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上臺滿三周年。他自我評價,三年間取得一定成果。不過,在野黨是嚴詞批評,指責他把日本“帶壞”。
遭到猛批 日本多個主要在野黨日前“炮轟”安倍。民主黨代理黨首長妻昭語在記者會上說,安倍執政三年期間,日本的和平憲法“遭到蔑視,日本向壞的方向發展”。
他說,“三年來,(日本)出現回到戰前的苗頭。如果安倍政府繼續執政,情況將無法挽回”,強調政權更迭的必要性。安倍上臺后,先后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解禁集體自衛權、強推安保法案等,使日本在右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同一天,日本共產黨政策委員會長小池晃告訴媒體記者:“(安倍政府)是否定立憲主義的罕見強權政府。這個政府一方面走上了戰爭道路,另一方面因實際工資下降等,讓國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維新黨政調會長小野次郎則在記者會上說:“(安倍)官邸的強大與其他自民黨內閣相比也屬異常,這是個很難對付的政府。希望大家能提出不同方案,無論如何要打破‘一強多弱’的格局。”
安倍2012年12月26日成為首相,這是他第二次出任這一職位。2006年9月,他曾擔任首相,但任職僅一年便下臺。
自覺良好 回顧三年執政,安倍日前在首相官邸對媒體記者自我評價:“在重振經濟、調整外交和安保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安倍上臺后提出“俯瞰地球儀外交”策略,頻繁出訪。例如,他2015年至少訪問了23個國家。另外,他去年實現了與中韓兩國領導人會談。就“慰安婦”問題,他近日更是指示外相岸田文雄于去年年內訪問韓國,力爭與韓方達成協議。共同社評述,在創造外交成功方面,安倍可謂“不遺余力”。
在經濟方面,一些分析師認為,安倍上臺后力推所謂“安倍經濟學”,先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日本經濟似乎有所復蘇。
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長內智(音譯)說:“(安倍)前半段任期顯現出進步……后半段任期一直不明朗。”
不過,對于安倍自稱在安保政策方面取得成果,外界不敢茍同。多家媒體提及,安倍開“歷史倒車”,在日本朝野及社會輿論都引發激烈反對,民眾街頭示威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