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對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更加注重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保護和傳承。本文針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保護、傳承、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柯爾克孜族奧孜庫姆孜(口弦琴)音樂文化等方面進行研究,并且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從而促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保護傳承發展;國際舞臺;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7-0036-02
中國是由眾多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而且每個民族在長期發展和交流的過程中都創造出了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尤其是音樂文化表現最為突出。雖然各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音樂是沒有地區、民族之分的,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已經成為中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的[1]。
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的現狀以及保護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都在逐漸與世界接軌,朝著多樣化、全球化趨勢發展,我國在進行積極的對外交流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我國始終堅持“保護為主、傳承發展”的管理理念,因此如何保護、傳承、發展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使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目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有了實質性的突破,但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音樂無國界,隨著東西方音樂文化逐漸交流,外來音樂的迅猛發展,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產生了巨大沖擊,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逐漸被忽視;人們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內容和歷史價值等相關內容掌握的較少,認識膚淺、流于表面;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其內容和形式較為傳統、單一和落后,沒有絲毫新意等[2]。這些問題都預示了保護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隨著我國經濟、經濟、政治、文化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也不能停滯不前,要真正做到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而避免遭遇淘汰。
二、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概述——以柯爾克孜族奧孜庫姆孜(口弦琴)音樂為例
柯爾克孜族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就是庫姆孜(口弦琴),從內涵上看庫姆孜翻譯過來為“美麗的口弦樂器”,它在當時主要流行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或者是阿合奇縣和阿克陶縣的柯爾克孜族等地區,它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內涵和形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柯爾克孜族奧孜庫姆孜(口弦琴)的演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獨奏、對奏、合奏以及伴奏等形式,僅色帕巴依鄉鎮中,庫姆孜(口弦琴)的數量就高達240個,庫姆孜(口弦琴)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已經由傳統的蒙革三弦琴,逐漸變為四弦高音琴等,為傳統的演奏形式賦予了新的內涵。柯爾克孜族奧孜庫姆孜(口弦琴)作為一種女性口琴演奏音樂,其發言夜店偏向溫和、柔軟,這與其他演奏形式有著很大的區別,值得我們保護、發展的傳承[3]。
三、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作為民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個民族藝術成就的重要體現,它不僅代表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創作形式,更是預示著新形勢下中國堅持走民族化的音樂道路,因此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民族音樂交流村
少數民族音樂具有自身的發展特性,它是本土的一種自然文化形態,它主要來受周邊的人文環境的影響,同時蘊含著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因此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進行保護和傳承不僅僅局限于書面和課本意義上的支持和保護,更多的是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少數民族音樂,具體表現如下:建立民族音樂交流村,選擇當地的少數民族歌手自發組織演出,由國家和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從而始終保持少數民族音樂發展的自身特色[4]。
(二)進行少數民族音樂文本保護
由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地球很不穩定,因此很容易出現一系列的自然災害,這就要求對少數民族音樂文本進行有效的保護,文本工作者可以做大量的田野實地調查,深入到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和保存的工作,奧孜庫姆孜的研究就深入到帕米爾高原深處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區烏恰縣尋訪,在黑孜葦鄉采集到這種重要樂器的制作方法,從而促進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的繁榮,由此可見,少數民族音樂文本保護是十分重要的。
(三)大力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教育
教育作為傳承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我國普通的高等音樂院校積極組織和開展少數民族音樂鑒賞和學習課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得到傳承,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另一方面,是創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其內涵,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學不能在沿襲過去的教學模式,應該綜合利用“口授心傳”等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還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促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5]。
(四)綜合運用媒體等先進手段傳承
在傳承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應該綜合運用媒體等先進手段,通過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利用廣播、電視、電腦、多媒體、雜志、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傳承之外,還可以讓全球人們都能領略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這對于中國少數民族的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將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中國少數民族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優化中國少數民族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證明,任何一種音樂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創新,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更新,任何一種音樂文化都會走向衰敗甚至消亡。因此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更要創新,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促進我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和繁榮。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反作用于生活,這啟示我們在未來中國少數民族發展的過程中,既要保護本民族的內涵和特色,又要融合先進的少數民族特性,無論是傳承少數民族音樂演奏方法,還是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都需要創新[6]。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音樂是沒有國界之分的,要想讓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進行創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作為中國音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黨和政府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保護、傳承、發展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參考文獻]
[1]廖薇薇.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J].音樂時空,2011(07).
[2]趙增芳.蔣貴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少數民族音樂[J].音樂時空,2012(12).
[3]康良生.地方傳統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的傳承探究----以廣東省郁南縣連灘鎮禾樓舞為例[D].贛南師范學院,2013.
[4]蔣 麗,王守寬.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保護研究--傳承原則與途徑的選擇[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04).
[5]尹 丹.漫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音樂時空, 2015(05).
[6]陳彥兵.從比較學的角度淺析中國音樂史中的“死”和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中的“活”[J].音樂時空,2014(04).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