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的進步離不開時代的發展,舞蹈創作更是如此。社會的發展必然推進文化、藝術的發展,也是所前進的使然。舞蹈創作在時代多元化迅速發展的步伐中呈現出迄今為止前所未有的繁榮、豐富和多維的格局,形成一個多元化自由舞動的發展時期。這種舞蹈創作的多元化明顯地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受藝術家在每個時期通過新知識、新感觀、新思維等因素所給予在創作中呈現出的獨特創新建構的影響。同時,也顯示出了舞蹈創作領域中內在要求和發展趨勢的變革和創新。要求創作的形式要標新立異,既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又符合社會主義旋律;既有反映主題的新形式、又有新形式的獨特韻味;既具有獨特風格、又符合審美追求。
[關鍵詞]舞蹈藝術;新形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J7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7-0064-04
在藝術的創作中,要求藝術工作者要有對創作的激情和創新力。創新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和舞蹈藝術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新”的藝術創作要求作品中的創新標準包括內容、形式、方法等都要呈現出相異性,怎么出新、出奇,就需要在“新”這個考究范疇上下大量的工夫,同時也有必要對其進行探索研究。一部完美、出新的舞蹈作品,總能給人耳目一新、充滿想象,同時在感情上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是因為它在創作中緊隨時代的發展,符合社會主旋律,在創作上力求創新和突破,力求帶給人們一種美的意境和心靈上的啟迪。
舞蹈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我國舞蹈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舞蹈藝術的發展也在緊隨時代的步伐而前進著。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語言”的獨特藝術形式,它“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蓋樂心內發,感物而動,不知手足自運,歡之至也。”它有著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的、也無法傳達出的社會功能。當人們的情感達到極致,用語言和其他方式也無法盡情宣泄和表達時,舞蹈用其自身獨特的傳達方式進行著傳情達意的功能,成為最好的抒情表意的藝術,同時也成為宣傳、傳達一些事件和精神的最為直接的藝術工具,很好地為社會生活的發展而服務。當我們邁進21世紀,經歷著我們祖國快速發展的變化時,生活在快節奏工作中的人們,無不深切體會到新鮮事物在隨時隨地的發展和變幻著。現實告訴我們,當代舞蹈要發展、要革新,在創作中再不能沿用舊的思維模式和方法開展舞蹈創作,因為舊的方式只會造成舞蹈作品形成千篇一律的表演風格,造成舞蹈表演的同一性。只有不斷創新舞蹈創作的思維方式,才能推陳創新,才能創作出獨特新奇的舞蹈作品。使之更高級、更形象、更具代表性。近年來,正是這些富有社會內蘊,專業的、群眾性的舞蹈創作,使之涌現出大批撥動人心弦的好作品。這也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水平在不斷地提高的同時,促使了審美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渴求著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內的藝術文化精品來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精神需要。因此,創作出高、精、尖的舞蹈精品,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舞蹈來源于生活,是藝術家在創新中,使之成為高于生活的藝術,它是人民大眾的藝術,人民賦予它豐富的內在靈魂。它的本質特點是以人體的肢體運動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舞蹈的本質已經決定了它的群眾性、藝術性、娛樂性和審美性,因此舞蹈創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國。只要掌握了舞蹈創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確地創作途徑,緊緊抓住藝術表現手段的根本,在不斷地總結與實踐,就會有許多好作品從你手中涌現出來。但現今的舞蹈很多都形似神似,怎樣才能新穎與眾不同,讓人眼前一亮,這就需要我們現在的舞蹈學者去研究探討這個話題。
在舞蹈藝術中,真正好的舞蹈作品是有血有肉富于自我靈魂的,是能夠牽動人心產生共鳴的,而這樣的作品,是舞蹈編導在社會生活的體驗、感染和啟迪下,萌發了創作愿望,然后把對生活中所觀察、感受、體驗、理解、認識到的內在情感,經過精心的想象、構思,然后用特定的舞蹈語言和結構方式去塑造人物形象、體現情節事件、表達思想情感的發展,從而創作和表達出具有藝術性、文學性、審美性的舞蹈作品。這些都是舞蹈家經過精心構思之后創造出的獨特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任何舞蹈作品都不可或缺的內在意蘊和外在形式。
