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指揮是離合唱表演者最近的操作者,他無論在排練還是演出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指揮方法的表現應該是指揮者手上的操作技術,所有的技術都源于操作者對“點”的把握,這個“點”是圍繞“發音點”而言的。發音點不可與預備拍混為一談,確切地說,發音的拍點應該是在預備拍之后的。本文主要闡述預備拍、發音拍及連貫揮拍時對“點”的把握及運用,教會指揮者如何運用生活當中最自然最放松的狀態去操作預備拍、發音拍及連貫揮拍中的“點”。因為合唱指揮者在更多程度上是操作者,而非表演者,所以在揮拍動作的操作上一定要做到自然、簡單、明了。
[關鍵詞]合唱指揮;預備拍;發音拍;連貫揮拍;點的操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4-0066-03
一個完整的指揮動作(這里指從呼吸到發出聲音的第一拍的完整動作)是由預備拍和發音拍構成的。要想操作好這兩點的動作要領,就必須先要理解預備拍與發音拍的含義和操作的方法。
一、預備拍的含義和操作方法
(一)預備拍的含義
預備拍是指歌唱發音之前起著預示作用的擊拍。預備拍與歌唱發音后的力度、速度、表情是一致的,所以,預備拍不僅僅有提示合唱隊員(“注意,馬上開始演唱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合唱中的起拍、收拍、聲部的進入、分句、力度、速度、表情等等,都離不開預備拍的“預示”。 其實“預示”是貫穿于整首演唱作品中的。因此也有專家認為:不了解預備拍就不了解指揮;不掌握預備拍就無法掌握合唱指揮藝術。 陳國權老師在《陳國權教合唱指揮》一書中引用道:“指揮是預備的藝術”。“指揮職責的崗位在預備拍”。“預備”即在發音之前將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唱法等向合唱隊發出的預示。
(二)如何操作預備拍
預備拍手的擺放位置:在哪里呼吸就把手放在哪里。只要掌握了這一點,指揮者就不會在預備拍的準備上出現錯誤。“預備拍”運用中的要點是:必須注意提前量,提前一拍或是半拍,指揮者要做到心中有數。一般說來,無論是強拍發音的歌曲或是弱拍發音的歌曲,都采用“提前一拍”做預備拍比較合適。下面我舉幾首不同拍子的作品,來詮釋預備拍的操作方法。
1.二拍子強拍起的預備動作,比如《黃水謠》的a段,預備拍準備手位要放在起音的前一拍,在這首作品中是放在弱拍位置上,內心準備好力度、速度、情緒,使合唱隊統一吸氣進入發音拍。
2.二拍子弱拍起的預備動作,比如大家熟悉的《在太行山上》、《鱒魚》,前一首是第二拍發音,后一首是弱拍的弱位置發音。這兩首作品的預備拍在操作上就有所區別了:《在太行山上》預備拍準備手位要放在起音的前一拍,在這首作品中是放在強拍位置上,內心準備好力度、速度、情緒,使合唱隊統一吸氣進入發音拍;而像《鱒魚》這類弱位置發音的作品,則大多采用無預備拍的后半拍起拍(把手放在準備的位置上,直接起手用一個小小的推或點的動作來引導合唱隊在后半拍發音的預備動作)。
3.按照二拍子作品預備拍操作的方法去操作三拍子的作品,如果是第一拍發音的作品,那預備拍手位就放在第二拍與第三拍的連接處做準備,第三拍呼吸,比如《雪絨花》、《大海啊故鄉》;如果是第二拍發音的作品,那預備拍手位就放在第一拍的位置,比如《牧羊少女》,第一拍呼吸;如果是第三拍發音的作品,則把預備拍手位放在第一拍和第二拍的連接處,第二拍呼吸,比如《搖籃曲》(勃拉姆斯)、《波西米亞人之舞》。
4.依此類推,大家可以練一下四拍子作品的預備拍,第一拍起音的作品,預備拍在第四拍,比如:女聲合唱《葡萄園夜曲》;第二拍起音的作品,預備拍在第一拍,比如,混聲合唱《半個月亮爬上來》,每小節4拍,第一拍呼吸,第二拍開始唱“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爬上來”;第三拍起音的作品,預備拍在第二拍,比如:威爾第的《鐵砧合唱》;第四拍起音的作品,預備拍在第三拍,比如《長江之歌》。
如果遇到速度比較快的作品時,作品無論從第幾拍起音,指揮者都可以從第一拍開始打起,但是要注意打拍子的時候動作要打小一點的虛拍即可,作用是由于作品速度快,能提前給合唱隊員一個速度的提示。提前打拍子的動作一定要和預備拍的動作區分開,否則會畫蛇添足,合唱隊員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呼吸。
打預備拍是提示合唱隊更加準確地唱準發音拍,所以,無論排演的作品需要從哪個位置操作預備拍,切記都要做到簡潔明了,與發音拍的速度保持一致。
二、發音拍的含義和操作方法
(一)發音拍的含義
合唱作品演唱的開始和各聲部在演唱過程當中的進入都可以叫發音拍,發音拍也可以叫做起拍。大家在練習的時候可以用作品的開始處進行練習。發音拍有兩種,一種是在拍點上發音的,另外一種是在后半拍發音的。
(二)如何操作發音拍
如果“\/”代表一拍的話,大家認為合唱隊員所唱的每一個拍點上的字應該在哪個點發音呢?是在“\”的開始處,還是在“\”的下面呢?這個問題是指揮者需要思考的。因為一拍的開始在樂理意義上應該是在“\”的開始,但是在經過排練的實訓經驗總結發現,在實際操作時發音的點應該是在“\”的下面,這樣會使聲音更結實,狀態更穩定。所以,在演唱時的實際發音點是在“\”下面的。確定這一個發音點的位置后就要做到如何保持這個點的存在,或者說是如何把每一拍的這個點連續打好。掌握好方法后再進行練習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紹兩種關于發音點的練習方法:
