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在各個領域中的比重愈來愈大,且面對著教育形式、教育規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無論是專業音樂院?;蚋邘熞魳吩合刀济媾R著重大的改革。作為藝術教育形式中重要一支,聲樂藝術發展也遇到了各種問題。作為高師聲樂工作者面對這樣的情形,也不得不思考高師聲樂教育教學的改變。近年來,關于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研究已引起業界的一些關注。因此,筆者希望能夠通過探索相關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發展、風格、技術等方面的內容著手,探究西方宗教聲樂的內涵,同時結合我國高等師范學院聲樂教學的現狀,來分析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系統地運用于聲樂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筆者希望對本課題的研究思考和寫作,能將理念滲透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學習和演唱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為提高高師聲樂教師演唱和教授西方宗教聲樂作品起到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聲樂;宗教;基督教;圣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5-0051-02
[收稿日期]2015-12-26
[作者簡介]陳曉霞(1982- ),女,廣東廣州人,碩士,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廣州 510000)
一、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研究現狀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現有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研究成果包括:肖萍《從彌賽亞看亨德爾清唱劇的創作及演唱》(2008)、劉志強《基督宗教音樂是歐美音樂發展的基礎》等為數不多的幾篇論文,或有相關探索關于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演唱技巧的論文數篇,但卻未從高師的角度切入。筆者認為,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本科聲樂教學中缺乏一套進度合理、科學系統而量化有序的西方宗教聲樂作品曲目。在大部分的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中,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采用率仍然較低。教師通常是采用極小部分較流行的曲目來進行教學,如《天神賜糧》、《圣母頌》、《阿利路亞》、《你們歡呼雀躍吧》等,圣樂獨唱曲目的滲透相對貧瘠。筆者希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西方宗教聲樂作品教學的一些經驗,進而改變當前高師院校聲樂教學中西方宗教聲樂作品曲目不完整和不系統的現狀。
二、西方宗教聲樂的發展與分析
1西方宗教聲樂的發展
從古至今,音樂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甚至于貫穿于我們的一生。探究音樂的起源,無論是藝術歌曲、流行歌曲、音樂劇、歌劇、器樂等等,其最初都是從人聲發源而來,這一點從中國不同地域音樂文化與歌唱形式就能夠看出。而隨著時代發展與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人們在接觸自己民族音樂形式的基礎上也開始接觸到了西方的聲樂演唱,其同時也給中國聲樂藝術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借鑒意義。在西方聲樂中,宗教音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是我們接觸較少的形式。而在西方社會中,西方大眾對于宗教音樂的重視程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會在周末的時候到教堂做彌撒,在送別死者的時候會演唱安魂曲,此次各個節日教堂也會安排禮拜與不同的音樂敬拜神祇。其中基督教的音樂可以說是西方聲樂藝術形式的起源,其也是與音樂聯系最為緊密的宗教形式。無論是其廣泛的普及程度,還是其對于宗教音樂培養的重視程度,都極具影響力,甚至說一些世界知名的音樂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基督教音樂特征的影響,也正因如此,其被稱作“西方音樂是以督教文明為基質發展起來的音樂藝術”
2.西方宗教聲樂中對技術的要求
對于任何聲樂演唱而言,最自然、最直接的演唱才是聲樂的最高境界。在音樂家們看來,聲樂的演唱不僅僅需要精湛的技術,其只是對于演唱產生最佳效果的輔助手段,更多的是需要通過技術的手段實現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西方宗教聲樂演唱技術發展之處,教堂在培養聲樂人才時就特別注重其音樂訓練,需要經歷長期緩慢的聲樂指導。在聲樂演唱訓練中,其強調歌唱呼吸的均勻與飽滿,以及連音的平穩與流暢,更加注重歌唱的靈活,進而使得圣歌的演唱更加活躍流暢,不失優雅的同時彰顯莊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單調的圣詠不免枯燥乏味,聲樂演唱者又在發展中逐漸加入了多樣的變化豐富表現力,進而使得音樂更加自由與色彩。
3.西方宗教聲樂中宗教信仰的體現
提及西方宗教聲樂的發展歷程,不得不說的是其發展中所形成的宗教文化。音樂之所以能夠震撼人心,關鍵就在于其契合了人們心靈中對于美的需求,宗教聲樂中將虔誠的信仰與優美的音樂相結合,本就符合了人們對于高尚心靈美的追求,且希望通過其凈化心靈以精神的慰藉,而這也正符合了音樂藝術的美學思想,強調內心真實情感審美的自然與純凈。在西方宗教音樂作品中,其多將宗教觀念、情感等形式與內容與音樂相結合,歌頌人性崇高的同時,更宣揚了人道主義的精神,以及對人們所追求的生活美與價值美,且最終引領了整個歐洲聲樂文化的審美趨勢。因此,西方宗教音樂中蘊含的審美價值與審美心理極具借鑒與學習的意義。
