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當前的文藝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哲學層面上來講,主要蘊含六層內容:指明了文藝創(chuàng)作中藝術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辯證關系;再次重申且闡明了文藝的重要意義與價值;深刻解讀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各自內涵以及相互關系;詮釋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性、時代性;倡導文藝評論要堅守“激濁揚清,褒揚正義”的道德操守;對文藝工作者自身的素養(yǎng)、學養(yǎng)、修養(yǎng)提出了高要求。此次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繼承與發(fā)展。
[關鍵詞]習近平;文藝座談會;中華美學精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HTSS]1007-2233(2016)08-0001-03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親自主持且召開了文藝座談會。2015年10月14日基近1年全文公之于眾。筆者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研讀完總書記的講話后,收獲頗豐、感慨良多,令人拱手稱額。其高屋建瓴的講話,不為虛、只為實,深入生活、接地氣,為我們文藝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此聲音令人發(fā)聵,震耳欲聾。全文共計1萬4千余字,言簡意賅,闡明了諸多文藝界當下的思想工作問題。有褒揚、有批評,有鼓勵、有教誨,有指引、有鞭策……,其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闡發(fā),也是繼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以后,我黨又一次撼動文藝界的精神、思想工作的大會。研讀后筆者有如下所感:
一、指明了文藝創(chuàng)作中藝術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辯證關系[HTSS]
文藝創(chuàng)作中以社會效益,或者說以精神效益為主、為先,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堅守精神家園的重要意義所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確定,很多文藝工作者忽略了社會效益,精神價值的重要意義。一味的迎合市場,所謂的影視追求票房、收視率,著作注重碼洋,創(chuàng)作了大量庸俗、低俗、媚俗甚至惡俗的文藝作品來進行大肆傳播,以期得到所謂商業(yè)上、經濟上的“成功”。完全把文藝的社會效益拋之腦后。例如:《香水有毒》《獨自去偷歡》《王八蛋》等歌曲,雖然利用一些著名歌星的演唱,經濟上得到了創(chuàng)收,但是其歌曲的內容、甚至歌手的演唱對聽眾并無任何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文化上的引領,精神上的啟迪。完全是一種娛樂至死、嘩眾取寵的低俗、庸俗之作。再如電影方面,像《泰囧》《捉妖記》等作品,完全是胡編亂造,靠一些色情、搞怪、無厘頭、歇斯底里等劣質手段來吸引觀眾的胃口,達到了票房上的贏利,但是藝術本體上的精神價值趨近于零。這次文藝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作品”。[1]這其中有兩層含義:第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比,社會效益為先、為重。第二,讓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堅持辯證,也就是中華傳統(tǒng)哲學中所講“執(zhí)其兩端,而用其中”,要把握好“度”,要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列寧也曾指出,“真理向前一步即為謬誤”。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把市場列為第一位,丟掉且喪失藝術的本質屬性—審美性,而藝術的審美性又是超功利的,去商品化、經濟化的。
另外,總書記又在這一點上深刻指出,“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文化產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然而,同社會效益相比,經濟效益是第二位的,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fā)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2]這種針砭時弊,明確的讓“市場服從于社會”的觀點,從國家的層面與意義提出這對文藝的發(fā)展方向是具有重大作用的。這也對很多以經濟為創(chuàng)作原點,打政策、思想擦邊球的文藝工作者進行了警示。這點也是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當下發(fā)展與新的闡釋、發(fā)展、繼承,馬克思在所著的《剩余價值理論》篇中就曾深刻地指出“資本主義生產就同某些精神生產部分如藝術和詩歌相敵對”。[3]折射且表明了文藝的社會精神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可以說,習總書記的此次闡述更加具象化、當代化。習總書記的講話全文中,依不同語境“精神”提及45次,“價值”提及32次、“思想”提及21次、“審美”提及9次、“美學”提及3次,而對“文化產業(yè)”未提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總書記對文藝的社會價值、精神價值力倡力薦。社會價值中的精神意義更是總書記文藝思想的核心理念,他例舉了古今中外的諸多文藝名家以及作品,例數這些作品的意義目的即是讓我們明曉,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的流傳都是這些具有較高精神價值、審美價值的文藝作品,這些文藝作品才是各個時代的風向標,對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與意義。這些闡述的意義在于讓我們對祖國的歷史、文化有充分的文化自信,進而才能更具文化自覺。
