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廣播電視文化的繁榮發展,各式各樣的電臺流行音樂節目層出不窮,對廣大聽眾的影響力、覆蓋面越來越大。但是,其文化性和主持人的內涵底蘊卻日益成為不容忽視的課題,因此,提高其文化內涵更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廣播節目;流行音樂;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6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2-0071-02
《論語·陽貨》中記載:“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边@也是孔子詩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興觀群怨”正是說明了詩的社會作用,揭示了文學對現實的影響和它具有的教化作用。
而在當代,廣播電臺中的流行音樂節目,雖然是以傳播音樂為主,它的文化性和主持人的內涵底蘊卻日益成為不容忽視的課題。廣播節目憑借其廣泛的影響力、覆蓋面,日益為業界所關注,各大電臺在苦思冥想如何對其節目成功進行商業運作的同時,提高其文化內涵更成為當務之急。
電臺流行音樂節目的前提是一檔廣播節目,因此它必須具備廣播節目所要求的一切文化色彩和品位,必須倡導和擁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擔負著傳遞優秀藝術觀、文學觀、美學觀的重任,所以,一檔流行音樂節目的文化內涵,應成為衡量該節目品質高低、份量輕重、底蘊深淺的重要標志。
那么,提高一檔廣播音樂節目的文化內涵都應該通過哪些途徑?
一、主持人的品位
在采編播一體的復合型廣播時代,作為節目的策劃、編輯、傳播者,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對受眾文化的引導意識不可小覷,充分發揮他們的文化引導作用是流行音樂節目的迫切要求,更是節目文化內涵得以增加的動力所在。
經過幾年的流行音樂節目主持工作,筆者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檔真正具備高品質、高文化、高營養的廣播流行音樂節目,絕對不能忽視對歌迷受眾的正確引導,不盲目、不迎合、不媚俗,形成專業、客觀、冷靜的音樂評析和推介;主持人要將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現在節目中,突出積極向上的思想、觀點,只有如此,節目才有高層面的文化做基礎,才會正確引導聽者,成為受眾的良師益友。
而在如今廣播電臺主持人日益年輕化的趨勢下,年輕DJ們對文化內涵的追求越來越忽視,他們一味在受眾中過度強調潮流、時尚和個人喜好的特性追求,甚至采用狗仔隊式的盲目追星、窺星、捧星,卻忽視了最基本的內涵修養。筆者曾經在一檔業界小有名氣的流行音樂排行榜節目中聽到男女主持人類似如下對話:
男:聽說在采訪了鐘立風(民謠歌手)之后你就買了他寫過的所有書,最近在認真研讀中?跟我們分享一下感受吧。
女:對對對,他的文字真的很優美,我通常在下午睡不著的時候會拿出來看看。
男:你的意思是他的書很適合催眠?
女:反正不太適合我,看不太懂,理解不了。
男:你要能理解就怪了!你更適合上淘寶……
簡單幾句話就暴露了女主持人淺薄的文化內涵和品位,類似調侃也將這一輕浮的形象深深烙刻在受眾心目中,在這樣的引導下,受眾如何聽到有應蘊的廣播節目?
同樣在這檔節目中,男主持人正在出口成章地對某歌手的最新作品進行專業評析,一旁的女主持人只是像花癡一樣地驚嘆“好帥??!”“太酷了!”絲毫沒有任何理智中的專業電臺DJ應該展示出的學術見解。誠然,多數受眾對流行音樂節目的支持和喜愛是來自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一些年輕歌迷更是因為備加關注某些歌手而成為此類節目的忠實關注者,他們也構成了最基本的“歌迷群體”。年輕人的心理共性就是熱情、開朗又有些沖動和盲目。這就造成了所謂的“追星族熱潮”。正因為這種受眾的特殊性,流行音樂節目的引導作用更顯得尤為重要。而此時,作為主持人卻以電波中的公眾形象帶領天家一味無知地表達盲目崇拜,著實欠妥。
所以,廣播流行音樂節目急需站在時代前沿,追求主流的高雅文化,充分將多元化的、蘊涵深刻的內容傳遞給受眾,使其在休閑娛樂的同時體悟到節目蘊含的思想性、豐富性、啟迪性,從而提高欣賞品位。
二、節目的定位
整個節目主體定位是否恰當,各版塊、環節之間是否有科學又藝術的編排,主持人語言 是否精美、切題、到位,這些都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底蘊及文化內涵的豐富性。
流行音樂節目是目前廣播節目體系中最為純粹的主持人節目之一,主持人在歌曲內容的選擇與定位上的表現更加自主靈活。一檔節目的定位是整個節目本質的體現,它的基調也正體現了節目的內容和風格。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有一檔節目叫“都會音樂”,播出時間是16:00—19:00,這也成為很多上班族在晚高峰時的最佳音樂節目選擇。從定義分析,“都會音樂”簡稱CM(CitiedMusic),是一種嶄新的充滿無限生命力與創造力的音樂形式。它是任何一種音樂風格的延續,卻不講究派別,也不講究門第,它更多的是對眾多音樂形式的不斷吸納、不斷釋放的過程。根據這一概念,這檔伴隨式收聽的流行音樂節目從歌曲的選擇、編排,DJ的語言與所播出歌曲恰當的比例,到解說詞的智慧組織、表達狀態,都做到了完整的切題,這就是科學定位節目,也充分體現了主持人精準、貼切表達的重要性。
三、高雅音樂內容
在保持節目原有定位的基礎上,要努力拓展節目的音樂內容,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豐富節目內涵,提升節目的檔次和品位。
一直以來,“流行音樂”在受眾甚至部分編輯、主持人的思想里一直存在著狹義的認識,大家認為那僅僅是用來休閑的、消遣的,娛樂的;而關于流行音樂,主持人可以介紹點評的內容大體就是發行時間、詞曲作者、演繹特色和千篇一律的新聞通稿等基本元素。事實上,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媒體人有義務正確引導受眾,主持人要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評析方式,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分享切身真實感受,理性客觀地進行大眾傳播。當受眾接受得多了,視野開闊、思想豐富了,對生活的理解也會隨之深刻,這時他們也會將對音樂的喜愛上升到更高文化層面上,這樣的流行音樂節目,既保持了持久清新的活力,也證明了高文化品位的生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聽眾品位也在一天天提高,受眾也開始有了多樣的渠道欣賞音樂,這對于電臺流行音樂節目來說既是壓力又是動力。筆者相信,只要流行音樂節目堅持高雅,拒絕媚俗,努力提高每位電臺DJ的專業素質、理論水平、文化品位,讓自己制作播出的流行音樂節目在可聽性的基礎上具有其深刻的內涵,我們終將迎來一個全新意義的、精致完善的、高品位流行音樂廣播時代。
(責任編輯:章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