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是音樂教育體系中的兩個重要思想,在鋼琴教學中合理應用音樂審美和實踐教育,對教育現狀的改善和教育質量的提升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本文從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效應用入手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鋼琴教學的優化開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我國鋼琴教育質量得到全面的強化。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審美教育;實踐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2-0035-03
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是美國音樂教育界所提出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并且兩者從音樂的本質、內涵、價值和意義等不同側面進行了具體的解讀,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現代音樂文化背景下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模式以及音樂教育方式的不斷變化。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構成元素,在教育實踐中必然也會應用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方面的教育思想,因此基于鋼琴教學改革發展需求,教師可以嘗試探索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效應用措施,為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提供相應的保障。下面就對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措施進行分析,為鋼琴教育改革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一、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的有效應用
音樂審美教育的基本點在于在教育實踐中將音樂的藝術性和審美性等同,并且將西方傳媒美學思想觀念作為基礎,將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作為方法,促使學生的內在情感得到充分激發。在鋼琴教學中應用音樂審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促使學生對鋼琴作品的鑒賞能力得到相應的強化。從形而上的教育理論層面進行分析,審美教育具有較強的明確性,而從形而下的實踐操作層面看,其能夠針對不同課程需求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調整,進而有效保證審美教育的導向性和指引性[1]。特別是在鋼琴這種具有一定表演性質的音樂學科中,審美教育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標準,在審美教育目標最終實現前,將技能訓練作為主要內容。對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的有效應用進行分析,實際上就是在探索鋼琴教學中審美范式的應用和體現,下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鋼琴教學中“審美”基礎的奠定
鋼琴表演要求表演者應該將樂曲中的內在審美特點借助一定的演奏方式準確地傳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樂譜作為演奏基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樂曲的情感并不是盲目的表達,而是在對樂譜進行準確解讀的基礎上探索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創作意圖等,進而基于自身理解完成鋼琴演奏,將自身理解融入到表演過程中,實現對作品情感的傳達[2]。在這一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對鋼琴曲的思想情感進行準確把握,就應該適當融入審美教育,奠定學生的審美基礎,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
以肖邦前奏曲為例進行分析。肖邦的整部前奏曲以調性邏輯為線索突出強調了曲目的整體性,同時各自樂曲又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特征,因此既能夠進行成套演奏,也可以單獨表演[3]。在選擇進行獨立演奏時,前奏曲是較為小型的體裁,與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美學的發展相契合,重點關注音樂靈感的迸發,對音樂邏輯的相互沖擊加以弱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創作者個人意識的自由傳達,具有流動發展的特點。基于此,在鋼琴審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和了解這部分知識點,為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加深學生對鋼琴樂曲的理解。
(二)鋼琴教學審美教育的合理應用
對音樂作品進行審美解讀是開展鋼琴教育的基礎,只有在加強學生鋼琴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借助審美解讀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才能保證審美教育效果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以培養,促使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還原樂曲創作時期的歷史場景,達到理想的審美狀態[4]。具體來說,在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凸顯音樂審美教育的主觀性特征。即教師應認識到,即使面對同一部作品,不同的審美者在審美過程中也會獲得差異性的審美體驗,并且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學生審美視角和審美經驗的差異性影響,所以教師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性,在充分激發學生主觀性的基礎上,促使鋼琴藝術表演的生命力得到一定的凸顯。簡言之,在鋼琴教學中有效應用審美教育,最為重要的兩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教師應該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統分析,切實發揮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增強鋼琴音樂教學的科學性。
二、鋼琴教學中實踐教育的有效應用
在實踐教育理論中,音樂不僅僅作為一種審美對象而存在,除了具有一定的審美性外,也表現出相應的藝術性特征,把握音樂教育的藝術性是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的根本。對于音樂教育來說,教育藝術性的凸顯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這種藝術性存在于創作者、作品以及表演者、欣賞者的相互關系中,并且這一關系在構建和發展時會受到“現時性”的影響。所以,在實踐教育思想中,對音樂的合理把握能夠有效增強音樂藝術的空間維度[5]。因此基于實踐教育思想,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在把握基礎教育的前提下應該探索對鋼琴作品藝術性的解讀,對學生鋼琴樂曲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能力加以培養。