二、再次重申且闡明了文藝的重要意義與價值[HTSS]
習總書記匡正了諸多文藝創(chuàng)作以經濟為核心的錯誤路線,進一步重申了文藝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其強調了文藝“化人”、“修德”等作用。他指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4]這就要求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重視文藝的重要意義,靠自己的創(chuàng)作以及優(yōu)秀的文藝表演,傳播且傳承好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一定要靠我們自身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內涵來影響我國的人民大眾,甚至還要影響輻射其他的國家和民族。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內蘊,作品應該深入汲取中華民族的審美基因,把世世代代令人稱頌的高質量、經典文化通過新時代的手段傳播出去,并且利用自己的文藝特長,創(chuàng)作、演繹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以此發(fā)出擲地有聲的中國聲音、塑造好歷史悠久的中國形象、傳播出堅強不屈的中國精神。也正是達到“文化如水,潤物無聲”
此言為文化部孫家正部長所講。,“文化化人,藝術養(yǎng)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5]的效果及意義,充分發(fā)揮且彰顯文藝的正向價值與效果。
三、深刻解讀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各自內涵以及相互關系[HTSS]
習總書記透徹解讀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從其大量引用中國古代文論就可看出。而且第一次以領導人的高度向世界人民闡述了弘揚中國文化一定要褒揚中華美學精神。其精辟論析,深深抓住了文藝的本質審美屬性,這也是其在通曉文藝審美規(guī)律基礎上提升出來的。我國的諸多文藝作品中的寓意也的確如此,例如:我國的“厚德載物”、“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等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哲學、美學思想蘊藏其中。因此,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6]同時,他進一步駁斥了一味的崇洋媚外、全盤西化的錯誤思想,其指出,“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7]此話深刻、精辟。這就不免讓我們審視當下,例如:諸多中國古典名著為了搬上熒幕,一味地進行“好萊塢式”[JP2]的西化創(chuàng)作就是最悲哀的文藝創(chuàng)作改編。褻瀆歷史、消解經典意境、錯失作品的審美意味等都是文藝工作者常常陷入的泥潭和深淵。此時的講話正是懸崖勒馬,及時到位之時。另外,總書記還辯證闡明了我國本土文化與他國、他民族外來文化的關系。“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fā)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chuàng)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fā)展繁榮起來”。[8]這點也是對毛澤東同志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的深化,更是對馬克思文藝理論的延展。
四、詮釋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性、時代性[HTSS]
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性,毛澤東同志很早就有闡述。習總書記此次講話的闡述更加具體、細致且具有時代性。在此問題上他提出了三點:第一,人民需要文藝;第二,文藝需要人民。第三,文藝要熱愛人民。總書記深刻強調了一切文藝創(chuàng)作一定要圍繞人民來進行,其核心強調了人民性。人民性源自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9]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的《神圣家族》一書中強調“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10]人民性的核心觀點的確立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堅守了社會主義的中心原則,與資本主義所倡導的所謂“自由論”、“人性論”、“物質論”是相斥的。所謂“人民性”其就是指要堅守文藝為人民服務,堅守文藝的精神價值、正向價值、審美價值。一心為公,而非只為他己。
“時代性”也可以理解為“歷史性”,其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文藝批評的靈魂。恩格斯在文藝批評上曾指出要用歷史的、美學的觀點來進行。其時代性與歷史性是一脈相承、異曲同工之意。總書記強調要創(chuàng)作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這里的寓意深刻,“時代性”就要求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要深入生活、走進群眾、用本時期本時代的筆觸[JP2]來謳歌人民,而不是天馬行空、主觀臆造,一味地脫離現實的無聊穿越。這也正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最基本的觀點之一—藝術源于生活,又影響且作用于生活。同時,具有時代性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是對國家意志的強化和助力。[JP]
五、文藝評論要堅守“激濁揚清,褒揚正義”的道德操守[HTSS]
