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雙方信任機制的建立是聲樂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根本保證,聲樂的學習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們放松,還能培養學生們的個人素質。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學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成效,師生間的信任出現了危機,教學現狀不是很理想,嚴重降低了教學效率,影響了教學效果。本文深入研究了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并從教師隊伍建設、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以期重構當代大學聲樂教學中的信任機制,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校;聲樂教學;信任機制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1-0022-02
一、高校聲樂教學雙方的信任機制現狀
中國大學聲樂教學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是,由于各方因素的影響與制約,聲樂課程教學雙方的信任平衡在迅猛發展的經濟大潮沖擊下被逐漸打破,聲樂教學的質量也一落千丈。我國現行的大學聲樂教學模式一直是延續傳統的小課模式進行。雖然音教專業聲樂課由于近些年的擴招使授課人數從一對一逐步演變為一對二甚至一對四,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小課教學性質。信任是聲樂課小課教學形式的生命線。但是,和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著的信任危機和道德危機一樣,大學師生雙方的相互信任程度也受到了空前挑戰。個別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低下,教學態度不認真,對學生的學業及前途漠不關心。一些學生精神萎靡、學業倦怠、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切引發了教學雙方信任危機的加深。
雖然有人會強調教師群體無力也不可能超然于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之外,但是,不可辯駁的是,處于強勢地位的教學管理層與教師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應該是教學雙方信任缺失的主因。這一現象與擴招以及經濟大潮的沖擊都有關系,是多方面綜合影響的結果。
二、高校聲樂教學雙方出現信任危機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亟須更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僅有金錢象征的大量財富還有人們觀念的腐化。在經濟大潮中,一些人的教育信念迷失,打著教書育人的幌子,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課余及休息時間帶小課掙高昂的課時費上面,上課只是耗時間,甚至連時間都耗不夠,至于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發展完全不放在心上,教學研究更無從談起。還有很多老師覺得自己跟學生有代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形式輕溝通。另外,學生層面的問題也不可小覷。新的學習無用論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在面對就業壓力和枯燥的學習時,學生對學習聲樂之類的技能課產生了厭倦和懷疑。
(二)師資隊伍有待完善
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高校聲樂師資隊伍建設規模擴大,模式逐漸走向正軌。較之剛開設聲樂課時那種聲樂教師缺乏,整體質量不高的情況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師資隊伍方面的問題。從數量上看,高校畢業的大量聲樂方面的高材生選擇進入學校任教,現有的聲樂師資可能面臨著過剩的可能。從質量上看,雖然學歷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專業技能和教課能力可以勝任教學的年輕聲樂教師卻是比例偏低。從個人素質上看,近年來很多高校聲樂老師的個人道德、品行過差,一切“向錢”看,太過功利主義。
(3)溝通技巧不夠
正常來說,高校的聲樂課都是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教學模式,可是隨著擴招帶來的生源的突增,聲樂課逐漸發展為一對三甚至一對四,雖然看似還是小班授課,可是教學中的溝通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一是,很多老師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心理上對學生存在不平等感,給人一種不可高攀的感覺,讓學生望而卻步。二是,老師由于種種原因,只做課堂交流,課下與學生互動極少。三是,除了利用語言教學生聲樂知識外,肢體、面部缺少豐富的互動,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
(四)制度不夠完善
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制度弊端,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歸納:一是,對老師的評價機制不合理。教師的評優及職稱評定主要是考量課題及論文級別與數量的多少,很少有具體考量授課質量的,即使多數院校在形式上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但是一旦具體落實到課堂,一切又都顯得形同虛設。二是,對聲樂課質量把關不夠嚴格。院系內部對于聲樂教學質量不容易給出一個具體的量化指標,多數僅是在帶課量上有所限定,個別院系甚至片面地將教師帶課數量作為評定教師業績的重要指標。
三、建立高校聲樂教學雙方信任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1)教育理念的更新
隨著中國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聲樂教師在教育理念上也必須做到同步與更新。一是,要通曉國家教育大政方針的發展趨勢,教師不斷學習,及時跟進。二是,教師要認識到教與學不是矛盾對立的,兩者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追求,教師和學生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為實現共同目標的一個合作單位。三是,教師要研究所帶學生的實際狀況,包括思想、學習背景、學習能力、個人愛好、家庭背景等,這些都是教學得以順利開展、教學效果得以體現的可靠保證。四是,面對當前的教學現實,教師要合理調整教學標準與進度,從關愛的角度出發,多理解學生,多一點耐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上多想一些辦法,多下一點功夫,這樣,是可以逐步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的。
(二)師資隊伍建設
聲樂教育對于教師隊伍的素質要求極高,當前亟須進行師資隊伍的重建和加強。一是,優化聲樂教師隊伍的年齡與職稱結構。盡量延遲一部分老教師的退休年齡,加快中年和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步伐。二是,設立完備的研修制度。加強聲樂教師的在職培訓,這種在職培訓要特別注重實效性,把離崗研修與在職提高合二為一。三是,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其次應具備扎實的學術素養,另外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四是,堅持教學與科研兩條腿走路的教學方針。
(三)溝通的技巧
教學雙方都需要彼此的信任,而面對不信任的鴻溝,教師必須首先跨出主動的一步,這時主動溝通的技巧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溝通技巧,一是,教師的態度是雙方溝通的前提,教師要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只有教師表現出善意和渴望溝通的動機才能開始有效溝通。二是,不僅僅是語言溝通的需要,還需要進行情感、氣氛和肢體語言的溝通。三是,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應該不局限于課堂,課外溝通往往也是十分有效的。課下增加對學生的了解和溝通,可以有效增進情感。
(4)制度的保障
要想達到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還需要制度保駕護航。一是,我們應該創新課程模式,不能想當然地無限制擴大授課人數,要把握一個合理的“度”。二是,對于教學雙方的教學監督要注重實效,使之真正收到監督的效能。三是,改進學生評價標準,如平時成績、主課教師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定的辦法,學期中學生演唱會成績的進入,還可以采取任課教師回避制度等。四是,要根據不同院系的實際教師數量和水平嚴格審定招生人數,不能盲目擴招。
[參 考 文 獻]
孫紅.職業倦怠[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 陳立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擴展畢業生的擇業空間[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8).
[3] 何旸.淺論普通大學的音樂教育[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4] 黃薇.淺論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素質與大學音樂公共課的改革[J].學術探索理論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