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未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成敗,因為音樂能力關系到藝術活動的開展,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音樂教育問題,而要使音樂教育能夠契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就需要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予以高度的重視,因為當前音樂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只有通過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和重新定位,進而實施有效的應對策略方能解決。
[關鍵詞]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8-0024-03
多年來在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中,開設了諸如鋼琴、聲樂、視唱練耳、樂理以及音樂欣賞等很多音樂課程,且大多借鑒甚至照搬學院派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大綱,如在鋼琴教學中主要以彈奏練習曲和樂曲等為主,聲樂學習則以學生大量演唱美聲唱法作品為主,結果是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技能,但到了具體的工作崗位卻并不適用,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能適應幼兒園的教學需要。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直接與幼兒園工作崗位緊密對接,如在傳授兒童歌曲時會經常不自覺地采用美聲唱法,這種“高大上”的音樂表現形式無法以幼兒的心態去理解和詮釋兒童歌曲,進而拉大了教師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學前教育面對的是最為純潔的幼兒群體,如何在這些潔白的紙上描繪出美妙的遠景至關重要,因為音樂教學同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息息相關,故而為了使畢業生能夠勝任幼兒教育工作,音樂教師需要正視自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并舍棄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合理之處。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現狀
1.音樂教學過于追求專業性
目前中職學校大部分音樂教師由于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過于追求音樂的專業屬性,而忽略了音樂的教育功能。表現在音樂課堂上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樂器演奏技能和聲樂演唱技巧上,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是以這兩種技術指標作為核心考核要素。從“打造”專業音樂人的角度來說,這種做法肯定是無可挑剔的,但同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幼兒教師的目標相去甚遠。幼兒教師并不一定要求具有高超的技能和技巧,而是要在透徹地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展開針對性強的音樂教學,在遵循幼兒成長規律的前提下組織適宜的教學活動。因此,要求學生在校其間的學習內容應契合幼兒園的實際需求,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領悟和體會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并付出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從垂直或者水平的角度來觀察,大多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或多或少地偏離了這一根本目標。
2.音樂課程設置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
音樂學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學業,但由于很多中職學校沿用本、專科院校的課程模式,脫離了本校的實際情況故而在課程設置方面具有很強的盲目性。以鋼琴課程為例,雖然現在很多中職學校配置了一定數量的鋼琴并采取了開放式的管理措施,但學生在刻苦訓練之后卻在就業時發現很多幼兒園里根本就沒有配備鋼琴,取而代之的是風琴和電子琴等樂器,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上“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因為脫離了幼兒園對教師的實際要求。更有甚者,一些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的中職學校因為硬件設施欠缺或者師資力量不足,在課程設置上不尊重音樂教育的規律體現出很大的隨意性,使得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長期處于失衡的狀態,難怪很多幼兒家長認為有些中職學校的畢業生擔任幼兒教師工作并不稱職,這些社會上的負面評論給中職學校的招生和就業均帶來不利的影響。
3.學科之間處于孤立狀態
如果將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進行分科研究,會發現各科之間處于彼此孤立的狀態,而學前教育專業既需要學生掌握幼兒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這一“中介”手段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科融合中得以提升。因此,幼兒教師的專業要求決定了音樂教學不僅要強化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更要注意跨學科拓展,如加強與舞蹈、美術和語文等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音樂教師仍習慣于采用“專業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導致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他們忽略了學前教育的精髓所在,工作內容與學習內容嚴重脫節,使得畢業生就業困難或者待遇優厚的工作崗位時常會被富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所取代,因此要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橫向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二、優化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策略
1.改革課程內容設置
一是鍵盤課程。通常鍵盤課程包含了一系列的學習內容,如鋼琴和電子琴等樂器的演奏技巧訓練等,應在科學分析即興伴奏特點的基礎上,將鍵盤課程與兒童歌曲的演唱、伴奏和作品分析等有機結合起來。另外,打擊樂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音樂教育專家認為打擊樂已成為幼兒啟蒙音樂教育的新起點,因此有必要將打擊樂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鍵盤課程當中;二是聲樂課程。通常聲樂課程包括聲樂基礎理論分析和歌曲演唱技巧教學等,而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程應體現出傾向性,要將兒歌合唱等內容納入其中,加強兒歌教學工作。在兒歌的選擇方面,在注重實用性和專業性的同時,可以考慮適當接納一些時下傳唱度較高的兒歌曲目;三是視唱練耳課程。視唱練耳是一種基本的音樂技能,為后續學習器樂與聲樂奠定基礎,尤其是能夠在學前教育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在音樂方面的表現力與創造力,更能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幼兒的情商。而現今大多數幼兒園的現狀卻是注重幼兒基本音樂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視唱練耳這一重要內容,殊不知幼兒若能擁有良好的視唱練耳功底,就會給今后的音樂學習開啟一條寬闊的通道。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將這種新的教育理念在全園范圍內傳播,當然這離不開在讀期間教師的啟迪作用。
