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今人們生活水平及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鋼琴作為一門極具審美品味的藝術學習課程,逐漸受到廣大家長的青睞。很多家長跟隨社會上所興起的“鋼琴熱潮”,紛紛選擇鋼琴作為孩子的藝術啟蒙樂器,但是在這種熱度的背后,卻暴露出了兒童鋼琴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本文以“兒童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主要研究對象,分別從興趣、教學規劃以及審美創造三個角度闡釋了鋼琴教育過程中問題生成的表現及原因,并就具體的破解策略展開討論。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夠為當前從事兒童鋼琴教育的工作人員從問題破解的角度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在提升兒童藝術修養和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其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兒童鋼琴教育;學習興趣;教學規劃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7-0032-02
兒童鋼琴教學對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需的情感意識、審美修養以及思維啟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開發作用。很多家長在盲目為孩子選擇鋼琴這樣一種興趣培養途徑時,卻忽視了兒童成長的個性因素,致使鋼琴教學直接或間接地暴露出各種弊端,逐漸背離了兒童健康成長的初衷。鑒于此,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識到這些問題的表現和生成原因,有所應對,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鋼琴教學的發展。
一、興趣問題
(一)現象及其生成原因
興趣是促使人順利完成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基礎與前提,亦是保障一切創造力和創造精神生成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興趣作為輔助的兒童鋼琴教學是不完整難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兒童由于年紀小,對未知事物的感知以及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都是有限的,倘若一味地采用機械性、復制性以及過于強調技術性的方式展開教學,極容易引發兒童的厭倦情緒,倘若家長和教師再采用高壓和逼迫的方式要求兒童進行鋼琴學習,其結果必然適得其反。
(二)破解策略
首先,形成固定的鋼琴學習時間,保持鋼琴的練習進度。家長和教師不要輕易為外部環境所左右,主觀、隨意地更改或增加兒童學習的進度、頻率以及時間,要盡可能地在較為固定的時間和強度下進行鋼琴學習,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穩定的自律行為。
其次,鋼琴學習機構(諸如少年宮等地)可以嘗試舉辦小型音樂會或鋼琴演奏會,讓本身缺乏鋼琴學習興趣的兒童能夠在耳濡目染中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嘗試讓同齡兒童、具有表現欲和鋼琴學習較為優秀的兒童登臺表演,也可以多讓兒童觀看其他兒童表演鋼琴的影像資料,利用榜樣激發兒童產生競爭的心理,以形成學習鋼琴的動力。
再次,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美”,對于廣大學習鋼琴的兒童而言,只有充分認知到這種美,才會產生對于鋼琴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例如在展開音樂背景的描述教學時,用一則童話故事引入教學情境,嘗試用音樂的語言將鋼琴曲中所描繪的內容進行呈現,以這種趣味性的形式對兒童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二、教學規劃問題
(一)現象及其生成原因
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特點都會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大眾化、共性的教育形式與內容必然會引發個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不適,對教學進度的難以接受。同時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引導孩子進行鋼琴學習、或者說為子女選擇鋼琴這樣一種藝術培養形式時,對孩子自身的發展并沒有形成明確的規劃,有的家長只是為了讓子女“學著玩”或培養一種興趣愛好,有的家長則是希望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藝術特長生的優勢在高考時獲得加分。合理而系統的教學規劃與階段性思維的缺失,導致很多兒童在進行鋼琴學習時,狀態與心理都是極為盲目的,一旦遇到學習上或練習上的困難,極容易引發退卻之意。
(二)破解策略
首先,基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比如針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孩子,要盡可能使用溫和的語氣,多鼓勵、少批評;對容易自傲和自滿的孩子,就要不斷引導其上進,少表揚,以免引起沾沾自喜的情緒;對于學習比較刻苦,但是接受能力較差、進度較慢的孩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激勵性的語言,避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造成其心理上的負擔,從尊重孩子心理特征和情感態度的角度出發,合理教學。
其次,從鋼琴學習基礎的角度來說,應從一開始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包括正確的彈奏姿勢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事實上,鋼琴絕對不是僅靠雙手完成的一種藝術形式,期間所要利用到的不僅有手眼并用的技術,還有情感和思維并行的態度,所以學生要想形成良好的鋼琴演奏能力和風格,就需要從這些最為基本的方面進行把握。
最后,家長、教師以及兒童之間要保持必要的理解和溝通,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兒童的內心所想,了解其鋼琴學習的目的,并據此進行教學策略和方針的設計。面對僅是培養興趣愛好的兒童,教師就要注重對其審美意識的培養,使其在感悟音樂流動之美的同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學習鋼琴;面對將鋼琴學習視作一種任務的兒童,教師就要對其自小進行硬性基礎和基本功的培養,同時不斷關注兒童的成長狀態,使之能夠在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展開學習,避免學習過程中產生壓力與負擔。
三、審美創造問題
(一)現象及其生成原因
藝術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培養被教育者生成某種技能,更為本質的是在于對個體審美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音樂作為日常生活中與人類發展最為密切的藝術門類之一,對于兒童智力的開發、兒童心性的培養都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但是當今社會,由于很多家長引導子女進行鋼琴學習的目的和動機都充滿功利性色彩,追求的是鋼琴學習對子女文化課學習所能帶來的輔助和互補作用,因此導致很多兒童進行鋼琴學習時思想和藝術脫節,心態浮躁,毫無主見與目的。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將鋼琴學習視作單純的技術性行為,一味地強調演奏過程中的節奏、速度與力度,忽視或者完全視動作、表情于無物,使兒童學習鋼琴的時候表情木訥、情感匱乏,音樂好像流動的機械,毫無生命力。
(二)破解策略
事實上鋼琴演奏仿佛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般,用心、動情才會引人入勝,才能引發聽眾走入音樂所創造的美好世界當中。因此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想象搖籃曲音符舞動之時,靜謐安寧的畫面,想象船槳搖擺、海綿波瀾的景象,讓聲音的表達隨著音樂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得到最真實的呈現。
總而言之,鋼琴教學并不是簡單地教授學生完成鋼琴演奏、認識樂譜的行為,而是要依據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使之在流動的音符當中逐漸感受音樂的魅力,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在認識音樂、感悟音樂和喜愛音樂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和品位,促進兒童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雷 蕾.關于兒童鋼琴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0(06):94.
[2]齊 霞.淺談兒童鋼琴教育[J].音樂時空, 2012(06):128.
[3]楊林嵐,黃亞萍.從美育視野看當下兒童鋼琴教育[J].文藝生活旬刊, 2011(11):216.
(責任編輯: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