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革新,人們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化課和書本知識上,對于孩子今后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愈加重視,諸多家長紛紛利用孩子的課余時間為孩子安排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以豐富孩子的課余時間,提高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竹笛作為我國民族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民族樂器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其易攜帶的特點,深受許多家長和學生的喜愛。對竹笛教學的質量的高低也越來越被我們所關注。現如今青少年竹笛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影響著竹笛教育的進一步提高和青少年兒童竹笛學習的質量。本文便就當前青少年竹笛教育的現狀展開一個淺要的分析,并就今后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使得我國的竹笛教育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竹笛教育;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1-0088-0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國先進教育思想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開始關注孩子學習之外的課余時間,孩子的成長發展與原本的“一心求索”搞好文化課,變為了現在的全面發展。很多家長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學習一門技能,以使得孩子多樣化發展。在這些技能選擇中,較大一部分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樂器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藝術文化修養,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在這些家長中,很多人選擇了我國祖先創造的民族樂器——竹笛。竹笛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明清時期,都為民間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新中國成立后,竹笛開始走進獨奏的舞臺,其表現力和影響力加大,成為人們所廣泛喜愛并學習的樂器。但是由于我國竹笛專業教育開展時間短,經驗較少,所以對青少年的竹笛教育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何采取措施改進這些問題對于竹笛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LL]
一、竹笛教學現狀
(一)竹笛教材和曲目的選擇過于陳舊
現在的竹笛教材大多是選取較為權威的、有代表性的教材 ,如《笛子基礎教程》《少年兒童笛子教程》等,這些教材在選曲上有著極強的訓練目的,具有演奏技巧和傳承性,很適合專業的人員去演奏,適合人們去練習指法、技巧,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卻難以調動其積極性。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新的事物有著較好的接收能力,但是他們卻也難以對一件事物保持持久的耐性,尤其是對于傳統的曲目。在剛開始學的時候對于竹笛的技巧沒有掌握,演奏指法不嫻熟,感情把握不當,很難將傳統曲目中的韻味表現出來,久而久之便容易喪失信心,失去興趣,從而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的動力,甚至放棄學習。因此選材對孩子的竹笛教育起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實際上,現在我們所選擇的課本曲目較為傳統,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差較遠,學生接觸較少,缺乏激情。
(二)課堂示范單一
老師的課堂示范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像竹笛這種民間傳統樂器,對于初學者來說,對曲子的整體把握就是靠老師的教導和指引,靠著對老師的模仿,才能對它的內涵進行把握。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的教導多為大班制一對一教學,即多人共同上課,老師一對一指導,這期間其余同學做練習。這種情況有一個通病,那便是老師大多講解較為精簡,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對譜子和節奏做一下講解示范,而對于其中的難點或是滑音、顫音等無法做到很好地解答。并且在進行講解時也過于快速,學生沒有時間去很好地理解和思考,這便使得學生在進行練習時很難做到準、精、妙。
(三)進度安排不當
在竹笛的教學過程中,進度處理是極為重要的,若是進度過快,超越了青少年的理解速度,學生學起來便會感到格外吃力,也難以對老師所傳授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慢慢便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和抵觸感,失去對竹笛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這對孩子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例如在進行竹笛等級考試時,有的學生考過了三級,老師便認為他的基礎知識已經掌握得很牢固了,接著在下面的竹笛知識講解中便加快了講解進度,講解的時候對細節的關注減少,這便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差,結果不理想。這便是由于老師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三級和四級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在四級時學生便開始接觸像《我是一個兵》之類的獨奏曲,不僅演奏的量加大,曲目變長,而且其中的知識點和難度也在提高,與三級曲目有了明顯的差別。若是老師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對學生做超越學生水平的要求,便容易使學生慌亂學習,求快不求穩,這對學生以后高級曲目的學習會帶來很大的弊端。但若是一味地追求穩扎穩打而過于放慢速度,便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產生枯燥感和無聊感。所以進度太慢也是不穩妥的教學方式。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的進度安排對于學生的學習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竹笛教學的發展
