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北紅棗成熟期裂果嚴重,果農收入大受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分析了裂果原因,總結了紅棗裂果綜合防控措施。經生產檢驗,應用綜合防控措施防裂增產效果顯著。
1 裂果原因
進入成熟期的棗果含糖量增高,果皮由韌變脆、由厚變薄、由密變疏,彈性降低,降雨時果肉過多吸收水分后膨壓增大,致使果皮破裂。
特別是在持續干旱,而棗園得不到及時灌溉的情況下,果肉細胞處于嚴重缺水狀態,果內滲透壓很高。此期如果降水,果肉瞬間吸收大量水分而體積增大,受高溫損害的果皮組織卻不能伴隨果肉增大,二者生長平衡被破壞,果皮承受不住果肉組織的膨脹而破裂。裂紋往往呈不規則型,有縱裂、橫裂、斜裂、環裂等多種。裂開的棗果易受霉菌侵染而腐爛,失去食用價值。
裂果程度與地形、品種、施肥管理都有一定關系。地勢低洼、光照不足的,品種早熟、果皮較薄的,偏施碳銨、尿素的,裂果都重,反之則輕。特別是果肉彈性大、角質層和果皮薄的品種,如團棗、脆棗、梨棗和金昌1號等品種,更容易發生成熟期裂果。
另外,鈣素和裂果也有很大關系。缺鈣土壤,或因土壤干旱而造成鈣素無法溶解、吸收時,裂果尤其嚴重。而當土壤濕潤時,棗樹根系不缺水,鈣可被充分溶解、吸收,裂果率即會隨之降低。
2 防控措施
1)增施作物秸稈。在根系集中分布區的樹冠垂直投影內施入切碎或腐熟的黃豆、谷子、高粱等作物秸稈,既能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和持水力,又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同時還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鈣元素,從而有效減輕裂果。
2)增施有機肥。可在5月中旬棗樹萌芽、展葉期,結合棗園深翻畝施高氮(15%)、中磷(6%)、低鉀(4%)的三元復合肥50 kg或農家肥500~1 000 kg。據試驗,棗園施入兔糞和羊糞后,裂果率減少14%。
3)及時灌水防旱。5月中旬棗樹展葉期和6月中下旬開花期,可在樹冠垂直投影內側挖直徑、深度各30~40 cm的穴,將作物秸稈做成草把塞入,高度低于地面10 cm,再順草把挖一蓄水溝,溝底鋪設耐用地膜。為便于蓄水和減少蒸發,可在草把上倒塞1個開孔的飲料瓶,使水可以鉆孔而入。
有條件的,可在棗果白熟期、脆熟期和著色期灌水3次,防止裂果的效果更好。因為灌水能平衡棗果內外水分,調節糖水代謝,提高果實的抗裂性。
4)葉面補充鈣素。7月中旬或果實膨大期,如果降雨量小于45 mm,可每隔10~20天葉面噴1次0.3%氯化鈣、螯合鈣、硝酸鈣、美林高效鈣等,連噴3次,達到快速高效補鈣的效果。
此外,為提高營養運輸量,果實生長發育期可噴施壯果蒂靈,除可防止裂果外,還能使棗果色澤艷、果形美、口味佳,提高商品率。亦可噴新型高脂膜,防止雨水沖擊棗果,減輕裂果。
5)噴施生物菌劑。生物菌劑可促進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的分解,激活棗樹生理機能,促進棗果細胞分裂,增強抗裂性。
5月上中旬棗樹展葉后,開溝根灌0.2%“紅棗防裂保果王”CHEM生物菌劑(北京意科樂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10~15 kg/株,灌后覆土 填溝。
從7月中旬棗果生長發育期開始,每隔15~20天葉面噴施1次濃度為0.5%的2 ∶ 1菌糖稀釋液。最佳噴施時間是晴天無風的早晨或下午。
6)合理整形修剪。根據主次分明、樹勢平衡、通風透光和立體結果的原則,通過壓長枝、控旺枝、疏密枝、換老枝、鏟病枝、除死枝等辦法調整樹體結構,打開風道和光路,使棗果上附著的雨水及時蒸發,減少滯留。
7)推廣抗裂品種。抗裂品種的主要特性:成熟期較晚,果皮厚韌,細胞排列緊密,雨水不易滲入。據試驗觀測,木棗、相棗、紫鈴大棗、蜜罐新1號抗裂性較強,晚熟贊皇大棗、新疆施樂大棗和贊新1 號等晚熟品種可避過雨季,基本不發生裂果。
3 防控效果
經連續多年試驗,采用上述綜合防控措施防裂增產提質效果顯著。從不同棗樹品種的隨機抽樣平均值看,在棗果成熟期連續15天降 雨171.2 mm的情況下,裂果率32.8%,比對照91.6%低58.8個百分點;在連續7天降雨 75.3 mm的情況下,裂果率20.6%,比對照45%低 24.4個百分點;在降雨分布均勻、量少的情況下,裂果率僅2%,比對照低6個百分點。
建議棗農根據自身實際,堅持采用上述措施,降低紅棗裂果率,保證每年都有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