,抬高枝位。③少疏或不疏斜生強旺枝,少造傷,增強枝勢。④通過剪截長果枝、回縮串花枝、疏除弱花枝減少果枝留量,增強長勢。⑤春梢旺長期,用木棒撐枝,用繩吊枝,減小角度增勢。
3)針對“大年樹”,在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和鉀肥基礎上,重點采取以下措施:①結合冬季修剪剪截長果枝、回縮串花枝、疏除弱花枝,減少果枝留量。②春季花序伸長期,按20-25 cm間距隔碼疏除過多花序;花序分離后,保留花序,僅留中心花朵和1-2朵側花,過多的側花疏除,同時疏除結果枝組后部發育較差的花朵和腋花序,減少花量。③落花后10-15天,嚴格疏果定果,減少果量,力求“大年”不大。
4)針對“小年樹”,在施肥上適當增加氮肥量。重點采取以下措施:①結合冬剪甩放發育枝,剪截中庸枝,保留結果枝。②春季花序伸長期,按20 cm間距疏除過多花序,花序分離后保留中心花和2朵側花,疏除過多側花。③適當選留一部分發育好的延長枝頭花和腋花,增加花量。④花期做好授粉和噴營養液保果工作,落花后20-30天疏果定果,力求“小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