(一)曲目選擇貼近生活
竹笛教學要富有技巧性和訓練性,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功底是必須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選取一些較為經典的、練習性強的曲目讓學生去學習。但同時也應當注意教學的趣味性,注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教導。同時我們也應當兼顧學生的喜好,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來進行竹笛教材的選取。在進行竹笛教材選取時,可以選擇趣味性較強的教材,如許國屏的《少年兒童竹笛教程》;趙宴惠《笛子演奏與教學》等。這些教材中曲目的選擇有著明顯的時代性,貼近青少年的生活,里面有許多學生所熟悉的中外曲目、民謠和經典流行歌曲等。這樣青少年在學習竹笛時一聽旋律或是一看譜子便會覺得很熟悉,有一種親切感,在進行練習時便可以更好地把握節奏感,也會有更多的趣味性,這些曲目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同時這些曲目中同樣含有傳統曲目中所必要的符點節奏、切分節奏等節奏性,有著重低音的區分,學生在練習這些曲目時同樣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達到訓練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總的來說,在進行竹笛教學時應該兼顧教學性和趣味性兩個方面,使學生在學到技巧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示范多樣化
老師應轉變教學方法,對于曲子的教學不僅僅注重大的方面,對于其中的細節處理和難點也要做到細致講解。例如我們在教授《買菜》這首曲子時,第一段主要練習的是吐音,在加入剁音、連線后的具體運用的速度由快漸慢,由急板到行板,似乎是在描述一位買菜人匆匆向菜市場走去的情景。所以在講這首曲子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口頭向學生講解這首曲子所描述的場景和其中應當注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便是要注意整體示范后的對比示范,其中的剁音應進行演示,將局部的技巧表達出來,讓學生對這首曲子的節奏變化有一個較為細致的把握。這樣學生便可以更好地領悟曲中所描述的場景,更好地掌握曲子的變化。
同時老師可以在竹笛教學中融入多種音樂元素。傳統竹笛教學方法大多為一對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難免有枯燥感,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若是在其中加入了其他的元素作為引導,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學生的情緒便很容易被調動。例如當學生進行階段性演奏時,當感到學生的積極性下降,感到疲乏時,老師便可以加以鋼琴伴奏進行輔助式教學,提醒、帶動學生進行竹笛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積極性便會不自覺地被激發出來,有助于學生對曲子速度的把握和節奏變化的處理。
(三)循序性教學、穩扎穩打
1.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就拿上文所舉例子來看,進入三級、四級之后,竹笛演奏對于氣息的要求明顯提高,會從F調、G調這些原本氣息量要求較小的曲子換為現如今氣息量要求較大的曲子。所以在這之間便應當承接起一個過渡期,輔之以必要的基本功練習,而不應急于求進。若是節奏過快,學生往往不容易掌握氣息的變換,這時便容易出現氣息不穩、節奏不當等現象。所以當進入到這一轉折期時,老師便應對學生的狀況進行及時了解,使自己的教學進度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契合。
2.注意技巧的積累性
技巧的靈活運用是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重要體現,可體現演奏者對這個曲目的理解和感悟,但與此同時要想將一首曲子由不懂到懂,再到領悟,有自己新的體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演奏者的慢慢學習。由三級到四級過渡后,學生便應當接受吐音訓練,以便適應以后的高難度曲目的學習。吐音訓練應該逐次進行,例:這種由慢而快的吐音練習。由原本的單吐變為雙吐,再變為后來的三吐,然后再慢慢在其中加入打、滑、顫等技巧,這樣才可以將曲子中所蘊含的情感充分表現出來。因為一首曲子可能涵蓋平時學的所有技巧,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應當做到面面俱到,對每個技巧都進行掌握。再加上隨著現代樂器的使用,竹笛的兼容性越來越強,所以對技巧的掌握更應當精益求精,切勿急于求進。要知道過于求進會使得曲子失去原本的面貌而變得離散。所以在開始的教學中老師便應當對技巧進行指導,讓學生將每個技巧都做到位,學到位,進行系統的練習,這樣在我們進行曲目練習時才可以更好地運用這些技巧。
結語
總之,竹笛作為我國傳統民間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雖然對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隨著竹笛教學的發展和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進,竹笛教學也會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駛進,這將會使我國的民間樂器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參 考 文 獻]
顧薦博.竹笛教學中興趣的培養[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06).
[2]許國屏.少年兒童笛子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05).
[3]桑青松.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
[4]趙宴會.笛子教學中運用鋼琴伴奏的時間與認識[DB/OL].http://www.huain.com/study/html.
[5]孔慶山. 孔慶山六孔笛十二半音演奏與教學[M]. 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