編導家在創作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題材的選擇,什么樣的題材切合社會主題、符合人們的思考傾向、順應時代地主流,只有在題材的選擇上新穎別致、標新立異,才會讓觀眾記憶猶新。其次要考慮是主題的確定,編導要選出感染觀眾、與之產生思想、情感雙向共鳴的有詩意、有深度、有新意、有蘊意的內容,只有在主題上與觀眾有所共鳴,把觀眾帶入作品的意境中,才會讓觀眾有所想象和聯想,使作品有審美興趣和欲望。再次要考慮的是結構的安排和人物形象情感的塑造和表達,一個經典的、讓觀眾永遠刻在腦子里的作品,在結構的編排上是和之前的舞蹈作品有所區別的,也是更勝一籌的,這是因為他在結構編排上處理的異常巧妙,一下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使作品有了更高層次的審美價值。有了好的主題、題材,又有巧妙、創新的結構安排,演員就會用最飽滿的激情去演繹傳達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之呈現出高度的、高級的、更具代表性的、得到外界內界認可的舞蹈,使作品有較高的藝術性、審美性。藝術的發展,包括舞蹈在內,我們只有在創新的道路上一直堅持,才能使我們的舞蹈藝術走得更遠、更久。
一、從舞蹈的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個性思維和構圖思維四個方面來闡述舞蹈形式創新
(一)善于順向思維,從周邊的環境開展舞蹈創作。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三貼近”的藝術創作指導方針中,使舞蹈更具現實性、時代性、群眾性、藝術性、審美性等價值。
所謂順向思維是指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同樣。生活是給予藝術家創作靈感上的“靈魂”,只有熱愛我們的生活,積極發現身邊有特點的事物并給予藝術的審美和創作,把生活在大家身邊的東西給予藝術的“生命”,這樣就會出好作品,讓人們能深刻地記住這些作品。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產生和刻畫都是從生活體驗和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創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專注地觀察和體驗生活,在其中積累和整理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大量素材,對這些素材進行相應的提煉、熟悉掌握和構思,從中篩選出具有典型和象征意義和創作可能的“材料”,并對他們有了真正的體會和實踐感受后,使之在創作中編排出打動人心、扣人心弦的獨特性成功作品。如舞蹈《走西口》,就是編導對文學名著的欣賞,在靈感來臨時結合自己對當時“走西口”這一現象的了解和自己在編排上獨有的想象和構思,創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間舞蹈,把一種文字性的藝術變成了可供人們直觀感受欣賞的舞蹈作品,給人以審美上的享受,也超越了文字所傳達出的情感意蘊。
(二)善于逆向思維,從“出人意料、另辟蹊徑、標新立異”做起,進行舞蹈異樣創新。
所謂逆向思維,是指在想問題和解決問題時不要循規蹈矩,要利用新奇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用反向的思維去想問題,即從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問題,選取別人不曾關注、不曾涉及、不曾挖掘的領域去開拓創新,使之達到與之前或原本事物不一樣的效果。其一,要善于自我逆向思維,顧名思義就是與之前傳統的思維模式做斗爭,不要按照自己以往所接受的思路來開展創作,而是在自我逆向、自我揚棄的基礎上,用新思路、新創意、新方法來進行個性化的創作表演。在舞蹈創作中很多人會避開生活中的一些人們不常見的、難以讀懂的東西,而是去發掘一些美的事物來進行編排舞蹈。這樣就給觀眾留下了舞蹈優美、柔美的感官反應(外在)以及動人心扉的心理反應(內在)。舞蹈給人的印象就是美妙,所以舞蹈界出現了大批只有水平的高低,沒有類型的差異,形成了千人一面、整齊劃一的表演風格。其實“怪”并不完全是錯誤的,有的則是一種思維的創新、一種個性的張揚、一種意念的全新展示,只要是建立在規格之上的新穎獨特的東西,就應該給予肯定,并對這種現象加以肯定創作。如舞蹈《進城》就用不一樣的形象、舞蹈語言和表現形式的創新展示了另一種舞蹈風格。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其二,要善于與同行逆向思維。意指要做別人想不到的、不敢做的、做不出的,反其道而行,而不是順著順向思維去創編舞蹈,而是逆向則他路而行之。別人不做的、不想的,要標新立異的去做、去想,這樣才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比如:楊麗萍編導及主演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印象》走的就是與同行逆向思維創作和演出的路子。