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裕固族是僅分布于中國甘肅的少數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裕固族的生活也越來越現代化,裕固族歌手數量逐年減少,承載著傳承民歌重任的歌手少了,民歌自然也難以傳承下去,裕固族民歌的數量呈現斷崖式減少。裕固族民歌曾經以其獨特的風格、豐富的素材、鮮明的特色、濃濃的生活氣息而獲得了民族音樂奇葩的美譽,如今卻難以傳承,不禁讓人唏噓。保護并傳承裕固族音樂刻不容緩,這是我們難以推卸的重責大任,即使力量微薄,也必須要努力貢獻。
[關鍵詞]裕固族;保護傳承;音樂教育者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6-0036-02
裕固族聚居于祁連山的北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過去,裕固族以游牧遷徙為生,這種落后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地理環(huán)境封閉這一先天性不足,使得裕固族人民的生活非常艱難,而祈求神明的歌舞音樂由此被創(chuàng)造出來。如今,放牧過度使得水源數量減少,草場也不斷退化,牧民們只能放棄游牧遷徙生活,開始定居,人走歌走這一現象開始普遍。為了應對裕固族音樂目前的危機,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相關教育部門已經制定出一系列措施來保護民族音樂,比如增強民族音樂的師資力量、營造更優(yōu)越的視聽環(huán)境等。各個學校也響應號召,盡最大的努力來保護裕固族音樂。
一、裕固族音樂的現狀讓人堪憂
閉塞偏遠的地理環(huán)境、沒有本民族文字的先天性不足,外來文化的沖擊、生態(tài)惡化的后天性打擊,幾乎讓裕固族音樂失去了生存空間。
(一)閉塞偏遠的地理環(huán)境
由于牧區(qū)處于比較偏遠的位置,交通工具難以到達,不僅給裕固族人民平時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而且給很多想實地考察民歌的專家和學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裕固族民歌自然難以傳承。
(二)沒有本民族文字
裕固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音樂都是以民族語言演唱并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傳播,這一傳播方式本來就有很大局限性,更不用說民歌中有很多難以理解的部分增加傳唱難度了。
(三)外來文化的沖擊
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裕固族傳統(tǒng)文化,年輕人更喜愛流行音樂,對民族音樂失去興趣。一大批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都選擇居住在城市,而主要以口口相傳的形式傳播的裕固族民歌失去了年輕一代的傳播,只能不斷消失。
(4)生態(tài)惡化
近年來,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氣候多變,牧區(qū)放牧過度,土壤鹽堿化和沙化現象嚴重,牧民不得不放棄游牧遷徙生活,開始在固定的地方居住,形成村落。許多裕固族民歌是在游牧中誕生的,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后,人走歌走現象的產生也是必然的。
二、關于裕固族民族音樂的傳承保護,音樂方面的教育工作者的獨到看法
當今世界,信息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對于所有民族來說,如何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都是一個亟待解決巨大的難題。裕固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其獨特的文化因為擁有特殊性和神秘性反而很能吸引外界的目光。在裕固族的音樂文化遭遇內憂外患的今天,大力推廣民族音樂文化,推動民族歌舞向更精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不失為一條正確道路。制作出歌舞精品并大力宣傳推廣,有了一定的認知度后也能重新激發(fā)年輕一代的裕固族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讓他們更愿意去學習和傳承。民族音樂是展示民族特色、加強民族間聯系的紐帶,對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具有重大的意義。
(1)當地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人員應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
1.增強民族音樂的師資力量
師資問題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獨立的個體,同時又是文化的傳播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學校教育中,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關鍵在于打造一支精兵強將的師資團隊。當前裕固族民歌的教學與研究應當著重于對史料和留存歌曲的研究與傳承,讓學生對于裕固族民歌有大致的了解,從中選取對其感興趣的學生重點培養(yǎng),以期讓他們能夠成為傳承和保護裕固族民歌的骨干力量。
2.構建良好的視聽模式
學校廣播站、宣傳欄的建設是宣傳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校可通過廣播站每天定時播放一系列裕固族民歌,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民族音樂知識,體驗民族文化魅力。宣傳欄的投放更加直觀地把裕固族音樂文化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內涵。
3.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補充課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優(yōu)秀的裕固族經典作品,通過播放的教學形式,讓這些作品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從而能更好的傳承和發(fā)揚民族音樂文化精髓。裕固族的音樂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典民族文化,作為音樂教師和學習者,應當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從中吸取文化精髓,這不僅對于傳承和保護裕固族民族音樂意義重要性,同時對于提高教師和學生對于民族音樂和民族情感也大有裨益。
(2)裕固族民族音樂文化的保存與收藏
文化的保存即為文化的收藏。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館是文化保存的根本途徑,這既能全面收藏,又能得到科學管理。根據其保存對象的不同,裕固族音樂文化博物館可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建立民族音樂實物陳列館
民族音樂實物陳列館主要收藏與裕固族音樂文化相關的民族樂器、服飾、道具等實物及一些重要的史料圖片。陳列出的收藏品不僅能供學者考察探究裕固族音樂文化歷史,而且還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民族音樂文化實物展覽,既能吸引外界人群的關注,同時又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與弘揚。
2.建立民族音樂檔案室
檔案室主要收集現有的裕固族音樂文獻、資料、樂譜及原始影像資料。裕固族音樂文化檔案大多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賦予民族音樂文化新的活力,同時也將該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3.建立民族音樂生態(tài)展覽館
民族音樂文化的生態(tài)化是民族音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鮮明特征。民族音樂生態(tài)館的建立挽救了一些瀕臨滅絕的樂種,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快速傳播,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此外,觀眾置身于展覽館可以直觀感受到裕固族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風貌。
結語
作為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中,裕固族自身蘊含著獨具魅力的民族元素和淳樸的民風。然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裕固族音樂文化也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在當今經濟、文化、信息環(huán)球化的時代,我們既要抓住機遇,大力發(fā)展民族文化,又要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為古老的裕固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 考 文 獻]
[1] 董曉波.裕固族民族語言使用現狀的人類學調查研究——以紅石窩、韭菜溝、喇嘛灣三鄉(xiāng)為例[J]. 科學·經濟·社會,2006(04).
[2] 張明志.兩首裕固族民歌之比較——兼及民歌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
[3] 趙靜.裕固族民歌的藝術特點及傳承保護[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0(06).
[4] 曹時娟.淺析黎族民歌的分類及藝術特征[J].音樂創(chuàng)作,2010(04).
[5] 劉海霞.走過歷史長河的裕固族民歌[J].中國民族,2009(03).
(責任編輯:劉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