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蒙古族鋼琴作品在中國民族鋼琴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既有利于推動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也有利于蒙古族民族民間音樂的推廣。本文著力于研究高師鋼琴教學中蒙古族鋼琴作品的運用及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
蒙古族音樂;蒙古族鋼琴作品;民族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1-0024-02
]三、蒙古族鋼琴作品在高師音樂教學中應用應關注的問題
1.注意教學方法
蒙古族鋼琴作品主要是初中級作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程度進行選曲,選擇過程中可以配合西方傳統的手指技巧練習。例如教師在教初級學生學習連奏時可以選擇黎英海創作的《嘎達梅林》,這首曲子比較簡單,只有兩個樂句,但是歌唱性質比較強,很適合進行連奏練習,而且大多數學生對這個曲調比較熟悉,學生在練習時比較容易感興趣。教師在教授時要讓學生邊彈邊唱,讓學生用“彈”來模仿“唱”,讓學生體會用鋼琴代替人聲的感覺。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連奏的感覺,還要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魅力,了解蒙古族的傳統文化、民風民俗,這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表現蒙古族音樂作品。例如在學習桑桐《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時,教師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內蒙古民歌的起源、特點、演唱風格以及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然后再介紹這幾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演奏情緒等,這是彈好蒙古族鋼琴作品的基礎。
少數民族鋼琴作品不同于西方作品,也不同于中國傳統音樂作品,它有很強的民族性、地域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蒙古族旋律、節奏等方面的特點。中國民族音樂在節奏方面與西方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而少數民族音樂節奏方面又有自己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重點講述節奏,讓學生體會蒙古族音樂的節奏、速度特點。例如李世相創作的《盅碗舞》的主題就來源于蒙古族盅碗舞的旋律,它的演奏就要尊重盅碗舞的節奏特點和舞蹈特點,教師在講授這個曲子時就需要介紹盅碗舞的相關知識。另外,學生在彈奏蒙古族鋼琴作品時既要熟練運用西方手指技法,同時也要注意民族的一些傳統指法,如果一味用西方手指技法,那么在彈奏中就會比較困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悉心指導學生指法,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指法的特點。
2.鼓勵學生學習演奏新作品
近些年來,中國鋼琴作品層出不窮,蒙古族鋼琴作品也非常多,但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作品還是比較少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挖掘搜集優秀的中國現代鋼琴作品,并把這些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作品了解中國現代鋼琴作品發展的趨勢,并了解中國作品與外國作品的區別,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觀念,為中國鋼琴民族化打下堅實基礎。相信隨著中國創作技法的不斷進步,學生們會接觸更多的優秀中國曲目,當然也包括蒙古族風格的鋼琴曲目。
我們身處于一個音樂高度發展的社會,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既要堅持傳統教育,又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音樂發展趨勢。在教學實踐中既要堅持民族化,即努力推廣民族鋼琴作品,其中也包括少數民族的鋼琴作品;又要堅持國際化,即讓學生接觸其他國家的優秀鋼琴作品,并通過這些作品培養學生熱愛中國音樂文化、熱愛生活、努力拼搏的精神。只有這樣,高師學生的鋼琴學習才能達到“德才兼備”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賀希格圖.蒙古族風格鋼琴作品的創作隨感[J].音樂創作,2014(01).
[2] 雅茹.蒙古族風格鋼琴曲研究[J].藝術評論,2012(08).
[3]韓曼琳,姚愛蓮.孩子們的舞蹈[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