一般而言,學生在對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所持有的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面對較為經典的傳統作品,學生的態度也較為明朗,因為作品的解讀經驗相對豐富,學生能夠充分借鑒先人的成果。但是對于現代作品的解讀卻往往由于缺乏歷史的距離導致學生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別是在現代主義的顛覆和后現代主義的席卷下,音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鋼琴藝術從創作到表演也逐漸突破了傳統的思想和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和特征。鋼琴教學中的實踐教育受到多元音樂風格的影響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教育實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組織鋼琴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鋼琴的多元音樂風格,明確不同時期鋼琴樂曲的主要特征,切實引導學生對鋼琴樂曲的藝術性進行充分探索,促使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得到充分凸顯[6]。
在教育實踐中,在實踐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師引導學生對鋼琴樂曲的藝術性進行分析,應該充分把握作品的歷史背景,探索鋼琴樂曲的藝術特點,進而結合具體的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如19世紀中葉的音樂藝術受到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小型音樂體裁發展態勢較好,音樂風格逐漸突破傳統的功能和聲體系向著無調性過渡。結合這一特點,在對德國表現主義奠基人勛伯格所創作的無調性作品《鋼琴小品三首》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就應該明確作品的創意曲特性,并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向學生講解作品對無調性處理手法的應用。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對舒曼、瓦格納等人的創作歷史和創作風格進行分析,為學生對樂曲藝術性的解讀提供相應的輔助。這樣,鋼琴教學中實踐教育效果就能夠得到相應的凸顯,教學質量也必然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對我國鋼琴教學的持續穩定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三、對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反思
在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思想是當前音樂教育界較為流行的兩種哲學思想,通過對鋼琴教學中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具體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各具優勢,其具體應用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首先,鋼琴教學中所應用的審美教育范式衍生于音樂文化價值體系,將西方社會中傳統藝術音樂作為研究對象,是一種建立在西方美學基礎上的教育范式。因此在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將鋼琴曲的審美性作為教學研究的出發點,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加以培養[7]。其次,實踐教育范式衍生于當代多元音樂文化價值體系,其將音樂藝術從傳統的審美對象轉變為一種特定語境下的行為方式,重點對多元化的音樂文化進行分析,能夠借助音樂藝術經驗實現對審美經驗的取代,促使學生在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發展。因此在實踐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鋼琴教育更為關注學生的參與性,希望學生能夠借助個人參與真正實現自我成長。最后,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學作品、作品分析維度以及音樂價值欣賞的側重點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合理選擇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效應用,促使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而有效改善我國鋼琴教學現狀,促使鋼琴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總而言之,在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都具有明確的指導性,對鋼琴教學的優化開展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應該同時兼顧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為鋼琴教學實踐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促使我國鋼琴教育在新時期取得更大的發展成效,為鋼琴教育與國際接軌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對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都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鋼琴教師在開展鋼琴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分析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合理應用,借助審美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協調促使鋼琴教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我國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參 考 文 獻]
[1]李雪,鄭英菊.淺談音樂審美在鋼琴教育培養方法[J].[LL]藝術時尚,2014(02):275.
[2]劉晶心.中西音樂審美比較研究——從古琴藝術與鋼琴藝術說起[J].文藝生活,2014(05):110.
[3]郭曉娜.淺析幼兒鋼琴啟蒙教育中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6(02):126.
[4]黃潔茹.中國傳統音樂審美方式在鋼琴音樂中的變化與彌補[J].北方音樂,2014(13):153—154.
[5]張瑋.高職院校鋼琴教學音樂審美素質培養探析[J].黃河之聲,2013(04):25.
[6]關松鶴.鋼琴音樂審美要素分析——兼論其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5.
[7]王芳.基于音樂審美心理學制約的鋼琴演奏教學探微[J].北方音樂,2014(11):37.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