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我們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個性化發展,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幫助每位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發展的道路。自2010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個性化發展。高校音樂學課程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也開始了課程的創新,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創新型、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高校音樂;課程創新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1-0036-02
隨著國家教育方針逐步將對學生的教育重心轉移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上來,我國高校音樂課程的教學開始向培養學生的個性的方向改革。在我國高校音樂學課程中引入“個性化發展”這一概念,能夠提升學生學習音樂專業知識的積極性,通過自身的主動學習挖掘學生的自身的潛能。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并為學生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音樂專業水平。
一、音樂專業大學生的個性特征
1.思維活躍,但是信念淡薄
由于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大多都具備思維敏銳、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同時善于思考問題,但是由于他們的主要專業課程是音樂學,對文化知識方面學習的程度就比較少,所以很多學生對政治方面了解較少,如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指導我國發展的重大理論了解不深,這就導致他們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人生的價值認識不夠深刻,對生命的意識淡薄,缺乏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重視專業,但是文化基礎薄弱
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在進入音樂院校之后,會進入到一個音樂氛圍很濃烈的環境,對于音樂的認識和了解會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專業知識技能會進一步提升,但是與專業知識相對應的文化課程就會被忽視,很多學生在進入到大學之后會出現輕視文化課程的現象,對于非專業的課程的缺席率很高,再加上一部分學生的專業課的專業基礎知識不是很踏實,導致學生的整體素質藝術修養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3.自信心很強,但是抗挫折能力較差
學習音樂學專業的學生通常是從小就學習音樂的學生,生活條件較優越, 由于同大部分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同,加之他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對藝術的領悟能力不斷地增強,就很容易產生盲目自信,渴望能成功,但是由于生活條件優越,很多學生沒有經歷過挫折磨難,因此在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和磨難,就會措手不及,感到迷茫和失望,降低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不再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學習新的知識,追求自己的理想。
4.缺乏團隊合作意識
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容易激發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崇尚藝術、熱愛生活的態度,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學習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創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但是在學習藝術中,很多學生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從自身角度出發,多考慮自身的利益的實現,而不從整體的角度上來考慮,就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好的習氣,缺乏團隊意識,同他人合作效果不好等事情經常發生。
二、個性化教育視野下的高校音樂學課程創新
1.高校音樂學課程創新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工作的改進
只有加強和保證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們才能實現高效工作的穩定發展。由于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對文化基礎知識不夠重視,信念不夠堅定,所以應當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為音樂學課程教學創新奠定基礎。首先應當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鼓勵學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重要理論,構建精神支柱。同時應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如:社區活動、志愿者活動等,讓音樂專業的學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的前提。
2.完善導師機制,重點發揮教師與人的作用
教師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接觸最多的一個人,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音樂學專業的教學通常采取的是小課教學的方式,學生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溝通,就容易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學生在與老師接觸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教師的高尚的道德和對音樂的獨特的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水平。因此在高校音樂專業實行和完善導師制,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授課教師應熟悉本專業和相鄰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和學籍管理條例,根據每個年級的學生和每位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教師在授課活動中,應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定制個性化的修讀計劃,幫學生將修讀計劃細化,并督促學生將計劃實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
3.因材施教,突出學生的個性
音樂專業教學貴在因材施教,也難在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本著發展學生個性的目標進行教學,充分的認識到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認識到學生的可塑性。以聲樂專業為例,在開始對學生進行聲樂方面的訓練時需要對學生進行了解,掌握每位學生的音樂功底和存在的不足,再根據每位學生的自身的特點為學生制訂訓練計劃,幫助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訓練,要從較基礎的訓練開始,即對學生的氣息、元音輔音、練聲曲、歌唱曲目等各方面都要進行個性化訓練的細化。對學生的了解不是一時的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了解學生,再根據教師最新了解不斷地調整教學計劃。
4.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并在教學中根據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新的教學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照顧共性,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統一安排下照顧到特殊需求,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聲樂、器樂小課教學要進行統一的安排,并對遇到的問題采用逐一解決的方法,對學生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教師要盡快幫助學生解決,不拖延。在教學中,教師的課程安排要合理,課程之間的銜接性要好,要做到前一階段的課程是為后一階段的課程做鋪墊,后一階段的課程也是對前一段課程進行鞏固,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發現學生在進行很超前的學習時,要及時的制止,以免拔苗助長。
總 結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在個性化教育視野下,我們需要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音樂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發展自身的長處。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挑戰,更是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挑戰,教師只有在提升自身教學素質的基礎上才能將自己的教學課堂進行個性化改善,幫助學生向個性化的方面發展。在個性化教育的背景下,音樂學課堂改革是一項長遠的過程,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必然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浦彤偉.在文化產業背景下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研究[J].音樂時空,2014(05).
[2]馮 彬.文化產業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3).
[3]王伶俐.當前文化產業背景下高校音樂人才培養方案探析[J].北方音樂,2014(10).
[4]曹蕙姿.《音樂劇》課程進入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大舞臺,2011(04).
[5]徐曉莉,周靜蒲.電大遠程教育傳統辦學思路的課程考核弊端探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01).
[6]黃 艾.基于學習過程的高職課程考核改革探索——以《計算機園林景觀效果圖制作》為例[J].職教論壇,2012(30).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