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靈寶道情皮影藝術以獨特的地方文化魅力、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深遠的歷史傳承,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靈寶道情皮影傳承至現代,卻出現了關乎存亡的危機。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總結癥結所在,提出一系列的保護措施,提高靈寶道情皮影的藝術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使靈寶道情皮影藝術能夠更好的傳承發展下去。
[關鍵詞]靈寶道情;皮影藝術;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4-0050-02
道情皮影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傳統樂器包括玉簫、月琴、手板等,在后來的傳承發展中又出現了曲笛、二胡等新樂器種類。靈寶道情皮影的合唱是區別于其他地方皮影戲的特征之一,在一句戲詞或一段戲詞后有眾人齊聲合唱,增強戲劇藝術表演效果,是道情皮影的主要特征之一。
一、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發展簡介
一塊白布做銀幕,一片紙人做演員,配上藝人的演唱,便是皮影的魅力表現。靈寶道情皮影在明朝便已經形成,是當時的達官貴人的一種娛樂節目,后流傳至民間,并延續至今,靈寶道情皮影的主要特征有:道教思想、群眾性、包容性等。
1.道教思想
函谷關位于靈寶市內,是我國古代的重要雄關要塞,同時也是道教的發源地,相傳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在函谷關創作了道家瑰寶《道德經》,道家思想由此流傳開來,靈寶也成了道家的圣地,道家思想對當地人民影響頗深,因此,在皮影戲中也大多是關于道家的故事,甚至是老子的生平故事。
2. 群眾性
皮影戲本來是古代達官貴人的娛樂欣賞節目,流傳至民間后,被發揚光大,成為我國古代農民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道情皮影戲的主要演藝人員是農民,觀眾也大多是農民,在古代,由六七個農民牽著毛驢,拉著道具,走街串巷,到一處表演地,大家分工操作,用皮影給大家帶來歡樂和喜悅,成為人們的一種欣賞藝術,具有很強的群眾性。
3.包容性
靈寶道情皮影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河南本地的戲劇內容,豐富了皮影戲的戲詞和唱段;在表演樂器方面,由傳統的玉簫、月琴等樂器,擴展到二胡、曲笛、三弦等,樂器的豐富發展了更多的唱腔;在演唱方式中,引入了“說唱”的表達形式,更好地展示了皮影的藝術魅力。道情皮影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民族的融合和發展趨勢。
二、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現狀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河南靈寶市也積極響應領導號召,在靈寶市函谷關等地開發旅游景點,并在景點內設置了皮影戲館,將這一傳統藝術展現在人們眼前,讓更多的人有了解道情皮影的機會。雖然當地政府部門做了很多積極措施,但這一傳統藝術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傳承考驗,尤其在現代影視和音像的沖擊下,人們的欣賞觀念在逐漸發生改變,靈寶道情皮影的發展和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1.“環境”變遷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道情皮影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農耕社會環境發生大的變化,人們對生活中的藝術欣賞產生了新的觀點,尤其是新世紀的年輕人,他們追捧的是“現代大片”,對傳統皮影藝術不太關注,靈寶道情皮影失去了發展的“溫床”環境。
2.流失嚴重
靈寶道情皮影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在“文革”時期被插上了“四舊”標簽,因此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同時皮影藝人也遭到迫害,很多古舊皮影唱本在“文革”期間被焚燒。皮影作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領導已經對復興皮影藝術做出努力,但在資金和人員方面仍有較大欠缺,效果并不明顯。
3.缺乏市場
在現代影視業的沖擊下,新世紀的年輕人群更多的喜歡電影和電視節目,對傳統的藝術表演缺乏興趣,導致皮影的市場逐年減小,表演藝術的經濟收入也逐漸減少,惡性循環,道情皮影的發展市場令人堪憂。
4.傳承危機
道情皮影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的是唱腔和樂器演奏,這種藝術的傳承一般是一名師父帶一名徒弟的傳授模式,徒弟從小跟師父學習唱腔和樂器演奏,需要師父常年累月地指導傳授,才能達到表演藝術的水平。然而現代年輕人對皮影藝術不感興趣,喜歡學習皮影表演的更是少之又少,皮影藝術界面臨著無人可傳的凄慘境界。
三、傳承現狀的成因
道情皮影又是一種傳統藝術文化,不完全是商業文化,因此在現代復雜環境中,需要綜合分析造成目前傳承現狀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一傳統藝術的傳承性問題,才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外部發展條件。
1.政府態度
雖然有一些領導針對道情皮影的傳承發展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并沒有取得明顯效果,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政府態度占有重要作用,很多政府領導希望的是見效快、收益好的旅游項目,而皮影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本身并不具備創造巨額利益的潛質,只是將其作為旅游業中的一個陪襯點。
2.資金匱乏
首先,道情皮影的基礎設施的修復需要資金,沒有足夠的資金,造成很多皮影道具損失毀壞。據調查,靈寶道情皮影戲的道具損失有83%是因為修復不及時造成的;其次,皮影表演藝人因沒有收入保障,很多人轉職做其他工作,造成傳播者減少。據了解,近些年因老一輩皮影藝人年事已高,沒有固定收入,迫于生活壓力,將流傳下來的皮影道具當作古董賣給海外商人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是造成靈寶道情皮影道具流失嚴重的原因之一。
3.傳承途徑中斷
由于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對傳統藝術文化缺乏興趣,造成靈寶道情皮影后繼乏人,而隨著老一輩皮影藝人的相繼逝世,造成傳統藝術自然遺失嚴重。很多年輕人對道情皮影不做深入了解,因此也無法明白道情皮影的內涵和魅力所在,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道情皮影,接受道情皮影的藝術魅力,自愿做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歷史傳承者,將這一傳統藝術傳承下去。
