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師生數量不對等而產生的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模式已經存在多年,其弊端也日益顯現。本文著重討論如何改革聲樂小組課,盡可能地發揮其長處,讓其適應當前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聲樂小組課;改革;就業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4-0027-02
在目前的師范高校聲樂教學中,普遍采用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模式,其從學校的角度來說,節省教學成本,但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講,并不是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在目前幾大傳統音樂學院如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專業院校的聲樂課,依舊采取一對一的模式。在地方師范院校不斷擴招的情況下,必然會采取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模式。本人從事聲樂教學多年,深感聲樂小組課的弊端,所以經常思索如何解決聲樂小組課教學質量下降的難題。本文將就當前聲樂小組課的教學現狀和一些改革的建議進行闡述。
一 、當前聲樂小組課教學的現狀
首先,上課時間難以保證。目前聲樂小組課大多采取一對二或一對三的模式。基本形式為學生一起練聲十五分鐘,剩下的半個小時再分配給每個學生,或者每個學生上十五分鐘。這兩種時間分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種形式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但大家練聲,很難同時兼顧每個人的聲音,不能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第二種針對性強,但是學生練習的時間太短。本著教書育人的根本方針,我們一線教師有責任和義務針對這一現狀作出努力進行改革。
其次,針對當前就業市場的變化,應變能力不強。就業是近年來高校培養方案不變的話題。從社會層面講,就業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從學生個體講,就業是學生個體獨立發展的第一步;從學校層面講,學生就業情況直接關系到學校以后的招生和發展。目前地方性師范院校音樂類畢業生,畢業去向相比之前去公立學校,目前更多學生去私立學校民辦藝校或培訓機構,自主創業的也不在少數。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應該及時調整。
再次 ,在相對短的上課時間里,如過我們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運用現代媒體和技術手段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最后一點是師范院校容易忽略掉的,就是學生的舞臺實踐,學生經常認為自己是師范生不需要經常上臺演出,正是這種錯誤的思想讓他們放棄在舞臺上鍛煉的機會。
二、針對聲樂小組課教學現狀的幾項改革措施
聲樂小組課教學改革的理念改革理念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目標,結合就業為導向。辦學質量是學校培養學生的質量是學校的生存之本,就業率是辦學質量衡量指標。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和用人單位需求的改變,完善改革當前的聲樂小組課教學,調整聲樂小組課的培養方案。
1.針對學前教育方向增加相應課程
聲樂小組課培養計劃應該具有相應的敏感度,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而快速做出相應的調整,近幾年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崗位已經飽和,而學前教育的崗位相應增加。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越來越關注幼兒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的培養非常重視,培養方式方法也更新得很快,幼兒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對學前教育的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聲樂小組課培養方案應當增加新的培養內容,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學前聲樂教育和中小學聲樂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學齡前兒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在對學前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中,讓學生建立建立正確的審美情趣和聲音概念非常重要。聲音的基礎訓練在初期階段很重要,建立科學的發聲方法,避免擠卡聲音,防止聲音過分明亮,讓聲音通上氣息。在掌握發聲技巧后,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就變得很重要。
2.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
目前師范院校的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其優點為師生間有更好地接觸和互動,但是聲樂的特殊性在于,學生經常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師的意圖。在電子技術發展浪潮的沖擊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任務是大趨勢。現代教學領域中微格教學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微格教學手段恰恰有效地補充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傳統教學帶來的問題都是有益的補充。
首先微格教學平臺可以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原因在于教學效果的第一體現原則就是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領悟老師的意圖并且完成,而這一原則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十分困難,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學生在演唱時不能準確地聽到自己的聲音,不能判斷聲音的明暗厚薄及位置的前后,這時單單靠老師去引導會花大量的時間,有個客觀的“耳朵”可以幫助學生,就是微格教學平臺,它可以運用先進的電子數字技術把學生的聲音采集到微格平臺上,通過圖像和聲音還原技術把學生真實的聲音給呈現出來。這種客觀的耳朵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去了解自己真實的聲音,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時間的浪費,在準確了解自己的同時,有利于抓住問題,解決問題。
3.加強表演專業的舞臺實踐
當前在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有一種非常可笑的思潮,認為理論比技能重要,或許個別理論課老師把自己的專業方向強加給學生,這種思潮愈演愈烈,將嚴重地影響音樂專業的健康發展。音樂專業的學生,無論走向什么工作崗位,或許是教師崗位或演出團體,都應該具有表演的才能,音樂的本質最后應落在舞臺實踐上而不是紙上。所以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如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舞臺實踐機會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情況并不客觀。學校課程設置里能給學生表演的機會并不多。這種情況會讓學生缺少最起碼的舞臺表演經驗和臨場的心理鍛煉。上臺怯場,表演放不開,技術發揮不出來,都會讓學生對舞臺產生畏懼感,會對學生以后的音樂道路發展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學生在上小組課時,可以設置一個月一次的表演課,把幾個小組的學生聚在一起上課,以舞臺表演實踐為主。在人不多的范圍內,盡量模擬營造真實的舞臺表演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并成為實用性人才。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當前并不樂觀的就業形勢,聲樂小組課的教學面臨新的挑戰。高校的教學質量與培養模式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所有的探索與付出都會有各種質疑與挑戰,只要在聲樂教學改革的路上我們以學生為本,勇敢地進行改革嘗試,將會在聲樂的教學改革中走出一條新路。
[參 考 文 獻]
[1]朱則平, 廖應文. 音樂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C] .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73.
[2]張婉. 高師聲樂教學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0.
[3]白單.如何在課堂上開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J] . 今日科苑, 2006(11).
[4]俞子正,田小寶,張小鐘. 聲樂教學論[M] . 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170.
(責任編輯: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