三、西方宗教聲樂對于高師聲樂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西方宗教聲樂中的絕大多數作品齊旋律的線條非常優美,體裁、節奏、曲式、演唱技術的運用更是多種多樣。由此不難看出,西方宗教音樂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非常科學與系統的培養與教學體系。那么,通過對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學習與借鑒,在高師聲樂教學中就能夠以此為基礎對演唱者的技術、音色、氣息、審美等多個方面進行訓練。不僅對于自身的能力是極大的提升,同樣也為其樹立了科學、正確的理論觀念與基礎,為其未來從事教學工作樹立了一個科學、正確的模版。此外,作為經典的聲樂作品,其對于音準、音高、節奏、旋律、發音、咬文、吐字及語感等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好的強化作用。同時,通過學習與揣摩其中的思緒與情感還可以提升學習者、演唱者自身的文化層次,對于自身文化修養、音樂思維的培養更是極有裨益,真正實現全面發展。
1從風格的角度看待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價值
最初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創作多以復調的形式,而后逐漸轉變為主調音樂,這樣創作的好處是主調音樂的形象比較鮮明,融匯感情豐富明確,聽者易于身臨其境,而隨著和聲的推進,豐富的織體與協調的旋律更能夠起到輔助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如清唱劇《彌賽亞》的片段:
從這一片段當中,不難看出其對于旋律線條的掌控,使其與演唱結合,不僅易于演唱更是加入了花腔的技巧,而這正是其對于音樂風格的把握,輕巧、靈性的演唱加以優美流暢的旋律,使得這一樂段的演唱表現力得以提升。
2從風格技術的角度看待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價值
通過簡單地對樂段與唱段風格定位上的分析,看到其創作經典的同時,隨著聲樂藝術的發展,其演唱技術的難度也在逐漸加大,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全面的技術要求,如裝飾音、華彩技術、對于氣息的支持與運用、聲音的連貫性等等,這些都在客觀上有效地促進了聲樂在技術上的豐富和完善。因此,通過對這些聲樂作品研習,能夠試圖將其中的技術融入學習者、演唱者自身的演唱之中,這都對于高師聲樂教學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價值與教學意義。
3從審美品格的角度看待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價值
雖然對于我們而言,對于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接觸較少,而從國外了解的情況來看,其大眾的生活與宗教音樂息息相關,其通過宗教作品抒發與向往心靈的美好,這也是聲樂藝術的核心價值觀所在。因為西方宗教聲樂對于演唱者音色的塑造、氣息的運用及演唱等相關技術的訓練都有著極為科學系統的體系,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借鑒與學習的。雖然,高師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培養歌唱家,是培養合格的聲樂類教育人員。但無論是任何一種職能,其核心的目的都是以聲樂對于審美的標準與要求來塑造演唱者美的審美品格。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在高師聲樂教學中引入與重視西方宗教音樂的教學是培養師生審美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4高師目前聲樂教學的現狀
對于高師聲樂教學而言,其面臨的最大的現狀問題就是其對教學的定位有些模糊與偏差。專業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是追求聲樂專業人才的培養,走得是“高精尖”人才培養模式。而高師聲樂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培養聲樂教育人才,講究的扎實的基礎、全面的知識儲備、科學正確的教學引導,其更注重的教學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并非是個人聲樂演唱能力的不斷提升。當然,筆者所說的目的并不是說高師就不能夠專注聲樂演唱技術的培養,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師范類音樂院校應當注重引導聲樂學習者、演唱者對于聲樂學習的興趣,同時更要秉承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引入更豐富、更經典的聲樂教學內容,從整體性的角度來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而西方宗教聲樂作品在高師聲樂教學課程與內容上的引入,恰如其分地使得學習者、延長攝聲樂水平的發展得到正確的引導。
結 語
綜上所述,通過筆者對于西方宗教聲樂的一些分析,結合高師目前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引入能夠很好地引導高師聲樂教學的發展,同時也為學習者、演唱者放眼更寬廣的世界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雖然在高師教育教學內容中加入西方宗教聲樂作品的教學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筆者相信,在與時俱進思想的指導下,在學校老師的帶領與學習者、演唱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師聲樂專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且能夠為聲樂教學事業培養出更多、更優秀、更全面的聲樂人才。
[參 考 文 獻]
[1]高士杰.基督教與西方音樂文化問題的若干思考[J].中國音樂學,1994(02).
[2]呂 楊.西方宗教聲樂體裁及演唱風格的演進[D].陜西師范大學,1996.
[3](美)保羅·亨利·朗(PaulHenyLang),顧連理譯.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4]陳小魯.基督宗教音樂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5]周愛保.宗教聲樂教育的理論和實驗[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