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轟炸伊拉克極端組織ISIS以來,不少輿論猜測,這是否會是美國全方位介入伊拉克內戰的先兆。但從敘利亞、利比亞等近期先例來看,美國重蹈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覆轍的可能性甚微。
經過多次國際危機演練,美國已設計出一套用武力和非武力手段處理地區安全問題、充分保障美國國家利益的新策略。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開始時勢如破竹,臨近撤退前卻灰頭土臉。一旦派兵入侵,美國勢必肩負起重建國家、維持當地治安、與反美分子長期共存的職責,這些都不是美國所擅長的。
奧巴馬在西點軍校關于“奧巴馬主義”的演講中,再次強調“軍事行動有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結束一場戰爭實為不易。因此,在利比亞、敘利亞危機中,美國采取了一種新型的干預方法,這種方法規模可控、方式靈活,且不用承擔過多責任,此次介入伊拉克危機中或許也將遵循這一路徑,即快打快撤。
這種新式戰爭的首要特點是進一步發揮美軍在偵察、精確制導、遠程火力方面的優勢,讓對手時刻感受到美軍的火力威脅。利比亞戰爭中,美國采用大量精確制導炸彈和艦載導彈,在短時間內就為西方聯軍贏得了完全制空權。此次空襲ISIS武裝中,美軍也出動了大量戰機、無人機執行定點轟炸任務,有針對性地消滅恐怖組織有生力量。
與傳統軍事入侵前的空襲不同,美軍如今的轟炸更注重實現戰術效果,不再是狂轟濫炸。這既為了節約戰爭成本,也可避免平民死傷。美政府內部人士稱,本次空襲“伊黎”武裝也不會沒完沒了,重在掩護山區難民撤離。但在美轟炸后,士氣大振的庫爾德民兵已開始收復失地,而畏懼美軍轟炸的恐怖分子則節節敗退,類似的情況也曾出現在利比亞戰場。
其次,美國將更多利用無人作戰武器裝備執行作戰任務。新世紀以來,“捕食者”等無人戰斗機陸續投入使用,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作戰中大派用場。
無人戰斗機不僅有著隱蔽性強、機動靈活的技術優勢,更是在改變著戰爭的倫理觀。對于美國這樣的選舉制民主國家來說,作戰人員海外喪命會增加繼續其戰斗任務的國內阻力,當阻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國內興起的反戰呼聲將使作戰任務不得不結束。無人戰斗機等“遙控”武器恰好能解決這一難題,消除美軍作戰的一大后顧之憂。在利比亞戰爭中,美國首次派出大量無人機參與轟炸行動,該裝備首次進入主戰場,本次空襲“伊黎”武裝中,也有大量無人機參與行動。
第三,美國將大膽發動特種作戰和定點清除行動。在刺殺本·拉登行動中,美國只出動了4架直升機、數十名作戰人員就敢深入他國內部,并且在距離該國軍事要地僅數百米的地方大開殺戒,可見美國對這種軍事冒險行為極為自信。自上世紀60年代起,特種作戰一直是美夢寐以求的作戰方式。但是,由于在索馬里“黑鷹事件”、伊朗人質解救中有過難堪的失利,這種作戰方式的使用長期以來受到了制約。如今,依靠無人戰斗機輔助作戰與航拍、全天候的衛星偵察、電子干擾、視覺偽裝及先進戰場輔助設備,美國特種作戰的功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第四,美國將積極地采取網絡戰、金融戰、信息戰等非軍事行動達成作戰效果。熟讀《孫子兵法》的美軍將領深知,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在處理近期一些地區危機中,美已將一些技術、經濟、情報手段作為軍事行動的替代品。
例如,在伊朗核危機中,美并未出動戰機對伊核設施進行定點空襲,卻用專門針對其離心機控制系統的電腦病毒達到了相似的效果,成功延后伊核計劃數月之久。敘利亞、利比亞內戰中,美國派出中情局特工,手把手地向兩國反對派傳授逃避政府網絡監控、電話跟蹤的方法,使反對派能夠悄然壯大。本次打擊“伊黎”武裝中,美國已積極武裝伊拉克軍隊及庫爾德民兵組織,并計劃派出百余名“軍事顧問”,現場指導當地武裝如何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