她并沒有順著其他編導的路子走,編排唯美的動作形態,而是回歸對原生態文化的尋根,用極具特色的原生態形式表現和傳達她所感悟到的“美”,創造出原生態下另一種文化藝術。不找優秀的專業演員來表演,而是找來了60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將最原生的原創鄉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經典全新整合重構,展現云南濃郁的民族風情,在舞臺上建立一座活動的民間歌舞藝術博物館。這樣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和表現,未嘗不是編導在創作中對傳統的獨創、對繼承的創新、對創新的發展,創作出不同尋常的新型表現形式,也是對新形式在創新領域獨到的見解、感悟和嘗試,因此《云南印象》就讓人感到創意新、有亮點、有地方特色且與眾不同的審美意象。
(三)善于個性思維,從追求“個性特色、個性風格、個性魅力、個性創意”做起,開展舞蹈創新。所謂個性思維,是指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個性的一種思維方式。在共性中體現個性,讓個性發揮極致。也就是說把思考問題的方向和重心放在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個性方面。具體到舞蹈上來說,就是要從以往習慣的傳統思維方式中走出來,尋求“個性”的突破。
其一,追求特色化。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方式,無疑要把人這一形體藝術鍛造的能屈能伸,能柔能剛,擰、傾、圓、曲樣樣均能適應。舞蹈表演風格和訓練體系一直以傳統規范的形式呈現,形成了一種范式的發展路徑。而后出現的現代舞就打破了民間、古典、芭蕾等傳統舞蹈的規范模式,以解放身體的所有肌肉和關節為訓練目的,呈現出干凈大氣、視野寬闊的舞蹈風格,舞蹈動作的隨即靜止和瞬間舞動,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出現了很多好的舞蹈作品,如:王枚老師編導的作品《也許是要飛翔》舞蹈中沒有展現女性柔美、富有蘊含的動作,而是用意于人們接受和欣賞的現代舞干凈大膽地用一條直線的路徑和形式把一段舞蹈展現出來,動作干凈舒展,給人留下頗為震懾的感覺,也讓觀眾充滿了對舞蹈的想象和共鳴。這樣純粹、有個人特色的、看似簡單的結構編排形式,雖讓人感覺流暢和達到應有的美感,但細細品味其中之涵韻,確是從內容到形式都給人傳達出一種耐人尋味之感。
其二,追求魅力化,即要具有創新與想象的魅力。一個舞蹈藝術作品的成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演員體現的程度、再創造與想象的能力。這就要求編舞者們展開充分地想象力、構思力、創造力,去合理地完成作品。尤其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情緒與情緒之間的轉換,空間與空間的調度,只有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超新的創造力、巧妙地構思力,才能在作品中呈現盡善盡美。現在的舞蹈作品開始有了一個轉型期和發展期,大部分舞蹈開始打破自己的束縛,打破了單一的動作元素,在原有的動作元素上加入了現代舞的元素,或者舞種與舞種之間相互借鑒吸收,使舞蹈看上去不再那么單一、單調,反而有異彩紛呈的景象。例如:《扇舞丹青》本身是古典舞的素材,而它把現代舞的風格和古典扇子的元素結合在一起,使整個舞蹈在一種輕盈流暢、不失雅韻的古典傳統和現代意識的形式美中完美呈現,讓人百看不厭,甚是享受。也有很多國標拉丁在自己的舞蹈素材基礎上加入了情節性的東西以及古典舞或現代舞的元素(表現形式),這種多元的結合,使舞蹈不再那么單一和程式化,讓人眼前一亮,也增添了舞蹈的可看性和欣賞性。
其三,追求風格化,一個舞蹈或者一種舞蹈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風格性,這是它在眾多舞蹈中,獨具一格的特點,只有具有風格性的舞蹈,才能擁有“個性”,才能展現特色、獨攬魅麗。
其四,追求創意,創意是藝術創造所追求的起點也是終點,在藝術創作中要求創意無處不在,創作中,“創意”可以說是一個作品的點金之處,決定著舞蹈主題內涵的深度、形式表現的高度、情感宣泄的廣度以及舞蹈整體的藝術性。
(四)善于構圖思維,舞蹈構圖是舞蹈語言在舞臺上存在和呈現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時間、空間中的動態結構。所謂舞蹈構圖是舞蹈者在舞臺空間的運動線和畫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好的舞蹈作品離不開在舞臺上的整體構圖,這就要編舞者具有很強、很突出的構圖思維和構圖理念。這是在舞蹈創作中表現形式的一種。任何構圖都是由不同的線——直線、曲線、橫線構成的,以及隊形的變化——三角形、方形、圓形和弧形等,還有三角形的變體菱形、方形的變體梯形和圓形的變體橢圓形所組成的。怎樣才能使這些大家熟知的圖形組合成讓人耳目一新與眾不同,并且在不同的舞蹈畫面的變化流動中把舞蹈語言所表達的情意展現出來,就需要用創新性的思維模式,去創造新型的構圖結構,來達到全面的、唯美的、新穎的外在表現形式。如何配置才能給人以美感,這就得使它符合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從形式美的一般構圖來看,主要有:整齊一律、平衡對稱、調和對比、多樣統一等。在編創的構圖中運用和處理好當中所存在的規律,使舞蹈達到內在意蘊與外在形式的高度統一,使之具有較高形式美的舞蹈得以呈現。