文藝評論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反饋系統(tǒng),是文藝作品優(yōu)良拙劣的晴雨表。那么,作為我們的文藝評論者更要實事求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堅守良性、客觀、正義的評論立場對文藝作品進行評說。總書記指出,“文藝批評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chuàng)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11]這就要求我們的評論者要有不虛美、不掩惡,激濁揚清,褒揚正義的評論勇氣和精神。不能成為經濟的反叛者,縱容“紅包有多厚,評論就有多高”的怪象、丑態(tài)。要有與邪惡、反道德、反審美的低俗文藝現象相斗爭的膽量。文藝評論的堅守精神是對一名評論者的重要考驗。
六、對文藝工作者自身的素養(yǎng)、學養(yǎng)、修養(yǎng)提出了高要求[HTSS]
總書記指出,“文藝對年輕人吸引力最大,影響也最大”。[12]文藝工作者在社會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感召力,尤其是對青少年人群。例如:很多知名的歌星、影星,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影響且負載許多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身先士卒,在自己業(yè)務不斷提高的狀態(tài)下,更要對自身的素養(yǎng)、學養(yǎng)、修養(yǎng)提出高標準。為此,總書記還指出,“文藝界知名人士很多,社會影響力不小,大家不僅要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上追求卓越,更應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13]這一點也是尤為重要的,因為現在諸多演藝界的人士,出名了,商業(yè)上成功了,經濟富足了;但是對自身相關素養(yǎng)的要求反而降低了、松懈了。某某歌星的吸毒事件、不雅照片視頻事件等等都是文化明星偶像對自身素質放松要求,甚至違反道德、法律,不注意公眾形象、不潔身自好的結果。這也表明了文藝工作者具有非常強烈的引領作用。近代中國的全民文化偶像是“魯郭茅巴老曹”
“魯郭茅巴老曹”是指六位文化名人——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而到了當下的今天變成了“趙小李”
“趙小李”是指三位演藝界名人——趙本山、小沈陽、李宇春。。我們不得不承認,趙本山、小沈陽、李宇春在致力于全民娛樂上作出的貢獻,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去思考,一個國家的文化偶像從“魯郭茅巴老曹”這樣的文化巨人,突然巨變到“趙小李”這樣的娛樂明星,全民的精神文化偶像層次落差是何等之大。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偶像、精神偶像的樹立應該是文化巨人。文化巨人的藝術作品往往給人以精神上的啟迪,思想上的凈化,修養(yǎng)上的提升……,大多是長久的、永恒的、經典的;而娛樂明星帶給人的往往是感官生理刺激層面上的,大多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同時,總書記還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chuàng)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14]因此,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謹記自己的歷史使命、文化使命,自覺地傳播傳承優(yōu)秀的、充滿正能量的文藝作品,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身先士卒、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真正地為我國的文藝事業(yè)作出積極且應有的貢獻。以自己高質量、有思想、有品位的文藝作品來引領、引導、影響人民,啟迪人民大眾的精神世界、精神蘊涵,提高他們的審美品位,達到孔子所說的“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文化治國效果,真正地做到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的理想生態(tài)境界。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繼承與發(fā)展。講話內容不僅彰顯出其政治家高超的政治智慧與勇氣,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學術營養(yǎng)與方法,對于匡正當前文藝界的諸多不良風氣,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正骨正心。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2]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3][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6.
[4]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5]仲呈祥.仲呈祥演講錄[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168.
[6]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7]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8]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5-196.
[10][ZK(#]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11]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12]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13]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
[14]習近平.習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