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識譜教學的重要性又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但由于識譜教學本身的枯燥性,識譜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面臨著較多的困難。本文試圖通過對識譜教學美感的挖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識譜教學;美感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7-0026-02
一、新課程背景下的識譜教學意義重大
識譜是一個綜合概念,涵蓋了音樂知識技能方面的諸多要素和內容,如音準、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它對學生獲得音樂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及更好地感受、鑒賞、表現(xiàn)音樂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我區(qū),更是把如何提高音樂課堂識譜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個重點的研究課題。
二、目前識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識譜教學的枯燥性,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chuàng)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突出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圖達到提高學生識譜能力為目的。”這就要求音樂課中要進行識譜教學,并且應將識譜教學與音樂審美體驗相結合。但學生往往喜歡的是唱歌、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機械訓練的感覺,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xiàn)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更無從談起。
(二)作為副課,缺乏考核等強制性激勵,學生音樂學習投入不足
音樂課作為副課,不是中考課程,對學生的升學影響不大。在以升學為主要目標的初中教學而言,音樂課缺乏強制性的激勵措施,難以避免的是,音樂課難以得到真正重視,學生在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不足。學生在心理上就認為音樂課就是來放松心情的,學習多少音樂知識是次要的,對學習識譜就更加忽視了。
(三)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給識譜教學帶來了難度
在農村中學,農村班和城鎮(zhèn)班的學生音樂基礎不同,每個學生的音樂基礎也是不一樣的,這使得教師在開展識譜教學面臨著兩難:以什么樣的預期基礎作為教學的依據(jù)。如果以基礎最差的學生作為依據(jù)進行教學,則很可能使先進的學生感覺索然無趣,感覺在浪費時間,如果以先進的、或者是大部分先進的同學作為依據(jù),則后進的部分則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個無字天書的世界,難以產生對音樂課的興趣。而課后補習在緊張的備考學習中,是不大現(xiàn)實的。
綜上所述,唯有音樂老師,在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是在目前體制下實現(xiàn)音樂課程有效教學的途徑。只有在識[JP2]譜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自身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在識譜教學的過程中感受美、演繹美和追求美,才能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音樂課程的有效教學。
三、以美為基點,讓識譜教學閃動美
識譜教學的枯燥是識譜教學不受學生歡迎的主要原因,而對美的追求則是人本能的需求。如果教師在識譜教學過程,能喚起學生對美的體會和欣賞,那么識譜教學就可以擺脫枯燥,從而使學生在探知音樂的道路上漸入佳境。
(一)讓學生在識譜中感受美
1.在教師的語言中感受美
教師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是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的催化劑。學生在識譜的過程中,總是會感到抽象難懂、興趣索然,教師應借助語言的直觀性,形象生動的啟發(fā),引導學生去體會準確識譜后歌唱時的美,去體會學會識譜的成就感。例如:在學唱《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時,學生很容易將每句第一拍的前八分休止忘記,我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們找到這個休止符,然后,我告訴學生:“同學們,因為有愛,才能捧著你的臉把眼淚擦干,才能讓我們不再孤單,那就讓我們用一個‘愛’字代替這個休止符,請同學們在心里輕輕地念‘愛’字。”經老師點撥,學生很快就把這個知識點掌握了。我又接著說,“愛是源源不斷的,請同學們在唱每一句的最后一個音時,一定要將這4拍延續(xù)下來,讓愛能在我們的心中蔓延。”然后我又問,這樣唱是不是更好聽了?是不是更美了?學生們對自己的進步紛紛感到了自豪。
2.在聆聽中感受美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聆聽。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如《青春舞曲》一課,歌曲很簡單,如果一味地聆聽,學生很快就會產生審美疲勞。老師為了讓學生熟悉歌譜,先采用完整聆聽的方法感受歌曲情緒,然后找出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節(jié)奏型,并用手有強弱變化地打出節(jié)奏,來加強對歌譜的理解,最后用邊唱邊聆聽尋找容易錯的句子,在糾正的過程中鞏固了對歌譜的認識。學生也通過這種變化的聆聽,加深了對譜子的認識,也感受到了歌譜中的美。
(二)讓學生在識譜中演繹美
1.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識譜中演繹美
(1)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方式。我在讓學生學唱歌曲時,讓學生自由選擇學唱的方式,“直接唱歌詞還是先唱旋律”,這樣讓學生自主、自覺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再根據(jù)他們演唱中的不足,通過老師的對比演唱,讓學生自己判斷哪種演唱是正確的,老師再做出評價,曲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輕松、愉快、自然地學會了。
(2)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化解歌曲難度,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比較了解音樂的結構,再教唱或讓學生跟唱歌曲曲譜,就可以大大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有利于學生記住音符的音高,唱出的旋律也更加優(yōu)美,為學生學習歌譜建立了自信心。如《梨園金曲 京劇》一課中,在練習念鑼鼓經時,我就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念詞進入,通過特殊的練習方式,使學生自然地輕松地掌握了節(jié)奏,并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譜例:四擊頭
大臺︱倉 - ︱ 倉 七臺︱ 倉臺 七臺 ︱倉0‖
第一步:在教師的示范下,集體練習念詞。
第二步:將學生分成4個大組,分別念大、臺、倉、七。
第三步:教師先按順序檢查學生的記憶,用手點到哪組,這組同學就把自己的那個字念出來。
第四步:打亂順序讓每組學生念自己的鑼鼓經。
第五步:跟著教師點的節(jié)奏連貫地慢速地念。
第六步:在念了幾遍之后,加快速度連貫地念。
第七步:全班再次完整地念出鑼鼓經。
帶著游戲的形式,化解了識譜難度的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是美的享受、以及快樂和自信。再讓學生打這個節(jié)奏,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隨著這種感性積累的逐漸增多,為今后學生的識譜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將樂器帶進課堂,讓識譜教學更好地演繹美
將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演奏出各種音符的節(jié)奏、音高,還可以通過反復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如《紅河谷》,這是個二聲部的作品,識譜有一定難度。我將口風琴帶進了課堂,[JP2]利用口風琴吹奏二聲部旋律,學生在學習用口風琴吹奏的過程中,同時也學習了二聲部的歌譜,并建立了一定的音高概念,再學習這首歌曲時就輕松很多,也能更好地演繹美。
(三)利用評價機制,讓學生在識譜中主動追求美
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都有差異,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一切表現(xiàn),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挖掘他們唱譜、識譜過程中的進步,給學生適時的鼓勵、評價。如: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個創(chuàng)編活動,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我先對率先完成的同學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并對該同學在今后的音樂道路做了一些積極的鼓勵。這樣的表揚和鼓勵在讓那些完成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的同時,也極大的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紛紛開始了老師要求的創(chuàng)編活動。學生在課堂中得到了自信和鼓舞,繼而激發(fā)其他同學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筆者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參考文獻]
[1]丁保平.談音樂課教學語言藝術[J].石家莊示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09).
[2]王天馬.如何面對識譜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04(05).
[3]葉 靜.濤聲依舊——對識譜教學的再認識[J].中國音樂教育,2008(03).
[4]葛云云.常態(tài)下音樂教學的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08(12).
[5]魯應良.農村初級中學識譜教學初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8(15).
[6]張飛龍.音樂研究與教學探討[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7]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李志鋒.“即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15).
(責任編輯:邢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