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于2014年參與了陜西安康市科技計劃農業攻關項目“獼猴桃良種引進試繁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引進黃金果等獼猴桃品種,在安康市林業產業發展中心科技推廣試驗基地實施了引種試驗。現將黃金果的引種情況總結如下。
1.品種來源
黃金果又名早金(Earligold)、Hort-16A,新西蘭獼猴桃品種,1995年以“Earligold”為名在新西蘭申請品種權,并獲得批準,后又改名為“Hort-16A”。陜西省農業廳和陜西省果樹良種苗木繁育中心于2004年從新西蘭引進,經過組培擴繁,2006年開始在陜西眉縣、周至獼猴桃產區試栽。陜西安康于2013年引進該品種,在漢濱區恒口鎮肖子坡、千工村等地試栽,栽培面積300畝。
2.引種表現
2.1物候期 在安康引種園萌芽期3月10-20日,展葉期3月20-30日,現蕾期4月12-18日,開花期4月20-26日;第1次幼果膨大期4月29日至5月30日,第2次果實膨大期8月10日至9月10日,采收期9月20-30日;落葉期11月10-20日,冬眠期11月20日至翌年2月10日,傷流期2月10日至4月20日。年度物候期相差5-7天。
2.2植物學特征 樹勢旺,春梢(初生枝)和秋梢(二次枝)生長勢旺盛,1年生枝條萌芽率為91.6%,成枝率為100%,果枝率為95%-100%,極易形成花芽。結果母蔓上自基部第2-22節均能形成結果枝。花器為聚傘狀花序,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具有較強的連續結果能力。坐果率90%以上。
黃金果獼猴桃分為圓葉型和條葉型。圓葉型葉片圓形,較小,葉緣鋸齒鈍,有尖銳小齒,葉面光滑,呈淺綠色,葉柄乳白色、長10-15 cm,葉柄芽眼外露,抗凍性較差,果實較小,鴨嘴(果蒂)較短,樹勢中庸。條葉型葉片大,古扇形,頂端稍凹,表面凹凸不平,深綠色,長勢強,抗凍性好,果個大,果實長,鴨嘴(果蒂)較長,葉柄黃白色、長15-20 cm,芽眼外露。
該品種二次萌發能力較強,春芽萌發率高于30%,生長勢較旺,樹冠易于密閉,枝條越冬抗寒耐凍能力較弱。
1年生枝深綠色,呼吸孔長圓形,凸出,呼吸孔芽眼下部較密集,表面密被長度不足0.1 cm的白色茸毛;多年生枝條灰褐色。每個葉腋處有1-3個芽,正中的主芽為葉芽或混合芽,副芽多為潛伏芽。枝蔓有髓心。葉圓形,大而厚,長5-20 cm、寬6-18 cm,輪生。嫩葉深綠色或黃綠色,莖尖葉片淺紅色,老葉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星狀茸毛,葉脈羽狀。同一枝條上,葉的大小依著生節位不同而不同,枝條基部和頂部葉片較小,中部葉片最大。基部葉先端多圓形,頂部葉先端多突尖或漸尖。
雌花花器為單性花,雄蕊敗育,需要異花授粉。主花開放早,耳花開放晚,初開時白色,后漸變為淡黃至橙黃色。開花時具有濃郁的芳香。雌花冠徑3.5-7 cm,多為傘狀花序,2-3朵;雌蕊8-12枚,花瓣5-11枚,萼片5-9枚,花梗長4 em左右。大多從結果枝基部葉腋開始著生,第2-6葉腋間居多;花蕾大,倒卵圓形;子房發達而大,扁球或圓球形,密被白色茸毛;花柱基部聯合,柱頭白色,分枝多(21-41個),放射狀,胚珠多且發育正常;雄蕊萎縮,花絲白色,短于子房,向下彎曲,花藥微黃,花粉粒小。
雄花多為聚傘花序,常為3朵花,偶有4-6朵;從花枝基部無葉節開始著生;花蕾小,扁圓形;花冠徑2.5-5.5 cm;雄蕊31-49枚。子房敗育,雌蕊退化,雄蕊花絲長于子房,花藥黃色,“丁”字形著生,花粉粒大。
2.3果實經濟性狀 黃金果為二倍體,果實長卵圓形,果頂具喙,果喙端尖。果個中等大小,單果質量80-105 g,若認真疏花疏果,大果比例有所提高。軟熟果肉黃色至金黃色,味甜芳香,肉質細嫩,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9%,干物質含量17%-20%,果實硬度1.2-1.4 kg/cm2。果實貯藏性中等,冷藏(0±1℃)條件下可貯藏12-16周,20℃時果實貨架壽命3-10天。果實達食用硬度1-1.5 kg/cm2時風味明顯有別于海沃德。最佳貯藏溫度1.5±0.5℃。
2.4生長結果習性 黃金果側根和細根多而密集,一年中6月和9月是根系生長的兩次高峰期。1年生苗生長較慢,主蔓一般不分枝;2年生苗生長迅速并開始在主蔓下部分枝;3年生以后年生長量增大,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強。
結果枝由1年生枝中、下部飽滿芽萌發而成,多著生于結果母枝中、下部,結果母枝從基部3-7節開始抽生結果枝,結果枝于莖部2-3節開始開花結果,1個結果枝一般著生3-5個果實。
幼樹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成齡樹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各類果枝坐果率均高,生理落果少。二次萌發能力較強,春芽萌發率高于30%,生長勢較旺,樹冠易于密閉,枝條越冬抗寒耐凍能力較弱。
早實,豐產,穩產。嫁接苗栽后第2年開始結果,4-5年進入盛果期,株產30-50kg,畝產3 000-5 000 kg,且產量穩定,經濟壽命長達30年。
2.5試驗分布區域 黃金果的高產栽植試驗地水平分布在北緯31°05′-33°48′、東經107°10′~111°46′之間,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000 m范圍內,以海拔400-800 m地區生長結果表現最佳。
2.6適宜土壤類型 安康市栽培試驗點為山地草甸土、紅壤、沙壤、黃棕壤。黃金果對栽培地氣候,尤其是小氣候環境要求不十分嚴格,喜光、耐陰,喜溫暖、濕潤,但果園不能積水,要求通風好,無強風,土壤以麻片巖沙質壤土為宜,在pH值6.5-7.5的土壤中栽培均能成功。積水或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最好高壟栽培。
2.7抗逆性及適應性 在安康市栽培適應性較陜西關中的眉縣、周至強,可以適應安康市海拔200 m以上區域的不同土壤類型。
由于易發生二次枝,生長勢較強,栽培過程易出現果園密閉、枝條成熟度差等問題,導致耐寒力差,抗凍力不強,在安康栽培未出現凍死植株和地上莖現象。
抗潰瘍病、枝腐病能力不強,栽培中要注意防控這兩種病害。
3.引種結論
綜合2013-2015年在安康漢濱區等地的栽培表現,黃金果在安康栽培具有不可多得的生物學優勢,可在安康市海拔200-600 m的山地草甸土、紅壤、沙壤、黃棕壤地塊栽培。栽培過程應注意嚴格疏花疏果,控制植株負載量,防止結果過多影響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