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美國《每日科技新聞報》等媒體報道,近期上映的美國科幻大片《星球大戰》系列第7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橫掃全球票房。該片引起西方科學界對未來太空武器的關注。美國太空武器專家凱伊認為,《星球大戰》中的太空武器,在很多方面存在設計不足,至少目前看來,它們不具備成為現實武器的可能性。
片中的“帝國部隊”使用名為“TIE”的太空戰斗機,其外形像“兩張紙牌(可能是太陽能板)中間夾了一個球(駕駛艙)”。凱伊表示:“這種外形使太空戰斗機的潛在受攻擊面積大大增加。另外,這種戰斗機的機艙玻璃面積太小,飛行員視野受限,很難在太空纏斗中發現側面的敵機或導彈。美軍F-16戰斗機的格斗能力之所以強于F-35隱身戰斗機,就是因為前者的玻璃艙蓋面積更大,飛行員的可視范圍較大,能快速實施機動。所以,TIE戰斗機的外形設計是失敗的。”
《星球大戰》中有一種太空戰艦——“超級殲星艦”。這種戰艦實際上是多功能作戰平臺,其長度幾乎是現役美軍核航母的16倍,能搭載上萬名士兵。除了配備大量大口徑激光火炮和制導武器以外,它還能充當太空航母,搭載大量太空戰斗機、運輸機、偵察機和星球登陸機。
凱伊指出,超級殲星艦在設計上存在不足。在科幻電影中,超級殲星艦幾乎是一種全能型太空戰艦,既能搭載戰斗機和星球登陸部隊,又能充當能沖鋒陷陣的作戰飛船。但在未來的太空戰中,各國不需要如此全面的戰艦,而是傾向于使用功能細化的太空戰艦。舉例來說,可分別建造大型太空戰艦、太空航母和太空登陸艦。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太空戰艦,在實戰中面臨的風險太大——一旦一艘“大而全”的戰艦被毀,就意味著太空遠征部隊全軍覆沒,艦上的登陸部隊、機載戰斗機、運輸機和偵察機全部報銷。超級殲星艦在影片中確實很威風,但在未來的太空戰中并不實用。
“X翼戰斗機”是《星球大戰》中虛構的星際戰斗機,它搭載了 4臺發動機。在影片中,它的發動機并沒有采用明顯的矢量設計,這意味著其噴口無法偏轉,難以產生不同方向的推力,機動性有限。但在戰斗中,這種戰斗機又表現出超強的機動性。凱伊表示,這種戰斗機的作戰能力與其發動機設計不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