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建設出世界上第一個飄浮于水上的公寓,馬爾代夫要建造水上聚落,挪威特羅姆瑟于2016年將建成一座只有乘船才能抵達的旅館……你或許看到過這些與水上建筑有關的新聞,當中大部分都離不開一個人名:Koen Olthuis。這位高大帥氣的荷蘭建筑設計師一直致力于設計“未來水世界”,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人之一”。
因為氣候環境劇烈變遷,澳洲昆士蘭省的城市機能幾近停滯,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面歷歷在目,人們的生存發展遭受莫大考驗,應未來環境發展的議題,位于歐陸的荷蘭,極力采取防御性措施,期望可解決海平面逐漸升高而引發的后續效應。
“飄浮建筑”的空間和發展彈性
Olthuis所創立的建筑師事務所Waterstudio.NL,以設計能夠漂浮于水上的住宅——漂浮房屋而著稱,其概念不只是單一建筑物,而在于創造能夠漂浮的社區。他采用樂高積木的概念,讓每一棟漂浮房屋都可跟任何其他的漂浮房屋連結扣合,當洪水來臨時,整個社區就能一起安全的漂浮在水面上。
漂浮房屋的結構為建筑開啟嶄新面向,這種多元的建筑形式不同于陸地上的靜態建筑。漂浮的房屋與都市的組成創造了自由性。其可移動性更打破建筑既往駐在固定地的概念,它可以更不需 要依附在固定的環境方位中。
Olthuis認為:“最好的設計來源于建筑物本身,它可以適應不同階段環境氣候的變化。換句話說,這個建筑的設計應該是多用而高效的。”
他創立的Waterstudio.NL(水上建筑事務所)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將重心放在應對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水災及城市化等問題而建設水上漂浮建筑物,并借水上作為建筑地基的概念,從而改變全球城市建筑模式。
為此,他為這種建筑方式創造了一個術語:Scarless Development(無疤痕的開發)。面對別人的質疑,Olthuis堅定地表示對未來的想象并非烏托邦式的,他的設計都很符合現實。
在設計上遵守了嚴格的設計規范,也就是對獨棟建筑高度的限制,利用了地下層的額外建筑空間,在有限的建筑外圍護結構規模之下多爭取到了一些建筑面積。
該建筑由白色邊框構成,勾勒出了寬闊的玻璃表面,與整體暖色調的木材相得益彰。入口為房主設計成了一個迎接朝陽的空間,而立面則交替使用了可麗耐材料和玻璃。
為了在整個方案中延續這種透明的感覺,在內部用了最少量的門。一層包含起居室、廚房和餐廳,而臥室和私人的功能區位于地下。Olthuis也負責項目的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用一個簡單的小花園將一條小河引入基地。
水上漂浮房屋讓人們居住在都市水域的可能性成真。Olthuis認為居住在水上,只是城市的組成與空間密度演進過程中的一個選擇,城市的紋理將會朝著水域進行,但是依然貼近既存的大都會城市。
紐約、東京、首爾等國際性大城市,將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水域城市(Hydrocities)結構。漂浮的房屋、辦公室與公園,將創造新的密度與彈性空間,為掙扎于氣候變遷與都會發展的城市作準備,而不會流失現今的繁榮文明。
氣候變遷與都市化已是全球性的問題,水上漂浮房屋的平臺將成為基本需求,這些平臺為各個種族文化創造了在水上自由活動的可能性。
漂浮房屋的創意是在環境氣候變遷的趨勢下產生,對于四分之一國土面積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蘭來說,以現今的智慧與科技設法提出解決之道,學習與水共存,反映了他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想法。或許從更源頭來思索,人類本身自省對于環境的共同責任,才是讓地球得以繼續維持人類生存的動力。
建筑設計與環境生態之間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兩者是關聯的,一方會隨著另一方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需要找一個讓兩者都可以融入其中、適應其中的載體,而Olthuis選擇的這個載體就是水。
水面就是生活空間的延續
荷蘭The Citadel
該項目擁有60套豪華公寓、一個停車場,還有一條進出大樓及游船碼頭的浮動道路。在面積這樣小的區域內建造如此多的公寓單位,其住房密度將達到每英畝水域30個公寓單位,這樣大樓周圍便可留有更多的開闊水面。
每個公寓單位將配有獨立花園陽臺,以及“無敵”湖景。大樓四周都建有玻璃暖房,水則通過水下管道抽上來作為冷卻源。由于公寓單位四面環水,腐蝕及維修便成為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有鑒于此,該大樓外表采用鋁,因為鋁的使用壽命長,而且易于維護。每個公寓單位都由預制模塊構建而成。“城堡”將建造在一片淺水區域,今后,還有許多建筑物、大樓及住宅將建造在它旁邊,一起浮在水上。
美國紐約Sea Tree
Waterstudio.NL設計了一種生態摩天樓“Sea Tree”,可以幫助世界上一些過度發展的大城市恢復生物的多樣性。摩天樓由飄浮的階梯狀的平臺組成,可以為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而人類不能到達這里。
Sea Tree用鋼纜拖到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底部,它的高度和形狀隨它所在的位置而定。Sea Tree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海上石油鉆井平臺,Waterstudio.NL試圖說服石油公司在他們所工作的城市贊助建造一個造價450萬美元(約2900萬人民幣)的Sea Tree,以顯示他們對環保所盡的義務。目前,Sea Tree將建造在倫敦、紐約等河流上。
荷蘭阿姆斯特丹Water Dwellings
這個坐落于阿姆斯特丹IJburg群島上Water Dwellings是世界上最大的飄浮住宅區。
這些外觀看似普通房子的建筑物,制造原理與船相同,甚至是在造船廠量產后,通過水路拖到制定地點安裝的,是荷蘭傳統船屋的最新現代版本。
居住在水面上有許多獨到的特點,如不同的視野、不斷晃動、船可停泊在自家后院、更浪漫獨特、能明顯感受氣候變化、在房子周圍滑冰等等。
馬爾代夫Greenstar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馬爾代夫除了搬遷國家,目前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修建漂浮島嶼。
由Olthuis設計的漂浮式島嶼Greenstar各種設施齊全,包括會議中心和幾座高爾夫球場。Greenstar是星形的多層樣式,室內空間則位于綠色草坪之下,在島嶼中央還修建有游泳池和海灘。
不過,這只是可漂浮島嶼的初步設計圖,Olthuis目前還未公開這些島嶼的具體細節。但他表示,島嶼上的水利開發不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也會盡量避免人類活動對周圍生態系統造成損害。
孟加拉國達卡City App
設計延續荷蘭水上生活的船屋傳統,提出都市應用程式“City App”,使城市建筑像手機應用程式一樣隨時可以更新、移動,并盡可能不破壞自然環境原貌。
拼圖式飄浮建筑不但能完全利用地球上的水面積,還可隨時代、環境條件的不同而重組、移動,并盡可能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