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滿清最后一個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他在寶座上只坐了三年,大清就完蛋了。大清雖然完蛋了,按照民國政府的“優(yōu)待條件”,溥儀仍然可以在紫禁城里居住,可以使用太監(jiān)和宮女,仍然過著非常奢侈的生活。民國給溥儀保留了一個小朝廷、一個國中之國、一個還沒被民主大潮淹沒的帝制島嶼。
在那個島嶼上,溥儀稀里糊涂住了十幾年,直到有一天,“務要把帝制鏟除干凈”的馮玉祥派兵包圍了紫禁城,讓他和他的眷屬搬出紫禁城。溥儀打電話求救,電話線被掐了。幾個老太妃賴著不走,人家早在萬歲山上架起大炮,再過20分鐘不搬,那邊就要開炮。貴人們本來還想當一回“浴血釘子戶”,一看這陣勢,乖乖地搬出去了。
搬出去以后,溥儀先在一座王府里暫住,隨后又在日本人的保護下逃到天津,躲進日本設(shè)在天津的公使館。公使館太擠,溥儀又出去租房,在一個前清軍官的邀請下,住進了“張園”。那個軍官叫張彪,張園是他在天津的別墅,位于日租界。
張家剛開始不收他的房租,后來張彪去世,張彪的兒子認為滿清早亡了,溥儀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房客,沒必要向他盡忠,于是按行情收租,每月200塊大洋。那時候銀元很值錢,不逢災年的話,一塊大洋能買40斤米。一個成年人每天早上吃燒餅油條,一個月下來也吃不了兩塊大洋。溥儀,在張園當了6年房客。
不過溥儀花高價租房還是有原因的。第一,他非常有錢,從宮里出來時攜帶了幾十箱財物,包括金銀珠寶、名人字畫、宋版圖書和滿清皇帝的傳國玉璽,隨便拿出一件來變賣,都夠小戶人家吃一輩子;另外他在東北還有大批不動產(chǎn)沒有被沒收,東北王張作霖時不時會幫他賣一些地皮,再把錢給他匯過去;第三,他所租住的張園面積很大,光花園就占地20畝;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所別墅位于日租界,享受治外法權(quán),無論是南方的革命黨人,還是北方的大小軍閥,都不敢進去跟溥儀搗蛋,溥儀在那里比在紫禁城都安全。
摘自《株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