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30日俄羅斯應敘利亞政府要求,在敘境內空襲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以來,俄羅斯設在敘利亞的空軍基地逐漸引起外界關注。巴塞勒·阿薩德國際機場,坐落在距地中海城市拉塔基亞20余公里的小鎮赫梅明,這里也被稱為拉塔基亞空軍基地,或赫梅明空軍基地。
設施簡單,不誤執行任務 去年12月16日至18日,在俄國防部組織下,新華社記者與來自其他國家媒體的24名記者來到俄羅斯駐拉塔基亞空軍基地實地采訪。
基地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簡陋:掛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畫像的白色候機樓低矮破敗,整座機場甚至只有一條3000米長的跑道。
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凌晨4時抵達拉塔基亞空軍基地開始,在一個小時內,共有8架次飛機從基地起飛,其中4架為俄羅斯空軍戰機。
負責協調此次外國媒體團探訪的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少將告訴記者,俄方11月17日認定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毀事件系恐怖襲擊后,拉塔基亞空軍基地變得更加忙碌,戰機日均起降架次從40-45架次升至65-85架次。目前,基地已出動4000余架次戰機執行空襲“伊斯蘭國”目標任務,摧毀9000多個目標。
機型偏老,彈藥儲備充足 在拉塔基亞空軍基地采訪的第一天,記者是在戰機引擎發出的巨大轟鳴聲中度過的——俄羅斯軍方安排所有記者在跑道兩側拍攝戰機起降。
戰機呼嘯而過,聲音撕天裂地!多數沒有防護措施的記者不是搶拍,而是張大嘴巴、堵上耳朵,向后逃去。即便如此,耳膜也是刺痛無比。
如此近距離觀看,無論是蘇-24M和蘇-34轟炸機,還是蘇-30SM多用途戰斗機都是英氣十足,仿佛可以撞碎一切阻礙直沖云霄。
機尾跳躍的火舌“融化”了周圍的空氣,一波波熱浪沖擊著記者的臉頰和身體。
兩至三架米-8直升機在空中盤旋,不時掠過記者頭頂將太陽遮住,似乎是在向這些外國記者示好,實際是在執行基地例行安全巡邏任務。
無論記者如何詢問,科納申科夫都沒有透露拉塔基亞空軍基地具體的軍機數量和彈藥儲備情況。他僅表示“彈藥足夠所有轟炸任務所需”。
根據記者連日來在基地觀察,拉塔基亞空軍基地停駐最多的機型為蘇-24M轟炸機,共有約30架,而較為老式的蘇-25攻擊機有約12架。
雙機執飛,準備認真充分 記者觀看了蘇-30SM多用途戰斗機和蘇-34轟炸機執飛任務前的準備工作。
土耳其空軍戰機11月24日擊落俄戰機事件發生后,俄羅斯空軍要求在攻擊機執行任務時必須要有殲擊機陪護,以保障攻擊機安全。
記者看到,機頭扁扁的“鴨嘴獸”蘇-34轟炸機上,攜帶兩種導彈,一種白色的較細導彈是空對空導彈,另一種非常粗的紅頭涂裝導彈則用于地面轟炸。裝載彈藥后,多名戰士仔細檢查戰機各關鍵部位是否運轉正常以及燃料加載量是否合適。
不多時,兩名裝備齊整的駕駛員來到戰機前,再次進行執飛任務前的檢查。
記者注意到,駕駛員在登機前還需要簽署一份文件,以確認經過他們本人檢查,飛機各項指標均正常無誤,之后才可以登上戰機執飛任務。
地面布網,防范空中威脅 俄羅斯軍方帶領記者來到一處高地。高地四周滿是迷彩裝飾和路障。在一個小丘上,一臺“鎧甲”防空系統處于作業狀態,雷達天線不停旋轉;在一輛卡車上,多管并排的防空導彈正在不時調整方向,防備來自空中的威脅。
不遠處,就是兩套S-400防空導彈系統。簡單說,S-400防空導彈系統就是一輛六輪卡車馱著4個幾人高、粗大的圓筒形發射器。發射器一旦從平躺狀態變成垂直狀態而矗立在卡車的尾部,也便進入發射準備階段。
S-400防空導彈系統旁擺放著許多備用導彈,被土綠色迷彩布包蓋著。荷槍實彈的俄羅斯和敘利亞戰士巡視四周,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據科納申科夫介紹,S-400防空導彈系統是俄羅斯第四代地對空導彈系統,適用于從超低空到高空、近距離到超遠程的全空域,可對付偵察機、戰略戰術飛機、戰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超音速目標、巡邏機等各種目標。
軍營整潔,伙食定量供應 了解俄戰士的軍營生活,是記者此次拉塔基亞空軍基地之行的重要內容。
俄羅斯戰士的宿舍由集裝箱改建而成。每間宿舍都配有一部空調,安排6張床和6個儲物柜。居住條件雖然談不上舒適,但還算整潔明亮。
一日三餐都是在一間可以容納2000人同時就餐的巨大白色帳篷中解決的。
每到用餐時間,戰士們便在白色帳篷外排起長隊。分發餐食的服務員都是女性。紅白色的侍者服裝也給滿是迷彩綠的軍營增添了一點亮色。
在基地參觀采訪的這幾天,記者的伙食和戰士的伙食沒有區別:湯食始終為蔬菜土豆湯;主食則是小米土豆飯澆上牛肉和湯汁,或是蕎麥飯澆上肉汁,或是土豆泥澆上雞汁;飲料甜品為茶、咖啡、桔子或兒童用蘋果香蕉飲料。
科納申科夫告訴記者,戰士伙食定量,基本保證每個戰士吃飽,但是如果有特殊需要,戰士可以到基地商店自己掏錢購買額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