二、從中西文化差異和它們的結合探討舞蹈藝術表現形式創新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之間的差異是由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形成的,中國人是上半身文化,語言和手臂動作十分發達,而西方人是下半身文化,西方人在解釋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是伴隨著身體的動作,注重形式的表現。中國是一個講故事的國家,體現在舞蹈創編上,中國注重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它要求主題要以有內涵,順應時代的全新內容來表達思想情感以及時代精神,同時配合編導所具有的獨特創新性編排手法,再現出真實感人、獨具特色的精彩作品,使內容和形式達到高度的統一。如舞蹈《羚羊的外套》就是以不一樣的主題內容,結合全新獨特的編排方法(表現形式),詮釋出別具特色的主題、鮮明生動的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情感。這樣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呈現,跟編導在運用巧妙新穎的表現形式是分不開的,有了具有內涵深刻的主題,沒有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是造就不了一個好作品的呈現。兩者在舞蹈創作中,是缺一不可的。而國外的舞蹈,動作也更具形象性,常常是對真實生活中動作的模仿及其演變,強調真實,在這個過程中著力突出人體的美、形式的美。這無疑是西方人在審美中固有的對于真實形象的追求。這也是大多的編導家只注重形式的表現,認為舞蹈就是形體的藝術,就要單純性的以形體來表達藝術形式,以藝術表現形式來傳達意境和情感的原因所在。西方的現代舞表達的是人,也是一種精神,呈現的是舞者的個性及其背后的時代質感,是以舞者內在的情感打動自己和他人。現代舞的表達方式和欣賞方式都是自由的,它通常不會著急講一個故事,而是把對舞蹈的想象和理解留給觀眾。現代舞貌似人人都能跳,但舞蹈的內涵和審美是否高級、是否具備欣賞價值,最終還是要靠舞者本身的藝術修養功力來決定。具有以表現形式為突出特點的代表性作品有莫斯坎寧漢的《空間點》,是編導對現代舞的另一種理解和看法,他在自己的編舞法中,形成了一種“純舞蹈風格”,編導在創作中,發揮自己的想象、構思,運用現代舞的定律以及全新的編創方法和理念,創作出了一個新穎獨特的舞蹈作品。舞蹈中編導合理地利用舞臺空間,創作出新穎別致的動作造型,結構巧妙編排的銜接過渡,讓舞者表現出人體形態本來的美感,舞蹈構圖、調度的精心處理,使舞臺畫面更顯豐富獨特,演員們激情、忘我的表演,讓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感,把觀眾帶到了現代舞這種自由、解放、輕松的藝術享受中,給以視覺審美上的高度欣賞,將各元素串聯起來,由此得到出人意料的演出、審美效果,體現了現代舞的精髓。這無不是形式感的重要和體現。形式在創作中的重要性是每個編導都需要和必須重視的一點,在重視的基礎上,把它在原有的傳統形式上推陳出新,力求創作出形式多樣、別樣新穎、蘊含意韻的高精尖藝術作品。
隨著社會發展的飛速前進,舞蹈也在隨著社會的步伐大步往前走。人們的欣賞水平也逐年提高,美的事物也慢慢地被發掘。創編者們要大膽地去嘗試新生的事物,不能總吃老輩們傳下來東西,只有不斷研究學習開動大腦,新生的舞蹈才能不斷涌現,才能慢慢迎合人們的高標準的眼光。為了“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我們舞蹈界的學者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創新,多搞精品劇目來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
結束語
在舞蹈新形式的創新問題上,隨著新世紀新經濟新文化的發展和帶動下,我國的舞蹈藝術在舞蹈藝術家的不斷學習、繼承、發展、創新上已呈現出相對的成熟階段,但,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中,還需專業優秀的藝術工作者在自己獨具個性的風格上繼續努力,在創作上對現代意識、主體意識、創新意識的強烈追求與探索上不斷前進,創作出超新的表現形式去符合主題、符合內容、順應時代。讓我國的舞蹈藝術在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肖蘇華.當代編舞理論與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守和.舞蹈編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口隆哉.舞蹈創作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4]李仁順.舞蹈編導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5]金 秋.舞蹈編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