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師選助手啟動儀式成功舉辦
2016年4月26日,由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網、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吉事多衛浴聯合策劃的“第10屆大師選助手”設計新銳選拔賽啟動儀式于深圳四季酒店成功舉辦。
年輕設計師渴求成為大師身邊的設計新星,大師同樣渴求選出獨具潛質的設計師助手。在本次活動中,PAL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董事何宗憲、Ricky Wong Designers創始人黃志達、畢路德總建筑師杜昀、JA杰恩創意設計董事長姜峰、大涵國際室內企劃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趙東洲五位擁有不同性格的設計大師分別進行了“拉票演講”。何宗憲表示自己參加“大師選助手”的心態就像參加一場設計師的夏令營,并希望可以和設計新秀們一起探討“環境·定義”“心境·追尋”“意境·體驗”這三個方面。黃志達表示,設計師應該全方位解決所有問題,而不只是某一階段,某一部分;生活需要無限可能,更多的刺激可以給設計更多的靈感。杜昀作為設計大師劉紅蕾的代表出席演講,劉紅蕾的設計主張可分為三重境界:一曰意境,二曰詩意,三曰品味。一言蔽之,直白的東西拐了彎就美了。姜峰的設計主張是無界之界,他希望設計能博采眾長,在界與界之間自由游走。作為從業三十多年的臺灣設計大師,趙東洲認為室內設計是一條既寬廣又深遠的道路,而他設計的從來不是空間,而是夢想,他覺得不要太在乎結果,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之后,在啟動儀式的對話環節,韓曉嵐以專業的設計素養,輕松幽默的主持風格開啟了設計大師、行業領導、評審團、夢想導師的一次集體交流對話,深圳室內建筑設計行業協會(SlID)會長倪陽對本次對話做出總結,設計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去做設計,還要思考資源和能源的節約、材料的回收、簡樸和奢侈的生活觀念、對欲望的抑制等;同時倪陽也認為室內設計本是建筑框架下的一環,他建議年輕設計師應該加強建筑方面知識的修養。
東莞設計盛會
——一座城的新文藝復興
“制造”的盛名之下,設計者一直在前行。未來,設計的創新力量將怎樣改變城市的發展?東莞,一座正在蛻變的城市。
2016年4月26日,由IBID國際設計委東莞分委發起的“一座城的新文藝復興”中國行系列活動在東莞中天·工農8號舉行,東莞是第一站,此次活動展現了東莞設計的成就,同時舉辦了展現東莞設計力量的設計領軍人物、設計先鋒人物、設計新銳人物、最具價值設計企業作品展,并對東莞設計界的杰出設計師和設計機構進行頒獎。
在晚會的最后,由設計界大咖、東莞設計界俊男靚女演繹的一場復古時尚的服裝秀掀起了本次晚會的高潮。“一座城的新文藝復興”東莞站落下帷幕,后續IBID也還將持續推出豐富的設計交流活動,敬請繼續關注。
鳳凰家居設計下午茶沙龍:聊聊關于“中國式參展”的思考
為什么中國設計師、中國企業把去國外參展、觀展看得很重要?為什么那么多中國設計師都在執著地做一件名為“走出去”的事?5月20日下午,鳳凰家居在深圳藝展中心舉辦了主題為“中國設計·歸去來”設計下午茶沙龍,與三位設計師交談他們在國際設計周的體驗,也聊聊關于“中國式參展”的思考。
活動開場,鳳凰家居主編章靖弱闡釋了“中國設計·歸去來”的由來。所謂“歸”是指回歸,回歸本心、回歸生活、回歸傳統,甚至是中國設計回歸國內。所謂“去”,顧名思義,去參加國際設計展。而“來”,是指國際設計思想的進入,也是設計無國界的融合。
中國現代室內設計的開創者和經歷者陳向京率先發表主題演講:藝本無界。他認為中國設計的跨界經歷了三個階段:開放跨界、主動探索、無界無限。從被動學習、主動參與嘗試到控制設計的發展,中國設計花了三十幾年的時間,未來還需要不斷學習。林文格作為璞·素度假酒店聯合創始人兼CEO解釋了“璞·素”的生活概念,并表示回歸生活本源,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知名設計師黃競分享的主題是“設計·品牌·國際范”。他表示,全球大部分生產力都在中國,為什么我們還是沒有好的原創產品?設計師需要專注做產品,也需要平臺去推廣他們的產品。所以黃競正致力于建立系統,創造屬于自己的東西,把國內的設計師介紹到國外。