四、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遺產保護與傳承
近些年,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力度加大,全國各地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逐年增加,同時各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大力開展。靈寶道情皮影作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靈寶市對保護傳統藝術文化做出了積極回應,筆者對如何保護并傳承靈寶道情皮影藝術做了以下概括:
1.更新思想觀念,改變政府態度
政府應該端正對皮影藝術的審視角度,皮影藝術的重心應在文化藝術方面,而不是經濟效益方面,不能以產生效益的多少作為保護工作的開展力度的衡量標準。正確看待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意義,樹立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加強保護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責任感,在建設特色城市的同時,發展特色城市文化,將其作為城市魅力的一部分。政府將傳統文化藝術作為本市的象征之一,在本市內做普及工作,在保護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尋求皮影藝術的新發展。
2.加強組織培訓,建立培養基金
靈寶道情皮影面臨著失傳的嚴重威脅,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單靠皮影藝術的自然發展是遠遠不夠,人為因素的組織引導是必要的。由政府牽頭,設立專項基金,引導靈寶道情皮影藝人成立協會等民間組織,向傳承藝人提供較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可以將精力用于發展創作新皮影戲工作上,增加皮影戲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皮影戲。成立培訓機構,使興趣愛好者能夠接受正規系統的皮影藝術教育,成為該項傳統藝術的傳播、傳承者。目前靈寶市已成立靈寶道情皮影藝術家協會,并擁有430余名會員,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開辦了皮影藝術講座,將皮影引入校園,是保護并傳承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重要一步。
3.強化市場競爭、創建知名品牌
在新世紀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任何一種藝術文化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組織皮影協會在各地巡回演出,將皮影藝術傳播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宣傳靈寶道情皮影的藝術魅力,同時要有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不斷吸取其他藝術形式的優精華為己用,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增加市場影響力,創建品牌效應。在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也要注意研究非物質文化產品的銷售市場及銷售渠道,使皮影藝術的產品盡快地進入銷售市場,提高靈寶道情皮影藝術的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保護發展靈寶道情皮影藝術工作的開展進度。
五、傳承發展靈寶道情皮影的意義
作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靈寶道情皮影,保護并發展靈寶道情皮影具有重要歷史價值:一是民間文學價值。靈寶道情皮影屬于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皮影戲的取材大多也是取之于民間故事和生活瑣事,如著名劇目《小貨郎翻箱》和《小二姐做夢》等均是描述古代人民生活場景的,因此保護道情皮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我國民間文學。二是道家音樂價值。靈寶市作為我國道家的發源地,道情皮影中的很多表演樂曲借鑒了道家音樂中的精髓,無論是樂器使用,還是音樂調式均有道家音樂的體現,因此保護傳承靈寶道情皮影對研究道家音樂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三是民族民俗價值。古代靈寶因地理環境的原因,交通閉塞,與外界交流較少,在有限區域內形成了封閉空間,在民俗民風上也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這些在皮影戲內容和戲詞中都有很多體現,皮影中承載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們的生活愿望。四是美術繪畫價值。道情皮影戲的重要道具是用竹簽操控的剪紙,剪紙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和審美觀的綜合體現,在皮影剪紙的歷史發展中,體現了不同時期人們對美的描述和定義,同時細膩的雕刻刀法與粗狂的畫風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應,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結論
改革開發后,我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重視力度逐年加大,但在現代影視與影像娛樂的潮流中,皮影的生存空間極為有限,甚至已經到了面臨中斷傳承的地步。國家在2006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就包括皮影這一民間藝術,可見國家對其重視力度,重新展示靈寶道情皮影的魅力,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是保護皮影傳承的重要措施。
[參 考 文 獻]
[1]肖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結構特征、空間分布[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5(03).
[2]孫立群.淺論道情皮影戲的宗教儀式功能[J].戲劇之家,2015(11).
[3]李姍姍.靈寶道情研究[D].河南大學,2007.
[4]單純剛.靈寶道情皮影戲:遺落人間的夢幻童話[J].農村·農業·農民,2013(01).
[5]李姍姍.靈寶道情與道教文化[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