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舞蹈教學一直都是沿用古老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學生一直都是被動地學習、被動地受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思想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本文據教學實情,淺談了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簡略分析了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就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新思維,使學生具有高素質的審美創新能力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淺述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創新能力;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6-0056-02
舞蹈是人們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是千百年來人們從現實生活中、從自然環境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總結生活現象、探尋自然規律,模仿、編制出一套有節奏感、動作較規范并具有觀賞效果的表演藝術。
一、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高校舞蹈教學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大步向教學課程改革的方向前進。教學課程改革變更了陳舊的教育模式,變動了一直沿用的學習方式,讓高校學生經過舞蹈課程的學習,能夠深刻領會到舞蹈藝術的精髓,能夠深刻感受到舞蹈藝術的美麗,能夠深刻體會到舞蹈藝術能給民眾帶來藝術欣賞力,能宣揚中華民族文化,能給民眾賦予精神的力量,能為現代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增添活力。大多舞蹈教師都堅決擁護和投身于教育事業、教學體制改革,非常適應當今世界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更新的趨勢,有較強的革新思想,對新課改、新教學理念有充分的認識。舞蹈課程教學中能嚴格遵守教學規則,嚴格按照新課標、新課本、新規定進行教學。并能將舞蹈藝術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舞蹈實踐活動充分結合運用在一起,發揮舞蹈藝術的魅力,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更愛學習。使一批批學生得到舞蹈精神的熏陶、受到藝術的培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高校、走出校門,將在校所學知識、技術、藝術及審美素質展示于舞臺,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大眾。
二、學生創新教學培養中的欠缺之處
隨著改革的進行,國家打開了面對整個世界的大門,不僅引進了西方多元文化,迎來了世界各國的舞蹈藝術表演,還將我國優美的舞蹈藝術帶出國門,傳遞到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充分說明了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高校教師辛勞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但在高校舞蹈教學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1]。
1思想陳舊認識不深
雖說一些已經畢業或尚未畢業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或教師,不論在國際舞臺上,還是在國內舞臺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舞蹈藝術表演成績,收到良好的效果。仍有少數舞蹈教師由于在思想上缺乏對教育體系改革有足夠的認識。缺乏對教學課程改革更深層次的認識。依舊保留陳舊的教學思想觀念,依舊認為舞蹈教學只能言傳身教,依舊認為舞蹈課程就是教師教,學生照著學。學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改變原有舞蹈表演的每一個步驟和動作。教學依舊應以教師、課堂為主,依舊以大量的練習為主。沒有完全按照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新思維和具有舞蹈藝術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學生個性化、自由化發展,教師進行指導性、輔導性幫助學生學習。
2教學老套辦法不新
高校一些舞蹈教師雖說拿著新教材,照著新課本教授舞蹈課,但內心深處老套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有的還是采用比較老套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還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模仿模仿再模仿。從思想意識上沒能轉變教學模式,沒有真正理解教學改革中,新課標要求舞蹈教師應從教師主教努力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的教學方法。還是習慣性地要求學生必須規范性學習舞蹈動作,一味強調舞蹈動作必須標準、必須規范,不能突破教材內容,不能改變教師教的動作。使舞蹈教學缺乏革新、缺乏創新,舞蹈動作沒有開放性。比如在教授創編這課時,沒有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將學生引入舞蹈編排的學習情境中。沒有借助現代科學教學技術和一些輔助教學工具,提示學生、幫助學生、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根據所學的舞蹈藝術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再結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科學進步、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背景去進行編排、創作新的舞蹈[2]。
三、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及建議
1更新思想提高認識
舞蹈教師應加強學習,從思想上提高對教育事業改革的認識。從行動中加深對教學課程改革的認識。拋棄陳舊的教學思想觀念,轉變教學位置,不僅要做到在課堂上言傳身教教授舞蹈傳授知識。在制定教學教案時應考慮照新課標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逐步改變教學思想,逐步轉變教學職能。從消極中走出來,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獨立創新。
2更換模式改變教學方法
高校舞蹈教師應深入研究教學新教材、新課本,改變陳舊的舞蹈教授模式和老套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一些基本技術、專業技能、規范動作要求學生模仿學習外。從思想意識上要對舞蹈教學有新的認識。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學習氛圍。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想方設法啟發學生。使學生在進行傳統舞蹈編排學習時能突破原有創作,保留先人的精髓,結合具有中國特色和諧社會、人民生活的變化去編排舞蹈,去展示新時代的美,去表述新社會的好。使新編排的舞蹈既有傳統特色,又具有現代化的新審美觀念[3]。
3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舞蹈藝術服務于社會,來源于生活。所以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課程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能力。比如在教授表現波浪翻滾和平波蕩漾等這段舞蹈時,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中的江海湖泊有風、無風時的現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波浪翻滾和平波蕩漾的表現,體會在舞蹈中怎樣才能更好的表現自然景象,探尋用更優美的舞姿、更好的技藝表演這段獨特的舞蹈。舞蹈教師應幫助學生對事物的觀察進行分析、總結,尋找事物的共同點、不同的方面,啟發學生認真思考,怎樣從現實生活中吸取精華,從事物的觀察中去提煉,更加美化舞姿,優化每一個動作。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建立可行的教學評估評價體系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部門不僅要抓好學生的課程教學,還應加強對教師及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工作。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評估評價體系。經常組織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對教師應經常檢查、考核教學行為、教學質量,正確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對學生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實行一人一檔的管理辦法。允許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允許學生在努力學習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積極自我創新,大膽編排舞蹈。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表演技能、審美觀念和綜合素養進行全面的、正確的、適宜的評價。高校舞蹈教師不僅要育才,更應重視培育與時俱進符合新時代水準高素質的新人。
總結
通過上述簡略分析,要在高校舞蹈教學中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必須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學習、培訓和監督管理。使學生能學而所用,不斷更新創作。不論畢業后生活在何處,都能將祖國美好的生活、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多民族舞蹈精神,用美妙的樂曲、優美的舞蹈展現在世人面前,鼓勵人們為建設現代化、科技化、軍事化強國而努力,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奮斗。
[參 考 文 獻]
[1]周瑩.高專舞蹈教學如何培植學生的創新力[J].音樂時空,2016(03).
[2]李菁.普通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5(17).
[3]金海紅.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赤子,2014(24).
(責任編輯:章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