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典舞是我國現代舞蹈的重要分支,而戲曲舞蹈則是一種極具民族性和典范性的傳統舞蹈藝術。本文先分別定義了中國古典舞和戲曲舞蹈,然后重點論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戲曲舞蹈;關系
中圖分類號:J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2-0075-02
當代所稱的“中國古典舞”是指在繼承傳統舞蹈優秀元素的基礎上,彰顯古典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民族氣質的舞蹈。而戲曲舞蹈作為這類傳統舞蹈中的重要一支,為中國古典舞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
(一)中國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現代舞蹈藝術的一個獨立派別,這個概念最先是由戲曲舞蹈家歐陽予倩先生在1950年提出。它不是對古代舞蹈的恢復,而是經過歷代專業舞者的整理、提煉、加工、創造和長時間的藝術實踐,流傳下來的具有典范性、民族性和中國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
(二)戲曲舞蹈
說到戲曲舞蹈的起源[1],我國著名戲曲史學家周貽白先生認為,戲曲是從“優”扮成人演故事的時候開始,然后與說、唱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綜合發展的產物。戲曲舞蹈則是在中國古典舞蹈的基礎之上,根據劇情和人物的需要,發展形成的 。它保留了中國古代舞蹈的精髓,對今天舞蹈藝術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的關系
1950年,戲曲舞蹈家歐陽予倩首次提出“中國古典舞”的概念,得到舞蹈界的廣泛認可并且流傳開來。而也正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國內舞蹈界出現了一陣大規模繼承和發揚戲曲舞蹈的風潮。時間上的巨大巧合性,在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天然不可分割的關系。這種關系既包含兩者的聯系,又有其差別。
(一)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的聯系
戲曲舞蹈作為一種奠基石,為中國古典舞的創建和發展輸送了大量的藝術養分。而在與其相伴相生的過程中,它也從中國古典舞之上吸取了諸多精華。從舞蹈元素的相互滲透就能清晰地解釋兩者之間的聯系。
1.戲曲舞蹈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
(1)身段和技法
身段,即舞蹈的姿態,也是指更加美化、更為精細的舞蹈技巧。“身段”是中國古典舞的精華,它要求手勢、眼神和身法的巧妙配合,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欣賞價值。而身段的主要素材來源于戲曲舞蹈,是在戲曲舞蹈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提煉、加工和舞蹈化的產物。淡化戲曲的規范,而依照舞蹈的特性進行適應性的轉變,“身段”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露面無疑是戲曲舞蹈元素向外延伸的重大嘗試;與此同時,戲曲舞蹈在技法和技巧——中國古典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參考性。
(2)劍和水袖
戲曲舞蹈中有眾多道具。中國古典舞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則選取了劍和水袖這兩種“一武一文、一剛一柔”的道具[2]。劍的身法性很強,具有攻防意識和進擊的本色,自然就形成了剛柔緩急的節奏感和靈活多變、進退起伏的身法;而水袖則與之相反,它的用力采用巧妙的“反襯勁”,這種逆向勁勢,能給人一種人體動作千變萬化的視覺沖擊,達到出其不意的獨特效果。
2.中國古典舞元素在戲曲舞蹈中的運用
戲曲舞蹈是一種建立在情景規定之中的程式化的舞蹈,講求意境美和韻律美,舞蹈在戲曲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而中國古典舞能為戲曲舞蹈貢獻的豐富傳統舞蹈元素,因而大大增添了戲曲舞蹈的魅力。
中國古典舞從戲曲舞蹈中吸取了眾多元素,有身段技法,還有劍和水袖。而戲曲舞蹈也從中國古典舞中吸收了許多精華,使舞蹈在戲曲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的差別
雖然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之間有著深厚淵源,但中國古典舞作為一種獨立的舞蹈藝術,與戲曲舞蹈之間并不能畫上一個等號。其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抒情性與敘事性的差異