2革新音樂教學模式
(1)游戲教學。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談到幼兒教育時認為,生活即教育、游戲即生活,國際上知名度頗高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都很關注游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同時,游戲性是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如果能夠在幼兒音樂教育中融入游戲元素,可以激發起幼兒更高的求知欲、更敏銳的觀察力、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堅韌的意志力,讓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這正如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所言:“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幼兒教師的重任,因此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師應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向他們傳授游戲教學方法。具體而言,實施音樂游戲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兩條途徑:
一是組織比賽。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參加比賽游戲,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通過比賽形式來檢驗教學效果,能夠找出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的質量。參賽的作品應該主要是由學生自己進行創作、編排和導演,教師負責節目的推薦和指導工作,如果節目規模較大則需要進行細化分工,使學生各施其職并各盡所長。在比賽準備階段,學生會通過高強度的訓練穩定自己的心態、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在比賽時每個人都會奮力爭取不甘于人后,并且通過聆聽和觀賞同學們的表演,清楚了自己的優、缺點所在,進而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比賽結束之后,通過對比賽數據的客觀分析,可以為教師改進音樂教學提供量化的參考指標。
二是音樂創編。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幼兒音樂教師必不可少的職業能力,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豐富音樂活動的內容,通過適當的手段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提升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兒歌創編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作品創作的過程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當然,在創編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學生也不能急于求成,應遵循“從小節到樂句直至作品完成”這一不斷深入的流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適時鼓勵學生依托自己的音樂作品進行舞蹈作品編創,充分發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歌善舞的特長,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2)情境模擬教學。能力本位教學理論指出,職業教育應圍繞社會需求來開展,且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音樂功底,而且還應具有音樂教學能力,而有些中職學校由于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不足等原因,使得學生的實習實訓環節只能在學校內部進行。這時,如果通過實施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情境模擬,則可以克服學校軟、硬件方面的局限性,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逼真的訓練平臺,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展開教學體驗。在情境模擬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預先設計適宜的教學情境,并通過學生模擬教師的角色,學習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處理和解決各種教學問題。
在對學生進行情境模擬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觀看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視頻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并收集大量的幼兒音樂教學課件供學生參考。然后,鼓勵學生設計一個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小片段,在整個情境模擬教學中教師應改變“灌輸者”的地位而轉變為“指導者”的角色,因為學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程度不一的問題,但他們在這一體檢過程中又確實收獲了許多,對幼兒音樂教學有了初步的把握,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基于長遠采取鼓勵的態度。總之,雖然這只是一個模擬性的活動,同真正的幼兒園教學實踐有一定的距離,但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職學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
[參 考 文 獻]
[1]高露露.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特點與現狀[J].藝術品鑒,2016(05).
[2]潘曉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能力與幼兒園崗位對接的探索[J].職業,2015(03).
[3]吳丹.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師,2014(09).
[4]趙云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實施問題的探討[J].音樂時空,2014(05).
[5]紀麗民.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6]孟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思考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