1.發音點在跳音練習中的操作方法(Staccto)
發音點,從練習的角度來講,也可以叫做“原地跳練習”或“無準備跳音練習”。練習時小臂自然抬起至腰線處(實際練習時要抬起至腰線靠上一些),全身所有部位都要保持放松狀態,但要做到沉肩垂肘、松而不懈。手心處假設一條水平線,發音點的動作就在這條假設的水平線下與上快速進行,具體辦法有:
(1)運動找點(目的是找到最自然最放松的感覺)
前后自然擺動手臂,擺動數次調整到最放松的狀態,利用向前擺動的慣性將手與臂擺至腰線上面時在停頓的瞬間快速做一個擊點的動作。此辦法反復練習便可以找到放松擊發音點的狀態。
(2)原地找點(要求延續運動找點的放松狀態)
把手臂放松地固定在腰線以上,在沒有準備動作和沒有慣性的情況下擊點,方法是:先在腰線處假設一條水平線,水平線的下與上便是“點”的活動區,找到假設水平線下面的點后迅速向上反彈然后回原位。(步驟: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迅速找點、迅速反彈、迅速回原位,要求這三個“迅速”要一個動作完成)。建議可以把原地找點的練習放在一些簡單、輕快的作品中進行體驗,比如:《阿拉木汗》、《小天鵝》、《歌聲與微笑》、《掀起你的蓋頭來》、《趕圩歸來阿里里》等輕松有跳躍感的合唱作品。反復練習原地跳音會為以后的指揮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強而有彈性的點(Marcato)(延續運動找點的放松狀態)
在原地跳音練習的基礎上,還是以假設水平線為運動平衡線,在沒有準備動作但有慣性的情況下擊點。為什么說強而有彈性的點是有慣性的呢?因為,強而有彈性的點在練習時是有爆發力的,強而有彈性的樂句在水平線的下與上運動時的彈性比原地跳音練習時的幅度要大、要尖銳。它適合表現一些鏗鏘有力的、進行曲風格的作品,比如:《義勇軍進行曲》、《共產兒童團歌》、《國際歌》、《希伯萊奴隸合唱:在幼發拉底河岸》等作品。
三、連貫揮拍時點的運用
連貫揮拍動作與中的點與跳音頓音練習中的點在操作上的相同點:發音點相同,發音的點都在“\”的下面;揮拍的路線和方向相同,都是強拍向外打,弱拍向內打。不同點在于:點的長度不同,跳音練習和頓音練習中的點速度快、突出、尖銳、短促,爆發時具有突然性,而連貫揮拍時的點在線中,爆發時的突然性不強。根據不同的作品風格來體會揮拍線中點的操作位置。
以常見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為例。揮動拍時,手是運動的,在原來的點的基礎上隨著圖示的方向運動便產生了線。
1.直線型拍子中點的操作
直線型的拍子在連續揮拍的時候,點的爆發力小于原地跳音練習和強而有彈性的頓音練習,但在指揮動作中是能看到的,因為直線型的連貫揮拍適用于莊嚴的有力的作品,比如:《滿江紅》、《在太行山上》、《憶秦娥·婁山關》等。在指揮過程中不僅要有“線”而且要線中帶點。當然,這里的“點”仍然要遵循“\”下方發音的原則。
2.曲線型拍子中點的操作
曲線型的拍子在連續揮拍的時候,點的爆發力要小于直線型的拍子。因為這種風格的作品大部分是柔美、委婉、抒情的,這類作品更加注重橫向線條的動作,比如:女聲合唱《紅莓花兒開》;混聲合唱《大海啊,故鄉》、《搖籃曲》、《大漠之夜》、《陽關三疊》、《共和國之戀》、《故鄉的親人》、《茉莉花》等。在指揮的過程中要做到旋律線條優美,點在線中。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曲線型二拍子的點的爆發力不強,但是并不代表這類作品在指揮中沒有點的存在,只要遵循“\”下方發音的原則,就一定能感受到點的存在,這個點就是合唱隊實際發音的地方。
總之,“點”是基礎,掌握了“點”的運用再把“點”的操作精髓放在圖示中“線”的練習中,點中有線、線中有點,就不會覺得在揮拍的時候蒼白,沒有說服力。預備拍與發音拍點是一切指揮技術的基礎。把預備拍練習好,并把預備拍的實踐放在不同風格的合唱作品中,可以使指揮者具有更加準確地提示和引導能力;把發音拍點練習好,并把發音拍點的實踐放在不同風格的合唱作品中可增強指揮者的準確性和指導性;把連貫揮拍動作中的點練習好,并把連貫揮拍的實踐放在不同風格的合唱作品中,可以增強指揮者對音樂詮釋的能力,使呈現出的作品更有表現力。
了解預備拍與發音拍的含義,掌握預備拍、發音拍、連貫揮拍中“點”的操作方法并進行認真反復地練習,會為大家今后的指揮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要追求華麗的指揮動作或是把指揮的技術過于表演化,踏踏實實做好眼下的“省”與“準”的技能,再去追求合適的“美”。一切指揮技能都要在放松的狀態下完成,“松而不懈”的指揮狀態只有不斷地、正確規范地練習才能體會到。
[參 考 文 獻]
[1]閻寶林.合唱指揮[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
[2]陳國權.陳國權教合唱指揮[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3]蓬勃.指揮[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4]雷英.論合唱指揮中預備拍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5.
[5]桑葉松.論揮拍技巧——學習“齋藤秀雄指揮法”心得[J].人民音樂,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