中國古典舞主要以抒情為主,通過細膩柔和的舞姿反映舞蹈者的心境變化,這種情感性的訴求往往難以捕捉;而戲曲舞蹈和其他的戲劇樣式一樣,其內容多在于敘事,有紛繁的故事情節和復雜的人物性格。較前者而言,這種舞蹈形式更加外顯,也更易于理解。
2.虛擬性和比擬性的差異
中國古典舞多以動作的虛擬性為主。它的動作語言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動作,是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集中展現,這種動作并不是完全生活化的,而是在其中添加了感性元素,是對生活動作的概括和提煉;而戲曲舞蹈則以動作的比擬性為主。所謂比擬,即大量使用敘事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作品,是對生活化動作的還原和再現。如:在戲曲舞蹈中,吃飯、穿衣、睡覺、走路等等,都幾乎與現實生活的動作極為相似。虛擬性的表達方式為中國古典舞蒙上了一層藝術的面紗,而比擬性的表達則讓戲曲舞蹈更貼近我們的生活,顯得更接地氣。
3.動作上“線”與“點”的差別
中國古典舞動作與戲曲舞蹈的動作有一種“線”與“點”的關系。在中國古典舞中,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并不是勻速的,而是在一種“慢而不斷、快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有規律的節奏中進行。這種流動過程中行云流水、藕斷絲連的獨特韻律,就是強調中國古典舞動作中“線”的使用;而在戲曲舞蹈中則主要強調“點”的使用,一段舞蹈語句完成之后的有特色的造型稱之為“點”。中國古典舞追求整個過程的優美與流暢,相比之下,戲曲舞蹈則顯然更加注重每一個動作的到位與精準。
作為一種重要的舞蹈藝術形式,戲曲舞蹈在中國古典舞的創建和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指導性角色。戲曲舞蹈元素如身段和技法,劍和水袖等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為其注入嶄新的活力。但與此同時,中國古典舞作為一種獨立的舞蹈藝術,必然有別于戲曲舞蹈。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抒情性與敘事性的差異、虛擬性和比擬性的差異、動作中“線”與“點”的差異三個方面。
三、中國古典舞在戲曲舞蹈基礎上的創新
戲曲舞蹈作為中國傳統的舞蹈藝術,對中國古典舞有很強的啟示作用。但古典舞并非對傳統舞蹈的恢復,而是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再創造。今天的中國古典舞,應該是在“時代性”的語境之下謀求發展。其作品創作與表演除了一味吸收繼承,還要力求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這就要求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創新。
首先,中國古典舞將舞蹈演員從戲曲舞蹈繁重的服裝道具中解放出來。擺脫了外部的束縛,讓他們有了更大的運動空間和更加開放的表演形式,比如動作幅度加大,舞姿也盡可以追求優美挺拔,這種創新無疑更能體現一名舞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除此之外,當代的中國古典舞更加追求舞蹈化。這主要表現在“去”、“留”、“借”[3]三個方面。如前所述,戲曲舞蹈重視敘事,而這明顯背離了舞蹈受眾的要求。所以“去”即指對于其中戲劇性動作語言的去除;而“留”是對戲曲舞蹈中優秀的民族性、典范性的舞蹈元素的保留;“借”則是指對于武術、民間舞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借鑒和吸收。
結語
中國古典舞從戲曲舞蹈中發展而來。不可否認,戲曲舞蹈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優秀舞蹈元素為中國古典舞帶來巨大的生機,但與此同時,它自身也帶有某種局限性。因而只有在取其精華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中國古典舞才能在“時代性”的語境下綻放出全新的生命力。
[參 考 文 獻]
[1]董江河.戲曲舞蹈在中國古典舞發展中的價值分析[J].學術探討,2011(05).
[2]姬常虹.淺談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之間的相互關系[J].科技信息,2010(11).
[3]龔倩.論中國“古典舞”對戲曲舞蹈的繼承與背離[J].舞蹈基礎理論研究,2015(10).
(責任編輯:劉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