在沙龍分享環節,三位嘉賓針對中國設計的國際化探索之路以及中國設計的自身發展等問題進行討論。
陳向京認為,30年前,中國高校的設計專業還不完善,90年代以后,中國高校的設計專業有了質的提升。從無到有,中國設計在這30年走的這段路相當快。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的原創產品,沒有自己的文化,沒有設計的附加值,就永遠不可能站在國際高度上。
林文格一直秉承用空間營造方式來傳承文化的理念。20年前,中國傳統工業設計著重表現外在,比如符號、圖案的表達。經過最近20年的發展,開始嘗試去掉表面的東西,追求內在,返璞歸真。
黃競表示,重點要有自己的定位,然后把定位跟現代生活、現代生產結合在一起,才能有一個好的未來。設計師需要靜下來,深入地做一個有意義的東西,最后告訴別人這是簡單的好產品,這就是深入淺出。
Hotpo熱能鍋
“Hotpot熱能鍋”由軟木制成,專為無需火爐的慢速烹飪設計,設計師為來自德國的MayKukula。這款鍋鼓勵使用者改變烹飪習慣,同時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使用時,需先在火爐上提前加熱食物,再將食物放置在“hotpot熱能鍋”中,便可自動完成余下的烹飪過程。軟木材質優秀的保溫性能使得食物在脫離火爐后還能保持較高溫度繼續燉煮。這一步完成后,菜肴制作完畢,用“hotpot熱能鍋”烹飪的食物還具有鮮嫩溫和的特點,它圓柱形的外觀和適中的尺寸使其也可以放在餐桌上直接使用。
彩虹椅
霓虹椅是設計師Juliette Mutzke-Felippelli一款的藝術性作品,它的原名為“French Touch”,設計的靈感來源于法國20世紀90年代的音樂,并向與Daft Punk、Cassius以及Etienne de Crecy一樣的實驗性藝術家們致敬。設計者認為把椅子與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迪斯科音樂結合在一起會賦予椅子靈魂。椅子是由各種顏色的分色膜與經過數控切割的丙烯酸塑料板的相結合,各個塑料板之間采用鋼螺栓進行連接,最終的椅子擁有和彩虹一樣的顏色,但是椅子在舒適度方面估計并不會那么理想。
Turing酒吧高腳凳
Turing酒吧高腳凳是精于家居用品設計的Munkii公司又一匠心獨運的佳作。Turing吧椅由實木及拋光或啞光鋼架材料構成,利用吧椅最原始和基本的輪廓構造,將每一個結構完美契合并以嶄新的形式呈現出其獨有的特點,打造出一件設計精細的空間藝術品。
哈爾濱歌劇院
哈爾濱歌劇院由一大一小兩個音樂廳以及一個偌大的公共空間組成,三個主要空間通過一個“絲帶”似的建筑屋頂連接在一起,露出來的部分鋼結構玻璃幕墻屋頂仿佛絲帶包裹住的一顆寶石。大劇院設計靈感來自北國的冰雪風貌,建筑形體作為環境的延續,建筑的外表面為特制的純白色鋁板,部分墻面也采用了白色的石材和混凝土,給人以冰雪般純凈的感覺;內部空間運用了大量實木,一方面為大劇院觀演廳提供最好的聲學效果,另一方面這些實木形體與白色墻面形成冷暖色調對比,透出雪山木屋特有的溫暖氛圍,此項目由MAD(馬巖松工作室)設計完成。
可拆卸的呆萌家具系列
Plural是一系列可拆卸組裝的家具系列,由danilo calvache設計工作室設計。Plural的設計概念源于哥倫比亞西南部城市帕斯托對一種高質量、低成本家居產品的需求,Plural家具系列既有功能性又具審美性,實用又顯露出一種呆萌的氣質,并且成本合理,很好地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sWing嬰兒搖椅
swing是由Marlano Sponer和Llu[s Puig Camps設計的一款嬰兒搖椅,設計者用簡單的材料完成了這款椅子。椅子擁有簡單、優美的線條,主要材料為松木和一種名為“Mesh3D”的織物,松木制作成椅子的框架,特殊的織物結實舒適,可以很好的和身體擁抱接觸,并擁有很高的安全性。
色彩斑斕的動態裝置
為了2016年日本東京木制家具獲獎作品的展示,Emmanuelle Moureaux設計了一套色彩斑斕動態裝置,這套裝置的設計理念基于分散和拆開的“bunshi”,將多樣的、分叉式棱柱形小樹杈集中到一起,掛滿整個空間,并為家具展覽留出一條道路。20000件小“bunshi”樹枝隨意懸掛,擁有100種色調,形成三維網格,木制作品沿著曲折的小道排放。走入空間內,你會發現裝置的顏色是在逐漸地變化的。